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日前公布了《大米政策改革大纲》。从2004年开始,日本将逐步放宽对大米生产的限制,让农户自主决定大米的生产计划。
日本的《大米政策改革大纲》确定了今后日本大米生产的基本政策。大纲规定:分阶段废除已经实施30多年的“水稻栽培面积分配制度”,将原来由国家决定水稻种植面积的做法,改为由农户和农业团体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决定大米的生产计划。如果条件成熟,日本将在2008年全面停止对水稻栽培面积的限制,扩大农户和农业团体的自主权。
此外,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日本政府还将设立“大米需求信息调研机构”,负责搜集和发布大米的需求信息,指导农户调整大米种植计划。 大米是日本最主要的农产品。不过,战后,日本人的饮食习惯出现欧化倾向,大米的需求不断减少,这导致日本大米生产过剩,农民的利益受到影响。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维护政治基础,日本政府从上世纪70年代初,就对稻米生产实施了限产保价政策,并赔偿农户因为限产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新闻分析:日本大米政策缘何改革
在财政状况日益恶化,农产品的国际贸易摩擦不断的形势下,日本政府不得不考虑改变目前高成本的农业政策。
长期以来,日本一直以国家财政扶持本国农业发展,对主要农产品尤其是大米实行了严格的保护。今年,日本政府为水稻的限产减产共支付了5500多亿日元。目前日本经济低迷、财政状况恶化:本月24号日本政府内阁会议通过的国家预算案表明,2003财政年度日本政府的财政预算存在36.445万亿日元的财政缺口。在这种情况下,巨额的大米限产补贴将给日本的财政造成极大的负担。
另外,日本存在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与国际市场价格低的矛盾。比如大米的生产成本大约是美国的10倍,泰国的23倍;而外国大米价格仅是日本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因而日本大米的国际竞争力不强,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不断的冲击。日本为了保护国内大米生产者的利益,一直采取限量或加征高关税来限制外国大米进口。这引起了日本主要贸易伙伴的强烈不满,他们认为,大米补贴扭曲了市场,日本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应该改变政策。 世界贸易组织11月份发表的报告称,日本向本国农民提供的补贴数量已经超过了农业对日本经济的全部贡献。在国内外双重压力下,日本政府做出政策改变,按照市场需要生产大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