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艺”全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1952年当年轻的新中国百业待兴的时候,一批同样年轻的戏剧艺术家们怀着炽烈地热情,希望通过建立一所“像莫斯科剧院一样的”人民大剧院,来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贡献。曹禺院长,焦菊隐,欧阳博,赵起杨副院长,这几位中国话剧界的宿将自然又肩负起为“人艺”奠基的使命。在讨论建院目标时他们表现出对于“自我”的强烈追求,明确提出建构”自己的即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演剧体系”,“逐步建立一种风格”。
焦菊隐,时任“人艺”副院长,总导演。他的艺术实践与理论建树奠定了“人艺风格”的基础。
“心象”学说,是焦菊隐创立,于是之加以发挥、丰富的中国的戏剧理论。他们在吸收西方演剧学派,特别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国戏曲的艺术精神和艺术因素,以及中国古典诗论,词论、画论的养分而形成自己的理论和演剧方法。
大体说来,表现在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追求话剧民族化,特别是京味京韵和厚重的北京“四九”城文化色彩,强调演出的诗意、整体性;创造鲜明舞台形象,等方面。
尽管由于历史的原因,话剧艺术被份外地加上了各种沉重负荷,在艺术创作和学派借鉴方面也受到一元化的种种束缚。但在寻找“自我”的里程上,这一代人无疑迈出了坚实而成功的一步,此后所言的继承、超越、发展才有了根基。而“人艺风格”的构建也是对此前中国几十年来的话剧实践,以及更加悠久的中国戏剧经验、美学传统的一种总结、凝聚、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