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声川是台湾现代剧场的重要开创者,所创“集体即兴”编导方式为台湾现代剧场投入新鲜活力,“相声系列”不仅使消失的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中重新找回生命力,更转而丰富了现代剧场语言。近二十年的创作,皆能结合精致艺术与大众文化。
赖声川是台湾少数在学院内外都受到高度肯定的智慧型创作者。他导戏、教书和编剧本,包括电影与电视剧等创作也都一起来。
赖声川1954年在美国华盛顿市出生。在华盛顿进小学的时候,赖声川被视为是天才儿童而直接进入二年级就读,后来回台湾念初中时却因为语言与文化上面的无法适应,被留了一年级。赖声川被问到这段往事的时候,不禁在回答时大笑了起来:“我一方面觉得这根本就是报应,因为我小学曾跳级一年;另一方面也感谢这个经验,让我可以缓一下刚回国就得适应升学压力下的生活脚步。”想不到初中还没念完,父亲因病过世,原先命运似乎只是安排赖声川短暂回国几年再出国念高中、大学,想不到因此而与台湾以及中文创作结上了不解之缘。
赖声川尤其欣赏英年早逝的美国爵士乐手约翰·寇传:爵士乐不是吹得快或奔放就好,其中学问很大。他视约翰·寇传为“爵士乐的爱因斯坦”,因为他所用的音符、节奏、技术都是没人用过的。
《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在台湾的台北原计划演出8场,结果加了7场。在台湾的中南部原计划演出3场,结果加了2场,总共演了20场,打破了舞台剧连续演出的记录。《那一夜,我们说相声》连续出版的录音带,也持续风靡全省各地。戏中的许多对话,成了街头巷尾的流行话题。许多评论纷纷指出“表坊”和赖声川成功地将“精致艺术”和“大众文化”作了一次巧妙结合。
赖声川作品:
1、《那一夜,我们说相声》1985
这个由5个相声段子所组成的“相声剧场”,借由正在消失中的艺术形式来反映现代社会中的许多事物与观念的消逝。
2、《暗恋桃花源》1986
前后三度上演的《暗恋桃花源》。排练悲剧《暗恋》和排练喜剧《桃花源》的两个不同剧团,阴错阳差地必须轮流使用一个舞台。最后,两团甚至象合唱团二重唱似地公用舞台演出。
3、《红色的天空》1994
“表演工作坊”十周年纪念演出。赖声川透过演员还年轻的身体,诠释人老年、老化、以及生命末端的种种情境。
4、《如梦之梦》2000
《如梦之梦》从一个医生的故事,连结到一个病人的故事,在连到一个上海老女人、一个法国伯爵的故事,然后又回到病人的故事,最后再度成为医生的故事。
赖声川不仅在剧场里可以指挥若定,他的家居生活也一样从容与优雅。虽然剧场和教学工作非常忙碌,赖家父母注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与品质的传统并没有断过。学生时代就喜欢上弹奏演唱的他,后来在大学阶段开始接触佛法与密宗,许多生命中的巧合与因缘,让赖声川一直在冥冥中作下一些决定……
请收看2月1日 22:50 cctv-10 《人物》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