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本期内容     往期查询         



中国-东盟加快落实自由贸易区计划


  2002年11月4日

  主持人:11月1日至4日,中国总理朱镕基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出席了第六次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和第六次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就建立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以及推进东亚合作等问题,中国除了提出了具体倡议以促进中国与东盟重点领域合作外还提出了10+3合作的政策主张。会议对本地区的双边与多边合作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就相关问题,我们将采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雷达先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政治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向阳先生。

  应柬埔寨王国政府首相洪森的邀请,朱镕基总理于11月1日开始对柬埔寨进行为期四天的正式访问。在此期间朱镕基总理与洪森首相举行了会谈并率团参加了在金边举行的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10+3)会议、东盟与中国领导人(10+1)会议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领导人会议。朱镕基已经是第四次参加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

  在与柬埔寨首相洪森举行会谈中,朱镕基总理提出四条建议促使已进入健康稳定、全面发展的中柬友好关系更加密切和稳定。一、保持高层接触和互访。中方欢迎柬领导人访问中国,愿意加强两国在政治、经贸、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二、加强经贸领域的互利合作。中方承诺不附带任何条件援助柬埔寨的经济建设。中国政府决定免除柬埔寨对华的所有到期债务。三、确定两国当前重点合作领域,尤其是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此外,中方决定向柬方提供分期贷款,帮助柬修复桔井——上丁公路。四、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与配合。支持柬加入世贸组织和亚欧会议。

  此次10+1领导人会议的主题是“深化中国-东盟合作”。在10+1领导人会议上,朱镕基总理就建立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做了主旨发言经过一年时间的六轮谈判,中国与东盟于11月4日的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上签署了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启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推动双方全面经济合作。此外,在会议期间朱镕基总理还提出了一些倡议以促进中国与东盟重点领域合作,中国与东盟已就《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达成一致,在本次领导人会议期间中国农业部和东盟正式签署了这一个文件。中国和东盟国家将首先免除600项产品的关税,来作为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的第一步。具体内容是:双方将从2004年开始逐步废除600项产品的关税,并将在2006年完成第一批的废除关税计划。在自由贸易区计划下,双方共有6000项产品的关税有待废除,占总数1/10的第一批免税产品中,将以农产品为主,其中也包括牲畜产品和水产品。而其余90%贸易项目的废除关税谈判,预计将在2004年结束,并且从2005年开始实行。最终在2010年或2012年全面落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专家们预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由于关税减让和非关税壁垒减少,不仅将大大刺激贸易量的增加,而且可以改善贸易结构。

  在10+3领导人会议上,朱镕基总理就三国合作今后的方向提出以下设想:(一)明确三国合作的重点领域。建议将经贸、信息产业、环保、人力资源开发和文化合作确定为三国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合作领域。(二)适时启动三国自贸区可能性的研究。这对促进三国经贸合作、实现东亚经济更大融合具有积极意义。(三)加强10+3框架内的政策协调。中日韩三方在支持东盟发挥核心作用的同时,有必要在10+3框架内就此开展一些政策上的协调,共同促进东亚合作的发展。朱镕基建议将沙尘暴的监测和治理作为三国的共同合作项目;实现三国商务人员签证便利化,确保人员往来便利;为促进三国媒体合作,建议明年举办一个中日韩三国媒体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 会议于11月3日在金边举行。这个合作组织1992年由亚行发起,成员国为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GMS领导人会议是湄公河开发合作史上最高级别的会议。这次领导人会议的主题为“通过区域一体化实现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增长、公平和繁荣”。目的是启动湄公河流域开发计划,制订大湄公河开发的未来十年规划。据专家介绍,连接六国的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将以边境贸易为切入点,带动货物、服务、运输贸易、农业、人力资源、信息通讯、交通等相关领域发展,作为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中的先导和实验区。在这个会议上中方加入了《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运输协定》。并为这个组织的重点项目之一——昆曼公路的建设提供无息贷款和赠款。六国领导人承诺努力实现在2015年把贫困人口减少一半的目标,并呼吁更好地保护环境。会议决定,今后每3年在成员国轮流举行一次大湄公河次区域领导人会议。

  东盟现在有10个成员国,总人口约为5亿,而中国则有人口13亿,一旦这一自由贸易区建成,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从经济规模上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和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成为继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2001年,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总额为416.15亿美元,今年前8个月已经达到了333亿美元,而这一数字更将随着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而飞速增长。

  2001年11月,中国和东盟双方领导人达成了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意向。

  2002年5月16日,中国东盟经济高官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会议,审议了中国与东盟的5个重点经济合作领域, 即:农业、信息技术、人力资源开发、投资、湄公河开发。并就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第一次谈判。

  2002年9月13日,在文莱举行了首次中国东盟经济部长会议,就中国东盟贸易投资关系、货物贸易自由化等问题达成了共识。

  主持人:围绕刚刚闭幕的东盟和中日韩10+1、10+3会议的相关情况,现在我们开始采访两位专家,一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李向阳研究员,一位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雷达教授。刚才在前面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次的会议取得了很多的成果,首先我想请问两位专家,哪些成果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比较深?李所长。

  李:这是10+3会议的第六次会议,这次会议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作为一个东亚地区的大国,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们看到有两个重要的协议,一个就是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另外一个就是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在这两个协议里面可以看出来,中国跟东盟的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这跟这个地区另外的两个大国相比,中国可以说已经走在前面,我们知道韩国跟日本在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建设方面还远没有走这么远,这是我一个突出的印象。

  主持人:就是说中国在这方面发挥的积极的作用给你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雷教授呢?

  雷:中国在十加三这个机制过程当中,越来越重视争取周边的经济发展的这样一种良好的环境。

  主持人:刚才李所长也谈到了,就是这次在会议上中国和东盟在农产品领域上率先达成了协议,您能不能给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中国和东盟能够率先在这方面达成协议?

  雷:2001年中国和东盟都提出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这样一种框架性的协定,这个实际上我认为是在10+3的这样一个框架体制下,因为10+3也搞了若干年了,10+3这个体制到目前来说还是一种论坛式的这样一种方式,没有取得突破性的、实质性的进展,无论对于中国也好,还是对于东盟也好,都希望在双边或者多边的经济合作体制当中做出突破性的进展,中国能和东盟首先在自由贸易区的协定当中做出突破性的进展,实际上协议的双方来说都要有所让步,有所收益的前提下也要有所让步,应该说中国和日本、韩国相比的话,我们在农产品的这个领域当中,和东盟进行协商、进行谈判的话,比日本和韩国有更大的余地,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是为了十加一的这种自由贸易区能够有突破性的进展,这种突破性的进展也为了进一步地推动10+3的这样一种协议,中国和东盟首先选择在农业领域当中进行合作,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有突破性的选择。

  主持人:您觉得农产品关税的降低,对于落实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雷:我觉得实际上在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过程当中,农产品通常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实际上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话,实际对双边的农业生产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东盟国家,特别是对中国来说的话,从贸易领域当中我们所作出的承诺来说,会对我们农业领域产生一些负面的效应,负面的影响,但是我觉得这个影响可能它的限度是有限的,原因在于我们实际上也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在农业领域当中作出了各种各样的承诺。

  主持人:李所长,在近几年的会议上,其实好像谈论澜沧江和湄公河流域的开发已经很多次了,您觉得在这次会议上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不是有一个统一?或者说目前对于湄公河流域的开发,区域合作的问题发展到了什么地步?

  李:我想澜沧江次区域经济合作这是应该纳入到整个东亚区经济合作,具体来说应该纳入到中国和东盟的自由贸易区谈判里边,这个框架里面来看待,实际上我们看到围绕澜江流域、湄公河流域这几个国家,本身就是东盟的成员,这几个国家的成员客观上从经济发展水平上要滞后于另外几个国家,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中国在这个首先开展湄公河流域的次区域合作,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推进或者是加快中国跟东盟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另一方面从我们国家来看,开发或者加强湄公河地区的次区域合作,对于我们西南地区的开放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我们知道中国的开放,沿海地区是一直受益者,而西南地区一直处在一个没有出海口,距海特别远的这么一个(位置),随着澜沧江地区或者湄公河沿岸次区域的合作,对于开发中国西部尤其是西南地区的经济,可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雷:实际上刚才我完全同意李所长所谈的观点,实际上亚洲的经济合作和别的地区最大的区别,它是必须建立在次区域合作的基础上,来推进整个地区的经济合作,因为它受到了比如经济主体的规模的差异、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一些文化的差异所限制,所以亚洲的经济合作,它一定是通过次区域合作的成功来推动整个亚洲地区的经济合作。

  主持人:自中国和东盟开始建立自由贸易区这个谈判以后,可以说美国和日本都对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您怎么评价东盟目前在东亚地区或者是亚洲它发展中的优势或者它的吸引力?以及东盟和周边国家合作的这种状况?

  雷:我觉得最主要的是为什么东盟首先和中国在自由贸易区的合作机制上首先取得了突破,这个我觉得可能东盟和中国的双边的出发点是有所(区别的),我认为是有所区别的,首先第一个从东盟的立场或者从东盟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承认这个地区在很长时间当中,是受区域以外的经济因素的影响非常大的,比如说它受美国的影响,受日本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它现在寻求和中国之间建立一种自由贸易区,或多或少的程度上是为了摆脱美国经济或者是日本经济对这个区域的这种影响,为什么它要摆脱美国经济?原因在于特别是97年东亚危机以后,我们已经看到这个地区对美国过度的依赖的话,使得这个区域经济的增长完全跟着美国的指挥棒来转了,那么它为什么要摆脱日本的经济呢?很显然这是一个经济现实,整个90年代是日本经济衰退的10年或者是失去的10年,而进入新的世纪,日本经济仍然没有看到一个很大的希望,这个是从东盟的角度来说,我认为是从东盟的角度来说,它在摆脱外部的经济主体对它这个地区经济的影响,而寻求一种什么呢?寻求一种本地区自身发展的动力,自身发展的优势,应该是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比如说我们把美国的因素剔除开,在本地区哪些因素能够促使它这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呢?显而易见,日本目前的状况不行,韩国行不行不知道,也许行也许不行,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仍然能保持7%的增长势头的话,说明中国有可能成为这个地区经济增长自身的动力,我觉得这个是从东盟的角度来看。第二个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什么呢?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实际上中国在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能保持7%的增长势头,世界瞩目,有正面的看法,也有反面的看法,比如说许多人认为这个可能会造成中国威胁论,或者世界经济增长的过程当中是中国因素,我觉得中国寻求和周边国家发展这种自由贸易区的这种协作机制或者说协调机制的话,我觉得是世界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中国因素能够正面化,或者能够发挥正面的效应,积极的效应,所以我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地区本身来说就是一个世界经济关注的地区,所以美国、日本、韩国都关注这个地区,都试图跟它建立各种合作机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从它的目的来看,是为了寻求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经济增长的源泉。

  主持人:李所长您怎么看待美国和日本现在表现出的跟东盟要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这种合作兴趣?

  李:大国之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演变成为一种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之间的竞争。我们看到在日本跟东盟急于在中国之后寻求跟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协定以后,美国也在试图进入这一领域,新加坡跟美国的自由贸易区谈判已经有所进展,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东盟作为这一地区的似乎是经济规模上最小的国家,为什么会吸引这么多大国,这跟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我想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在东亚地区几个大国之间,客观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甚至某些国家之间还有猜疑,因此就是我想这种大国尤其是在美日之间,一方面有合作的一面,另一方面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又有相互竞争的一面,我们一方面看到美国在进入跟东盟进行搞自由贸易区建设,但是我们也同时看到,日本在墨西哥在进入北美自由贸易区,跟墨西哥、跟未来的智利,就是美洲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智利,在进行这种自由贸易区的谈判,站在东盟的角度,小国它也在试图通过跟大国之间同时建立自由贸易区来树立自己的地位,像新加坡最典型,它跟日本已经签署了,跟美国正在谈,跟新西兰已经签署了自由贸易区,不久前跟欧盟也在进行谈,在这里面就显出,东盟国家最小的一个国家之一新加坡反而成为这个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核心,实际上是反应大国为争夺一种竞争造成的结果。

  主持人:大国在这个地区的影响一个结果。说到东盟的发展问题,我们也注意到前不久在印尼和菲律宾都发生了恐怖袭击事件,这个恐怖袭击事件可以说是在东南亚地区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后,这个阴影以后又面临的一个新的问题,您怎么看待目前东盟自身的发展状况?

  李:对,因为东盟从东南亚亚洲金融危机里面实际上刚刚摆脱出来,而亚洲金融危机所遗留下的很多结构性问题还没有完全消除的情况下,现在又突然出现一个大规模的恐怖主义行动,这对东盟的经济发展我想是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因为我们知道像印度尼西亚、像菲律宾这些国家旅游业本身都在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恐怖行为对外来投资者的信心会产生很大的打击,谈到如果它对东盟的经济会产生负面影响的话,进一步我们就可以推论,这就有可能影响东盟内部经济合作的这种步伐。

  雷:亚洲金融危机过后,这些国家正在逐步地步入经济复苏的这个过程当中,也面临了恐怖主义的这样一种威胁,这样一种影响。本身说明两点,第一点就是这个地区本身来说还是受外部影响比较大,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政治上,它的影响依然是比较大的,第二点说明了实际上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之一还是用一种不正当的手段反映出了无论是国内还是全球范围当中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种表现,恐怖主义能在印尼、在菲律宾出现,本身也说明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各个国家经济恢复的程度是不一样,经济发展的水平是不一样的,经济规模的差异在这些地区依然还是存在的,所以反映出在这个地区本身的经济合作的前景还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的制约。

  主持人:说到跟东盟的合作问题,在一开始我们就谈到了,中国和东盟的合作是非常引人注目的,我记得有专家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中国和东盟签订了自由贸易区的协定的话,对于双方的出口都会有非常大的影响,双方的出口幅度都会大幅度增长,雷教授,您觉得会不会出现这样一种双赢的局面?

  雷:通过物流、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形成在本地区所相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上形成新的产业结构的分工和产业链,我觉得这是我们建立10+1所要追求的最重要的东西,希望通过新的产业分工,来产生出新的贸易创造的成熟,这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是美好的愿望应该建立在我们避免恶性竞争的不良后果的这样一个前提上。

  主持人:李所长,今年的10+1和10+3会议已经是第六年了,您觉得这种机制和目前众多的政治和经济的区域组织相比,它的特征是什么?这种机制的作用能发挥多大?

  李:无论是10+1或者是10+3,它既不是一个单纯的论坛性的这种会议,也不是一个有很强约束力的一个组织,实际上它是介于一种为未来的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做基础的这么一个阶梯形的这么一个机制,我想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实际上是亚洲地区在区域经济合作中是一种渐进式步伐这种基本要求是联系在一起的,正如雷达教授一开始谈到的,在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大国之间、小国与大国之间、不同国家之间有文化、政治、经济各个方面的差异,不太可能像欧洲或者是北美,他们一步就进入到很高水平那种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水平上,因此在东亚实际上适应这种要求,能够逐渐地以10+3为平台,进而推动区域内的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甚至近来还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来加入进去的一个更广泛的区域经济合作提供这么一个平台,我想是这样。

  主持人:您对这个组织的作用还是作出了积极的评价。雷达教授您的看法?

  雷:这种合作的形式对于现行的亚洲地区的经济合作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积极的,而且我们也可以很简单地看到,实际上东盟从一种政治联盟转变为特别关心经济合作也是从90年代以后开始,尤其是97年以后这种进程进一步加快,这个和10+3会谈以及10+1的这种协调机制起的积极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主持人:王世林 责任编辑:王子哲 导播:滕双双 字幕:宁小鸿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