编导:高跃 鲁潜 摄像:高嵩 高义
焦山在镇江“三山之中”最为高大雄伟,因其屹立于长江之中,素有“镇江之石”“中流砥柱”之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这是位于焦山东麓的古炮台遗址,这座暗堡式、有八个炮位、呈马蹄型排列的炮台,建造于清道光20年,即1840年鸦片战争期间。目的是加强长江下游的防务,守卫镇江及长江和大运河航道。
1842年7月的一天,英军发动了长江之战,21日凌晨,7000名英军分乘80艘战舰,对镇江城发动了进攻,在京口副统帅海龄率领下,镇江军民展开了英勇的抵抗,焦山炮台的百名守军,冒着英舰猛烈的炮火,面对着数十倍于自己的英国侵略者,临危不惧,发炮还击,炮弹打光了,焦山守军面对强敌,没有后撤,视死如归地与英军展开了白刃战,最后全部壮烈殉国。
恩格斯在《英人对华人的新远征》一文中,高度赞扬了镇江人民抵抗侵略的英雄气概。他在文中写道:英国人“逼近镇江城的时候,才充分认识到,驻防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乏勇气和锐气。这些驻防守军总共只有1500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当时谁知孤军苦,此地犹闻杀贼声”。今天,当你站在这座古炮台前,看着这些被炮火和硝烟熏黑的残垣断壁和残垣断壁上生出的新绿时,你感受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不死的精神。
焦山的西麓,崖壁陡峭,在这些苔迹斑斑的崖壁上,镌刻着一方方从六朝到清,历代文人名士的题诗、题词。这就是著名的焦山摩崖石刻。书体有行、草、隶、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可说是古代书法艺术的天然展览。
其中最珍贵的是陆游与友人,踏雪寻访《瘗鹤铭》的题名石刻真迹。
文中说:“陆务观、何德器、张玉仲、韩无咎、隆兴甲申闰月29日,踏雪观《瘗鹤铭》。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而醉。
瘗是埋葬之意。瘗鹤铭就是埋葬鹤的铭文。
关于瘗鹤铭是谁的手笔至今众说不一,有人认为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也有的学者认为是南朝陶弘景的手笔。《瘗鹤铭》的字体潇洒苍劲,别具一格,颇受历代书家的推崇。被称之为“大字之祖”。
昔日让陆游踏雪而观,慨然而醉的《瘗鹤铭》,今天就珍藏在焦山的宝墨轩。
焦山碑林为北宋初年润州太守钱子高所建,这里珍藏有460余方碑刻。数量仅次于西安碑林。为江南第一大碑林。这些碑刻镶嵌在四廊亭阁之中。
焦山定慧寺始建于东汉兴平年间,原名普济禅院,清康熙南巡时,将普济禅院改名定慧寺,取“由戒生定,因定发慧”之意。是镇江最古老的寺庙,有“十方丛林”“历代祖庭”之称。定慧寺以佛学研究著称于世,来定慧寺受业的佛家弟子遍及海内外,足见定慧寺在佛教禅寺中有着显赫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