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电视指南 |  体育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国家地理 |  生活频道 |  视听在线

首页     人物期刊     台前幕后     经典回访     人物检索         



老舍的夫人给他封了个“叫卖大王”:臧鸿的百姓生活


  北京丰台区石榴园小区,记者拜见了68岁的臧鸿老先生。

  8岁时只上了一个月的私塾,斗大的字不适几个,家里穷,上私塾背的书包是妈妈用做屉布的剩步缝制的。

  臧鸿祖上7代都是棚匠,除了操办红白喜事,逢年过节还活跃在北京的庙会集市。年幼的臧鸿从小跟家人奔波于各种庙会集市,耳濡目染了老北京 庙会和集市的各种叫卖。而自己真正吆喝,是从9岁开始的。

  9岁时,对门有一个小孩叫雷凤山,小名叫“小歪子”,比臧鸿小一岁。“小歪子”提议做报童可以赚钱。这天早上8点钟,他们来到西琉璃厂的一个报馆,一进门就给一个负责人跪下;央求给几份报卖卖。这位先生说:“你们没有本钱,我怎么相信你们呢?你们要是在这里拿了报纸,一去不回头了,我上哪儿去找你们呢?”臧鸿说:“我们是苦孩子,请相信我们,保证把卖报纸的钱送来。”他们哥俩从这家报馆拿了100张《华北日报》、50张《新民报》、50张《商业日报》,在当街就喊上了:“唉,《华北日报》、《商业日报》、《新民报》,买份报来瞧瞧——”。

  卖了两年报纸,在10多岁时,开始卖臭豆腐。提着一个竹篮,一边放上50块臭豆腐,上面盖一块布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从东市灯口的家走到位于东琉璃厂的王致和腐乳厂。赶上天上下大雨,他也不闲着,一件蓑衣,一个斗笠,照样挂着篮子穿梭在胡同叫卖:“臭豆腐——,酱豆腐——”。平时臭豆腐3分钱一块,现在一角钱两块,有人问:“昨儿个3分钱一块,今儿怎么5分钱一块了?臧鸿倒跟得快:“你瞧,今儿不是下雨吗?”

  “香菜、韭菜、辣青椒——茄子、黄瓜、嫩蒜苗——有水萝卜、胡萝卜、便萝卜——”臧鸿能一口气吆喝30多种菜名,这都源于自己14岁卖青菜的经历。

  1991年,南来顺饭庄搞了一个风味小吃展卖活动,中午吃饭的时候,臧老爷子被请去吆喝了几声小吃的叫卖,老舍的夫人给他封了个“叫卖大王”。

  老北京做买卖的讲究吆喝,他们都有一口生意经,还有京味十足的叫卖声。过去北京街头推车买菜的,挎小蓝买太阳糕的,挑挑买小金鱼的,常挂在那些北京人的嘴边,老北京的叫卖声,曾唤起多少人的无限遐想和回忆。

  现在,臧老爷子整理了170多种的叫卖声,可以气不短,声不颤地吆喝出来。老北京的叫卖不但讲究而且有规律,清早起来吆喝的是烧饼、麻花、包子,还有鲜鱼水菜,白天买的瓜果梨桃,掌灯时分买的是硬面勃勃、羊头肉、心里美萝卜。

  大家都知道冯晓泉演唱的《冰糖葫芦》,那真是京韵十足,可是当时冯晓泉创作《冰糖葫芦》时,身为东北人,在音乐学院没有系统地学过北京民歌。经人介绍,登门求教了臧鸿,臧老爷子对京城不同的区域,尤其市王府井、东安市场一带颇为流行的叫卖声的讲述和示范,使冯晓泉更加了解了叫卖声的不同历史、生活和文化背景,几天撞击心头的音符终于幻化出新的旋律,一首佳作《冰糖葫芦》并告完成。

  臧鸿最早在1981年为电影《伤逝》配音,这是鲁迅的作品,由王心刚主演的。之后他在《城南旧事》《知音》、《夕照街》、《老北京叙事》、《四世同堂》、《甄三》、《谭嗣同》、《侠女十三妹》、《春桃》、《开国大典》、《大决战》、《霸王别姬》、《夜深沉》、《天桥梦》、《琉璃厂传奇》、等无数电影电视剧中配叫卖声。在电影《大决战》中,解放军一进北平的张义门,有一个包子铺,叫卖声是臧鸿配的:“热包子,发面包子,热的——”。在影片《春桃》中,换洋取灯(火柴)的叫卖声是臧鸿配的音:“有破烂的,换洋取灯——”。过去的人家,攒一堆破鞋烂袜子,舍不得扔,把收破烂的叫进家门,收破烂的讲:“给7盒洋取灯”,“这么多才7盒?”,一阵讨价还价之后,达成协议。

  老北京人都爱怀个旧,人们从一批反映老北京生活的电视、电影上,领略了老北京的风貌,还从高低错落的叫卖声中聆听到那十足的京味。

  臧鸿老爷子名气大了,方庄一个饭庄的老板登门来请,说:“您这一口吆喝真是难得,在我这干,一个月3000,怎么样。”臧老爷子可不干,去一个地方吆喝,不是栓死了吗?还是自由一点好,至于钱吗,老俩口一个月的退休金加起来也有1000块钱了,知足吧。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