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就是上海的“拉雪兹”,它位于上海的近郊青浦的一座文化陵园——上海福寿园,和法国巴黎的“拉雪兹神父墓地”一样,这里长眠着很多在上海当地的历史名人,并以名人墓碑雕塑而闻名。
走进方圆二百七十亩的福寿园,映入眼帘的是绿的树、红的桃花、粼粼的水波、疏密有致的园林花木,这样的景致。让人在第一时间内,感受到了这里特有的魅力和文化内涵。我们从设计规划理念,就是把中国的园林、中国的文化会聚到这里来,在这里建造一座人文纪念公园,把上海历史上所有的人文资源都集中在我们这个园子里来,对后人也是一个教育。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们在这里建造一个人生的后花园,人去世以后,有一个比较安稳 安详的地方进行安息,特别是活着的人有一个很好的场所进行悼念,对人的生死观,也是个再认识。上海是近代中国最有创造力的城市,开埠以来,上海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五方杂处的人文区域。正是上海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文化襟怀,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才汇聚这里。造就了上海二三十年代强劲的文化态势,也成为吸引众多文化名人的重要因素。这里长眠的是中国默片时代最杰出的演员——阮玲玉。她是三十年代上海滩最著名的影星。
阮玲玉在表演上能够准确地体味人物情感,并以适当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出来。《神女》导演吴永刚曾称赞她是“感光最快的胶片”。
似乎银幕上的悲情还不够浓厚,1935年,阮玲玉的两任丈夫对簿公堂,小报记者也借机造谣中伤。阮玲玉不堪受辱,服药自尽,时年25岁。这位才华横溢的女性与悲情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是桥梁泰斗徐以枋的墓地。墓穴里有他心爱的量尺和指南针;墓碑上,有他一生事业的标记——大桥。澜沧江上的功果桥,怒江上的惠通桥,重庆长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和杨浦大桥都是他主持修建的。功果桥和惠通桥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修建的,这是徐以枋第一次显露出他在桥梁建筑上的卓越才华;上海南浦大桥的建成圆了徐以枋在中国造大型桥的梦。
徐以坊的贡献也使世界造桥界对中国的造桥技术刮目相看。上海的城市建设这两年发展的非常快,人民的生活水平、物质要求也逐步向前,需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殡葬也是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国外,他们把殡葬作为一种非常尊重的行业去操作,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也应该和国际接轨。在福寿园里,传统意义上的墓地已经是底蕴深厚的艺术品了。仰慕者们可以领略到名人们曾经给上海带来的辉煌。这座城市不仅展现出发达的物质文明,而且众多文化名人也给这座城市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