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         



贸易争端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中国网2001年07月31日讯:日本政府决定,从2001年4月23日至11月8日止的200天内,对来自中国的大葱、鲜香菇和灯心草等农产品实施一般紧急进口限制措施,揭开了中日之间贸易争端的序幕。6月22日,中国政府实施反击措施,决定对原产于日本的汽车、手持和车载无线电话、空气调节器三种产品加征100%的特别关税。

  根据日方资料,2000年日本自中国进口的三种农产品贸易额只有240亿日元,对中国出口的三种工业制成品贸易额为672亿日元。二者差距很大,日本仍坚持实施进口限制措施。中日之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贸易争端呢?

  一、贸易争端主要起源于中日关系的发展和国力的比较

  这次中国日本之间贸易争端出现紧张局势,有其深刻原因。

  第一,日本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试图采用设限措施保护之。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不景气,政府更迭频繁,平均每年换一次,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体现更明显。日本的农业和工业之间长期发展不平衡,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的农业没有得到发展,部分领域受到保护。日元升值和国内成本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上升,日本农产品价格和海外价格之间有差距,经济的长期低迷致使农业和农民利益遭受冲击,相关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大大下降。因此,日本引发贸易争端,采用设限手段保护农产品。

  第二,日本与中国之间的关系逐步变化,日本自民党借口保护农民利益争取选票。随着日本政府的频繁更替,日本对华的关系不断变化。近几年,中日关系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历史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严重影响中日双边关系的正常发展。日本新政府为取得政治上的选票,借口保护日本农民利益,对自中国进口的三种农产品实行紧急进口限制措施。

  第三,日本自持其对中国的重要性和中国对其依赖性,引发贸易争端。多年来,日本和中国彼此是重要的贸易伙伴。根据中国的统计资料,自1993年以来,日本连续8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1990——2000年期间,中日双边贸易占中国贸易总额的比重高,中日双边贸易的增长速度、中国对日本出口的增长速度以及中国自日本进口增长均高于全国的增长速度。

  同时,中国也是日本重要的贸易伙伴。根据日方的资料,日中双边贸易的增长速度高于日本全国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日中双边贸易在日本全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基本呈现上升的趋势。2000年日中双边贸易增长幅度更大,中国继续成为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国,日中贸易额、对中国出口额、自中国进口额分别达到857.8亿美元、304.4亿美元、553.4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9.5%、30.4%、29.1%,三项均创日本历史记录。

  除此之外,中国利用外资中,日本也是重要的投资国,中国和日本彼此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进行官方、民间多层次的合作。

  第四,中国的国力逐步加强,日本不愿意中国的强大和崛起。与日本的经济不景气相反,中国实行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政策,经济持续增长。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利用外资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大大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同时,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调整了产业结构,提高了部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入日本有传统优势的欧美市场。因此,日本政府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兴起和快速发展。

  可以看出,这次爆发的中日贸易争端最终体现了两国关系的发展和国力的比较。

  二、贸易争端影响深远

  日本对中国实施紧急进口限制措施的三种产品贸易额仅1.5亿美元,中国对日本加征特别关税的三种产品在日本对华出口额仅占2.1%。其中,日本出口汽车537亿日元,占日本汽车出口的比例不到0.9%;手持和车载电话111亿日元,占该项目出口的8.9%;空调器24亿日元,占该项目出口的3.3%。从双方的贸易额和所占的比例来看,对两国的双边贸易总体上影响不大。

  (一)最直接的影响是,中国农产品生产者和日本工业品制造者遭受损失

  尽管双边贸易的总体影响不大,但是微观的经营主体遭受损失。中国福建是生产和对日本出口香菇的重要基地,山东安丘是生产和对日本出口大葱的重要基地。日本对中国实施紧急进口限制措施,首先受到冲击的是这些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出口公司亏损,生产者只得改种其他产品。同样,日本受冲击最大的是汽车业,日本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公司宣布,自7月起停止对中国出口汽车,尼桑和铃木汽车公司也停止面向中国出口汽车的生产。据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公布,2001年上半年日本汽车产量为494.9万辆,比上年同期减少4.3%,是近两年来半年产量首次出现减少。

  (二)日本对华农产品设限,是对华其他产品实施该措施的伏笔

  日本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试图保护国内缺乏竞争力的相关产业,这次对中国三种农产品实施紧急进口限制措施只是一个开端。早在1995年初,日本根据WTO中的《农业协议》第5条特殊保障条款对从中国进口的大蒜和生姜提出限制进口措施,最终以中国实施出口配额管理和日方实施进口商申报管理而结束。2001年4月,日本对中国三种农产品实施设限,如果中国反应不及时或反击无力,就是说日本紧急进口限制措施得逞,日本将对中国实施一系列产品的紧急进口限制措施。目前,日本已经将自中国进口的毛巾、领带、袜子、木筷、鳗鱼、自行车等列入其实施紧急进口限制措施的黑名单。这种影响是深远的,可能导致贸易争端进一步升级。

  (三)日本对华贸易争端,对中国入世有潜在的影响

  这次日本对华实施紧急进口限制措施,其重要依据是WTO的《保障措施协议》。尽管中国向日本进口的大葱、香菇、灯心草三种农产品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在日本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从1996年的0.4%、24.5%、29.7%增加到2000年的8.2%、38.5%、59.4%,但是并没有对日本生产同类或直接竞争的国内产业造成WTO的《保障措施协议》中所定义的“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而且日本认为中国不是世贸成员,并未向世贸组织提出实施紧急进口限制措施的申请。这足以说明,日本引起的贸易争端是无理的,而且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

  但是,该争端有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如果中国不采取相应的手段解决贸易争端,日本将对中国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而其他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或其他世贸成员可能援引WTO规则,对中国采取类似的措施。例如,最近印度宣布,对中国300种进口产品实施监控。另一方面,尽管目前中国不是世贸成员,中国可以采用非世贸规则的措施处理贸易争端,但是,中国反击贸易争端的手段过于强烈或不符合世贸规则、国际惯例,容易遭至以日本为代表的世贸成员对中国的无理指责,对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负面作用。

  (四)中国加征特别关税,进口市场欧美可能取代日本,日本企业可能强化对华投资

  中国加征特别关税,促使从日本进口的汽车、手持和车载无线电话、空气调节器产品的价格昂贵,缺乏竞争力,足以影响日本对华出口,韩国、欧美等增加对中国出口,在汽车、电信产品的进口市场中有可能取代日本。

  贸易争端促使日本企业增加对华投资,这样绕过高关税壁垒,同样可进入中国市场。因为,世界各国都认为,中国具有潜在的巨大市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符合历史潮流的。

  (五)贸易争端的升级对双方不利,日方损失更为惨重

  升级的贸易争端不仅影响现有的农产品和三种工业产品贸易,而且影响其他相关产品贸易和其他领域的合作,甚至可能加剧双方关系的恶化。

  目前的贸易争端并不能保护日本国内的农业和农民利益,因为其他国家也可以向日本出口三种农产品,同样可以造成冲击。升级的贸易争端可能使日本扭转经济低迷无望,经济难以走出困境,不利于国际流动资本进入日本市场。可以看出,日本的损失更为严重。我们认为,日本不愿意冒此风险。

  三、积极、认真对待贸易争端

  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即将跨入新的阶段。由贸易保护主义引起的贸易争端是时代的不和谐声音,不可能成为主流。目前发生的中日贸易争端,对我们有如下启示:

  第一,进一步加快改革和开放的步伐,保护意味着缺乏竞争力。多年来,我国存在二元结构,工业和农业发展不平衡。实践证明,受保护的产业缺乏竞争力,保护越多、越强,其国际竞争力越弱。近几年,我国工业发展迅速,劳动力成本和其他要素的成本逐步上升,尤其是土地成本。如果不加快改革和开放的步伐,未来我国生产农产品的成本也将很高,受过多保护的农产品和其他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大下降,农业和其他相关产业变为落后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重蹈日本的复辙。因此,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加快改革和开放,调整产业结构。

  第二,在贸易领域应针锋相对,提高日本采取贸易保护手段的成本。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带来了多边溢出效应,但是贸易争端可以给双方带来损失。中国在贸易领域应针锋相对,既不能忽视又不能小题大做,尽可能减少损失。一方面,要打击日本和其他国家准备对中国其他产品实施紧急进口限制措施的蠢蠢欲动行为。另一方面,采取符合国际惯例的对等报复措施处理贸易争端,提高其贸易保护手段的成本,尤其是有效遏制其贸易保护主义势头。

  第三,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惯例,根据磋商原则解决贸易争端。目前,中国虽然不是世贸组织成员,但是,中国已经与美国、欧盟等达成加入世贸组织协议,即将完成多边谈判,成为世贸组织的准成员。尽管我们可以采取其他措施和手段处理贸易争端,但是如果我们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惯例,进行磋商和妥善处理,有助于提高中国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能力。

  第四,掌握世贸组织规则,建立预警机制。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政府有关部门要跟踪一些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尤其是进口与出口激增、进口与出口价格急速变化等产品;贸易主管部门、国内相关产业主管部门之间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及时相互通报产品国内生产、销售与进出口贸易情况;相关企业的行业组织如进出口商会、行业协会及时通报、提供有关情况。政府部门做好对企业的服务,政府和企业都要掌握世贸组织规则,共享各种资源,更好地建立预警机制,在贸易争端发生之前、发生之际尽快提出各种可能的预处理方案。

  (作者胡江云 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