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张指拉着跑了两天采访,今天回归我的主业,坐在电脑面前接着安排访谈节目的计划。
因为赛程的改变,赛事的转播时间又重新做了一番调整,二套节目的播出方案昨天刚全部确定下来。我们的访谈节目,一部分是在晚间专题里进行直播,还有一部分是录制好以后,在赛事转播中插空播出。录播的部分,是跟二套播出共用一个演播室,因此只能在二套没有转播的时候才能用。这意味着前两天拉出的访谈节目计划,还得进行一番改动。
眼前是一堆单子:每日金牌项目及分布、各项比赛时间地点、亚运场馆分布图、二套节目播出计划、中国代表团优势项目预测……首先,要根据每日产生金牌的项目,圈定嘉宾人选的大致范围。再看次日的项目设置,那些第二天还有比赛任务的选手显然是不可能来演播室做节目的。再依据观众对不同项目的关注程度和比赛水平,大致确定哪些嘉宾在晚间直播中出现,哪些用录播来做。接下来,查找比赛时间和地点,计算出嘉宾有可能来到IBC的时间范畴,看是否跟节目录制时间合拍,如果不合拍,再考虑放弃或者改到第二天进行录制……一堆单子,一堆信息,还要掐呀算的,比我当初做毕业论文的时候复杂多了。万事开头难嘛,计划做好了,以后就好办了。尽管到时候肯定还得根据各种变化再做调整,但是有了现在的准备,心里就有底儿了,变起来也会从容很多。
因为干活儿,午餐就简单一点啦。来两只蛋黄儿月饼,就着果汁儿,一边吃,一边看单子、敲键盘。写得差不多了,存盘,关机,下楼,到海边跑会儿,吹吹风,换口气儿。回头再打开电脑仔细斟酌修改一遍。
在饭店大堂碰上制片栗哥哥,说是咱央视过来的大队人马已经在来饭店的路上了。跑了三圈,站在饭店门口等同志们。大约十分钟,几辆大巴由远而近,一眼看见颖子他们,隔着车窗跟我招手。激动啊,大部队到了!
我们这次请了九个体育明星加盟央视亚运报道团,他们都在第二辆车上。第一个跳下车的就是高高大大的蒋承稷。上届亚运会,他还在曼谷法政大学游泳馆拿了金牌接受我的采访呢,谁能想到四年之后他会跟我一起战斗在亚运会的报道工作中呢?这次该是他在泳池旁边拿话筒了。很久不见的老朋友,不免热烈的寒暄一番。
这些天一直跟姚大姐一屋,我这个夜猫自感很是对不住习惯早起早睡的姚大姐。现在,大部队来了,正好可以跟与我同样习性的颖子换到一处。我跟颖子,96年奥运会就住一个房间,后来悉尼奥运会、莫斯科北京申奥、九运会,等等大型报道,都住在一起,彼此的良习恶习都了解得一清二楚。
搬运行李,大致收拾了一下,跟同志们一起去IBC。领着大家去办证,工作人员却告之临时断电了,无法办理。至于什么时候来电,不清楚。也不能让这一百多号人就这么在太阳下等着吧。工作人员很理解我们,商量一番,同意大家拿着还没加注防伪标志的记者证先进IBC。
带着蒋承稷参观我们工作间的各个区域,又到隔壁地方台的工作间跟几位老朋友打过招呼。然后就到休息大厅坐下,拿了杯水,跟蒋承稷聊天,一起感叹时光飞逝、世事变迁。蒋承稷说:“这次参加你们工作,是帮我还了一个愿。”“什么啊?”“你忘了?我说过,我要以不同的身份参加亚运会啊。”哦,是有这么回事。“那下届亚运会你也许就以教练身份参加了,也没准儿是官员,还有可能是翻译……”哈哈,两人都笑。
正说笑着,郁导找来,说是大家该分头开会了。
工作间里,大家按不同工种,分成好几拨儿开会。报道总负责张兴主任最忙,开完这会开那会。郁导领着几个专门负责演播室的摄像熟悉环境,熟悉机位。这几个摄像注定要过一段十分辛苦的日子。他们的任务,是在报道期间,从开播前半小时就要到位,然后要一直坚持到所有的播出全部结束,每天将近16个小时。转播比赛的时候,他们可以稍微靠在沙发上歇会儿,但必须戴着耳机,随时听从调遣。中饭和晚饭,只能轮流去吃。真不容易。
开完会,打印了几份文件,坐班车回饭店。顺便去了趟超市,给我和颖子置办了一些水果、果汁、酸奶之类的食品。人是铁,饭是钢,营养足够,才能保证精力。
>>>罗宏涛个人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