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年前清朝皇帝在河北圈了一块500平方公里的区域。在这个相当于4个新加坡大的地区里边,葬的可不是一般人,而是几位故去的清朝皇帝和他们的嫔妃,这就是位于河北遵化市的清东陵。现在在清东陵里,一共葬了161个人,除了5位皇帝和三位未成年的阿哥之外,其余的153人全部是女性。因此今天我们邀请到几位嘉宾,来跟我们共同探寻这153位女性陵寝背后的故事。
顺治皇帝有一次到昌瑞山一带狩猎,当他登上这座金字塔样的小山时,被这里的环境所震撼,郑重地把一枚玉佩抛到了山顶,从此,这座小山以南,就成了清王朝在关内的第一座皇陵——清东陵。昌瑞山周围的山岭都属于河北省遵化市境内的燕山山脉。由于这里群山环护,植被丰厚,所以自古就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当地人说这里每年要下七十二场“洗陵雨”,其实不管有没有皇陵,这雨、这雪总是要下的。
清东陵中共葬有五位皇帝,五位皇帝的陵又各有自己的名字:顺治的孝陵,康熙的景陵,乾隆的裕陵,咸丰的定陵,同治的惠陵。皇帝的后妃们大都也有自己的陵寝,这些陵寝多数分布在她们丈夫陵墓的附近。
在这些皇帝与后妃的陵墓之外是一道高墙,被称为“风水墙”,这是清东陵与外部世界的分水岭。风水墙以内是皇家成员灵魂的止息之所,风水墙以外似乎就是普通人的平凡世界了。
但是,围绕着风水墙,一件令人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就在风水墙之外、大红门以东的平凡世界里,一座规制独特的皇家陵寝平静地注视着与它一墙之隔的皇家陵园。如今,数百年的风云已使得这座陵寝显现出了老态,但是,在这些残垣断壁的衬映下,黄色的琉璃瓦顶,双重围墙,方城、明楼仍能让人们感受到它昔日的尊严。风水墙外的这座陵寝中还有一处大殿遗址,从老照片上,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名为“隆恩殿”的重檐庑殿顶建筑,而这一切所昭示的都是墓主人无比尊贵的身份。
这样一座规制极高的皇家陵寝为什么不能进入皇家墓地,究竟是为了什么把它搁置在了风水墙之外,这座皇家陵寝中安葬的到底是什么人呢?
登上方城,进入明楼,一座高大的朱砂碑矗立正中,碑上的文字,会令见到它的人为之震惊,孝庄文皇后之陵。原来这里安葬的是皇太极的庄妃、顺治的生母、康熙的奶奶。顺治和康熙都是在童年时代就做了皇帝,在满清入关之初那动荡的岁月里,孝庄为了帮助儿孙巩固政权所进行的种种努力早已被历史所认定,那么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怎么会葬在了清东陵的风水墙之外呢?
首先是要搞清楚孝庄皇后在清朝开国期间的作用。他是顺治的生母,但是皇太极死的时候,顺治还没有成年。这时候满洲贵族正准备大举入关, 满洲八旗里面,有五个旗,掌握在另外一支同母的三兄弟手里边,这就是多尔衮,多铎,阿基格,这三兄弟都有战功。多尔衮一个人手里边就有三个旗,他两个弟弟手里边各有一个旗。这个情况下,为了辅佐顺治,孝庄皇后作为他的生母,要用尽心力来平衡这之间的关系了。
孝庄文皇后被葬在风水墙外的传说还有不少,这都不奇怪,因为皇家陵园在当朝属于皇家禁地,外人不能进入,所以与祖制有差别的每一点迹象,都会被猜测出几种原因。其实,孝庄文皇后不与皇太极合葬的真正原因,在《清实录》、《大清会典》等重要官书上都有这样的记载,孝庄病重时,对自己的葬地之事就做了安排,她对康熙皇帝说:“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别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无憾矣。”孝庄不想因入葬昭陵而惊动丈夫的遗骨,更不愿关山万里离儿孙远去。康熙皇帝与祖母有极深厚的感情,对祖母非常孝顺,但是,祖母不与皇太极合葬,又违背祖制,当时康熙面对这个难题,只能采取权宜之计,在东陵附近建了一个停陵处,叫暂安奉殿。叫暂安奉殿,就是把孝庄的灵柩临时停放在这里,但是这一停就停了35年,也就是说轮到康熙死,也没解决这建陵问题,等到雍正即位以后,这才解决了孝庄皇后的陵寝问题。
清王朝入关之后第一位皇帝是顺治,顺治的陵也就是孝陵。孝陵是整个清东陵的枢纽,其他皇帝的陵墓选址,都是以它为核心的。那么就在孝陵东边的不远处,有一座孝东陵,这是为顺治的妻子,孝惠章皇后修建的陵寝。
这是清朝入关以后所营建的第一座皇后陵,以黄色琉璃瓦覆顶,采用前朝后寝的建筑规制。陵园的隆恩门外,建有东西朝房;进入隆恩门,迎面是巍峨的隆恩殿,隆恩殿两侧还有东西配殿,这就是所说的“前朝”。三座陵寝门内是后寝,后寝的主要建筑是方城、明楼、宝顶和石五供。方城既是进入地宫的通道,也是明楼的基座。站在方城上向下眺望,可见到孝惠章皇后方城明楼前的两侧,排列着一些小型宝顶,这是顺治皇帝其他二十八位妃嫔的宝顶,顺治的孝陵就在不远处与这座埋葬着他的诸多女人的陵寝相互守望。中华民族素有夫妻合葬的传统,但普通的嫔妃是没有资格与皇帝合葬的,死后能葬入皇陵地宫的,只有皇后和少数受到皇帝宠爱的皇贵妃,妃嫔们在死后也只能与自己的夫君遥遥相望。
孝惠章皇后逝世于康熙五十六年。顺治在世时,由于倾情于董鄂妃,与孝惠章皇后的关系并不融洽。康熙继位,对这位母后却是极尽孝道。顺治死后的谥号是“章” 字,也就是说,他的皇后死后谥号里也必须有“章”字才算正统。不知由于什么原因,孝惠章皇后逝世时为她拟定的谥号里偏偏没有这个字,对此康熙龙颜大怒,直到把“章”字加了进去才算了事。康熙皇帝以雷霆之怒在谥号上为孝惠章皇后争得了正统地位,而把正统的皇后葬入顺治地宫应该是顺理成章之事。况且顺治以前,乃至上溯到整个明代,皇家陵园内都不曾给皇后单独建陵,康熙大帝作为后辈为什么要违背夫妻合葬的传统,非要在清东陵里建立起第一座皇后陵呢?
这跟清代的丧葬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有关。原来满族人,或者说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很多民族丧葬都实行火葬,但是入关以后,这个事儿就发生了改变。入关以后,顺治年间,康熙初年,正是一个思想、观念、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一个非常激荡的时代,它渗透到各项制度的变化中,其中丧葬制度,应该说是首当其冲,为什么呢?因为顺治死了以后,实行的火葬制,然后康熙一继位,他的生母跟着就死了,也就是把她火葬了。顺治的孝陵里面,埋的是他的一个骨灰坛和康熙的生母,就是孝康章皇后,一个骨灰坛;还有就是所谓的董小婉,董鄂妃,也是一个骨灰坛。
孝惠皇后要死了以后,她当时已经实行土葬了,她也没法再放到孝陵里边了,所以只能单给她修建陵寝。因为孝东陵是第一个皇后陵,所以它给后来的一些皇后陵的营建和妃园寝的营建建立了一个模本,也是确立了一种规制。而且在封建社会来说,这种规制是很严格的。
在清王朝的十个妃园寝当中,有五个在清东陵。在陵寝制度上有明确的规定,就是都是墓,但是皇帝、皇后和妃子名称不一样,就是只有皇帝和皇后的墓才能称陵。妃子的墓就称园寝,这些园寝,实际上就是一个公墓的形式。
孝陵以东便是景陵,一代君主康熙大帝就长眠在这里。康熙的皇位虽然是承袭而来,但他的一生,等于把前人留下的江山重新打理了一番。康熙这位守业之君无异于创业之君,于是,那种雄视天下的气概便也隐含在了这恢宏的皇陵之中。
景陵东边的不远处,也就是三百米的距离,是清朝妃园寝中入葬人数最多的景陵妃园寝,里面葬了康熙皇帝的48位妃嫔和1个阿哥。景陵没有皇后陵,按照刚才公墓的说法,康熙的后妃们除了与他合葬的四位皇后和一位皇贵妃之外,应该全都葬在这个妃园寝里。然而景陵妃园寝的东边,还有一个妃园寝,两座绿色琉璃瓦明楼并肩而立,规制显然超出了景陵妃园寝,它也是附属于景陵的妃园寝,一个皇陵旁有两个妃园寝,这可是皇陵史上没有的事。
这座妃园寝除琉璃瓦采用绿色,其余规制几乎与皇后陵等同。前朝的主建筑大殿,虽已只剩下房基,但格局仍然一目了然,月台前这块丹凤朝阳图案的丹陛石,和两座明楼一样证明着这个妃园寝的规格。
后寝院落中的两座方城、明楼相依而立,没有高下,没有尊卑,没有贵贱,没有主从。进入明楼,可见到标明墓主人身份的墓碑。明楼与方城的背后是宝顶,所谓宝顶,按照民间的叫法就是坟头,周围的城墙叫宝城。两个宝城中间的几丛树木,衬出了这里的静谧与安祥。于是,单纯回归了质朴;质朴回归了无瑕,平和中透露着真爱;真爱中透露着温馨。
您知道这里边安葬的是什么人吗?这便是人称双妃园寝的景陵皇贵妃园寝,里面安葬的是康熙皇帝的两位皇贵妃。皇贵妃虽然地位尊贵,但也是妃,而且其他陵的妃园寝内都葬有皇贵妃,因此这两位皇贵妃完全可以葬入景陵妃园寝。那么究竟为什么要给这两位皇贵妃单独建立如此高规格的园寝呢?关于这个问题民间同样流传着种种说法。有的说,这两位妃子是一对双胞胎姐妹,不仅容貌秀美,而且武功超群,深得康熙的宠爱。还有的说,这两位妃子是康熙的亲姐姐,天生丽质,冰肌玉肤,让后宫佳丽黯然失色,使得康熙不顾伦理而把她们强纳为妃。之所以为她们建起了超标准的园寝,是康熙为尽夫妻之情,姐弟之义。
民间是有这样的传说,但是这些说法呢,应该都是无稽之谈。这两个根本就两个姓,一个是佟佳氏,一个是瓜尔佳氏,另外她俩岁数差很多。为什么说这个园寝等级最高呢?第一个,一般妃园寝没有方城明楼,也没有宝城,这个妃园寝,有两座方城明楼。第二个,一般的妃园寝不建配殿,但是这两个妃园寝建了东西配殿。第三个,这个妃园寝,大殿前有一个丹凤朝阳的丹陛石,一般的妃园寝根本就没有这个,有个别的皇后陵连丹陛石都没有。第四个特点,一般的妃园寝(朝房),没有前廊,没有圆柱,这个妃园寝(朝房),有前廊,后陵才有前廊呢。
《清高宗实录》中,乾隆皇帝的一道上谕揭开了这个谜。幼年的弘历深得皇爷爷康熙的喜爱,并被接入宫中抚养。锦衣玉食无法替代人类固有的天性,全靠佟佳氏和瓜尔佳氏这两位妃子慈母般的爱心,才缓解了幼年弘历的思亲之情。乾隆二年五月二十日发出了一道上谕:“朕自幼龄仰蒙皇祖慈爱,抚育宫中。又命太妃皇贵妃、太妃贵妃提携看视。两太妃仰体皇祖圣心,恩勤备极周至,朕心感念不忘,意欲为两太妃千秋之后另建园寝。”这座另立于景陵妃园寝之外的双妃园寝,原来是乾隆皇帝为报答两位奶奶的抚育之恩而建的。
以顺治的孝陵为轴心,孝陵以西就是乾隆的裕陵。乾隆皇帝弘历继承父祖之业,励精图治,奋发有为,武功十全,拓疆两万里,使清王朝达到了极盛时期。他的皇陵,工精料美,富丽堂皇,雄伟与豪华程度已不必多言。且不说他陵前神路上石像生的数量超过了康熙的景陵,单是这座陵寝门前小小玉带桥的奢华与精美,在历代皇陵中可谓独树一帜了。
清东陵地宫对外开放的共有四座,除慈禧的一座之外,其余三座都在裕陵体系中。这就使我们有可能进入乾隆的葬身之所,去探究他在人生旅途的终止处所表现出的对生命的理解与追求。裕陵地宫对外开放至今已经十几年了,仍然充满着神秘色彩,存在着许多不解之谜。
沉甸甸的石材因负载了虚无的信仰而变得飘渺;远逝的生命因折射了往昔的生活而变得真实。乾隆曾自诩为菩萨转世,而两位皇后、三位皇贵妃的入驻,使得满墙的佛像和梵文,也无法淡化那充满于地宫的凡尘之情。
在裕陵的体系中也没有皇后陵,只有一座妃园寝依附于裕陵之侧。裕陵妃园寝中的一石一瓦,同样印证了乾隆时期的繁荣与富足。
在乾隆的裕陵里边,一共是跟他合葬有两位皇后和三位皇贵妃,可是我们知道,乾隆生前有三个皇后,那么另一个皇后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没跟乾隆合葬呢?他的第二个皇后就是乌喇那拉皇后,这个乌喇那拉皇后没有葬到裕陵,为什么呢?因为她生前擅自剪发,触恼了乾隆。史书上说,乌喇那拉氏随乾隆南巡到杭州,早晨还一起用膳,下午便突然被乾隆驱赶回了京城。并且,一直到死,乾隆皇帝对她的愤怒都没有平息。正史里边写这个乌喇那拉氏并不是一个恶人的样子。但是她后来跟乾隆感情失和,这个可能永远是一个谜。这是乾隆皇帝的裕陵妃园寝,中间一座宝顶,方城明楼俱全,这座超规制妃园寝的墓主人是纯慧皇贵妃。进入地宫,居中而卧的就是纯慧皇贵妃的棺木,而蜷缩在皇贵妃侧旁的就是乌喇那拉皇后的棺椁。
皇室成员下葬,讲究内棺外椁。纯慧皇贵妃棺木的外椁已经朽烂,但内棺外壁上这些精良的刻文,当日的气派可见一斑。乌喇那拉皇后的棺木外椁仍在,由外椁的体积推断,她的内棺尺寸要比纯慧皇贵妃窄小许多。棺木的大小还在其次,震撼人心的是那种寄人篱下的境况。身为皇后,在若大的皇陵之中,竟然没有立锥之地,仅仅由此,您是否能推导出什么是皇权? 这个地宫原来就是给乾隆的一个皇贵妃,叫纯惠皇贵妃建立的,她在乾隆二十七年入葬,就把这个地宫填死了。乌喇那拉皇后死的时候是乾隆三十一年,乾隆下令把这个皇后葬入到纯慧皇贵妃地宫里边,当时现把这个地宫打开,就把这个皇后塞到纯惠皇贵妃地宫里边,而且皇后位于这个纯惠皇贵妃的侧位。
咸丰皇帝继位时,正赶上如火如荼的太平天国起义,以及英法等外国列强的不断入侵,庞大的军费开支,使得清政府的财政捉襟见肘,入不敷出。风雨飘摇中,咸丰的定陵已没有了先祖的气派。根据《定陵工程销算黄册》记载,定陵使用了大量道光帝废弃陵寝的旧料,以缓解陵工资金不足的状况。可是,就在咸丰皇帝陵规制大减的情况下,定陵以东,两座皇后陵拔地而起,一个皇帝陵旁耸立着两座皇后陵,这种史无前例的格局诞生在内忧外患、国势飘摇的风雨之中。据考证,咸丰也曾设想过在定陵妃园寝中最前面的位置辟出足够的空地,为慈安和慈禧建造陵寝。但是随着咸丰的驾崩,他的这个以节省资金为目的的建陵计划落空了。
慈禧与慈安,一个西宫,一个东宫。两位垂廉听政时平起平坐的皇太后,她们的皇后陵也是比肩而立。远远望去,两座陵一样的等级规制;一样的建筑样式,一样的雄伟壮观。慈安陵叫普祥峪定东陵,慈禧陵叫菩陀峪定东陵。然而,事情并没有到此为止,两座皇后陵真的一样,真的没有差别吗?这是慈禧陵配殿的廊柱与门窗,一百多年的风雨之后,仍旧坚固如新。而慈安陵配殿的廊柱与门窗虽有重漆保护,斑剥之势却已十分明显。进入慈禧陵隆恩殿,立柱上金龙盘绕,气势逼人;慈安陵隆恩殿内的立柱虽也精美,但无论如何是不能与慈禧陵相比的。慈禧陵三殿之内,各种装饰图案金碧辉煌耀人眼目;而慈安陵的三殿里只屋顶有一些普通的彩绘。慈禧陵隆恩殿隆恩殿周围的石栏板和望柱,精雕细刻工艺繁复;而慈安陵隆恩殿周围的石栏板和望柱,基本上是磨光的石板。位于隆恩殿前月台正中的丹陛石是皇家特权的象征,慈禧陵的丹陛石无论用料之考究,刻工之精美都已创下了皇后陵之最。这是慈禧陵废弃的一块丹陛石,即使是这方被慈禧认为不合格的石刻,它的优良程度都超过了慈安陵前的丹陛石,甚至超过了清朝皇陵中所有的丹陛石。
菩陀峪定东陵是在慈禧死前十几天才宣告竣工的。慈禧眼看她的陵寝标准超过了慈安,也超过了任何一位皇后。而且据《清孝钦后陵寝史料》记载,当初随着慈禧入葬地宫的奇珍异宝足可富国,珠宝将慈禧的内棺填充得满满当当。当慈禧停止呼吸的那一刻,躺在这些奇光异彩的珍宝之中,不知道她的心里是否生出了预期的满足感。不管满足与否,事实上,她已经躺在了五尺棺中。原来建的时候,这两个陵的规制完全一样。可是过了十六年以后,慈安已经死了,到了光绪二十一年,慈禧皇太后以年久失修为借口,对她这个陵寝进行一次重修,这次重修把大殿,东西配殿,方城明楼全部拆毁,重建。花的金钱现在还没有一个精确的统计,查到光绪5年就已经拨款50万两了。
重修以后和重修以前到底有什么变化?第一个,东配殿、西配殿和大殿,这三殿所有的木构件,都是用名贵的黄花梨木,黄花梨木是非常珍贵的木料,这么大量的建筑用黄花梨木,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少有的,第二是它的彩画改用了合洗彩画,而且这些合洗彩画全部贴金,用金箔贴在上面。第三点,它的内墙壁,全部都雕砖图案,而且这些雕砖图案上全部都是扫金,就是把金粉喷撒在上面。第四个特点,它所有的柱子,一共是64根柱子,全都用半立体的金龙盘绕,太和殿都没有,太和殿都是那种叠金的,才6根柱子。第五个特点是大殿周围的石栏板,无论是栏板上,望柱上,还有抱石上,都是龙凤成祥的图案,是凤在前面飞,龙在后面追。一般(陵)的望柱柱头上,都是一个龙,一个凤,一个龙,一个凤,都是相间排列的。她这个不是,所有柱头上全是凤,柱身两侧各有一条龙,也就是一个凤下面两个龙。凤在龙上。还有一点,就是丹陛石,所谓丹陛石就是玉路石,就是大殿前面那个石雕刻,一般的陵寝都是龙凤并排,它这个特殊,凤在上面,龙在下面,就是无论这丹陛石也好,望柱上的雕刻也好,都是体现以凤为主体,把龙放在附属位置上,它的中心思想是一样的。这正是慈禧生前状态的一个写照。
清王朝已经成为了过眼云烟,它留给后人的遗产,不仅仅是这一座有形的建筑,从陵寝的营建,帝后的葬礼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一些宫廷政治斗争,财政状况,宫闱,密室,典章制度等等一些侧面。透过这些砖瓦石料铸就的历史教科书,和这些独一无二的个性当中透露出来的历史信息,我们可以感觉到时间在这里凝固了,这里不正是一部浓缩的清朝历史,不正是耐人寻味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