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本周内容     栏目介绍     主创人员     创作随笔     精彩回顾         



解读龙门


  龙门石窟是我国规模宏大雕刻精湛的艺术殿堂,它集中反映了公元五至八世纪魏唐年间我国雕刻艺术黄金时代的精粹融汇犍陀罗,秣菟罗,波斯与中亚民族艺术之精华。十九世纪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人来研究龙门了,特别是二十世纪初的时候,有一个法国人叫沙畹,亲自到龙门去进行考察。回来之后写了一本书叫《北中国考古图谱》。

  中央美院在建国初期,特意派了一位教授到那地方去执行一个非常特殊的任务。第一次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决定在这个基座,须弥座上面用浮雕的手法,雕刻十块反映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的十块浮雕。当时设计处的处长和雕塑组的组长,是中国鼎鼎大名的雕塑大师刘开渠教授,为了使这项创作任务能够更多地表现中国优秀的雕刻艺术传统,他于1953年冬天带了将近十位著名雕塑家,到龙门考察,他从这里面吸取了很多东西,后来,刘先生考察完了以后,发表了一篇重要文章叫《中国古代雕塑的杰出作品》。

  当刘开渠大师来到龙门的时候,龙门石窟已存在了近一千五百年,一千五百年前这里还是无人工雕刻的自然状态,但后来不到半个世纪,就诞生了震撼后世的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如何产生的呢?让我们逆着历史的岁月,追溯到公元493年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不寻常的大事,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从山西大同,把国都迁到了中原洛阳。这个政权就是北魏王朝。

  在洛阳以南13公里处,有个两山东西对峙的地方,东面的山称为香山,西面的山称为龙门山,伊河之水由南向北穿流而过,这地方就被称为龙门。北魏王朝迁都洛阳的同年,国君孝文帝就在龙门山上,开凿了龙门第一石窟--古阳洞。自此,龙门上空就响起了开窟造佛像的斧凿声,这斧凿声奏响了龙门石窟开创的前奏,为数百年间龙门石窟的营造拉开了序幕。从公元493年开始,古阳洞历时10余年渐次完工,它是龙门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艺术最精湛的洞窟之一,尤其是变化多样的龛楣装饰艺术的造诣,达到了北魏时期雕刻艺术的巅峰。

  释迦佛与多宝佛的对坐像,在其龛楣上雕刻了龙门最具艺术价值,保存最完好的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从出生到成佛的神话传说。龙门东西两山现存碑刻与造像,题记2800余品,古阳洞内占800余品,有明确纪年的就有110品。著名的魏碑精华,《龙门二十品》,古阳洞中就占19品,从北魏古阳洞开始迄于宋明,龙门断续累计营造达400多年,在南北长一公里的石山上,开凿了2345个石窟,造佛像十万尊。另外,它还保存着不少有关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医药等方面的实物史料被称为石刻艺术博物馆。它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同称为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无论就其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而言,龙门石窟与希腊的巴特农神庙、罗马的庞培古城以及印度的阿旃陀石窟一样,都被誉为世界人类的文化遗产。

  龙门是有两个说法,一种说法,大禹治水就开了龙门,当然这个说法不见得很可信,第二种说法见于文献记载,那就是隋炀帝建东都之前,要选城址,登上洛阳的北邙山上,向南一看正好有一个山阙,因为隋炀帝是天子,龙,(他说)此非龙门也,自古何不建都于此?!所以隋唐的洛阳城,就正对着龙门这个山阙,作为中轴线来建立的,实际上隋朝的时候,它就得名为龙门。

  北魏政权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呢?是鲜卑族。他的老家在大兴安岭那边,大概在三世纪的时候,这个民族强大起来,以后向南迁移到了大青山一带,就是现在的包头这一带,建立了一个国家叫代国,到(公元)398年,迁都到平城 就是大同。当时孝文帝为什么要从山西把都城迁到洛阳来呢?孝文帝是很有远见的,他这样可以摆脱那些保守的拓跋贵族势力的阻挠,它挪到中原,而且洛阳又是从两汉以来,就是政治、经济、文化都很发达的地方。最早的一批洞窟,就是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时候,现在考证结果是公元493年,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开窟就指的是古阳洞,所以一到洛阳后,那些支持孝文帝迁都的人,包括一些将军, 一些军旅的人物,他们就随着孝文帝到洛阳,以后他们为了祈求家属的平安 ,或者家属为了祈求她丈夫到南方出征平安,都纷纷到龙门去发愿、去造像,它的主像三大像是文武百官,包括皇族为孝文帝开凿的,像安定王元燮、北海王元祥、齐郡王元佑都是王,都是拓跋的皇室,大将军像杨大眼,很多。几个大窟都是事出有因,都是些高官造像,但是老百姓利用它的壁面,造小佛龛 。这是很普遍的,每个洞都有。从整体上来看,人们还是因为信仰佛教才开始造的这个石窟,可是后来由于人们的目的不同、祈求的愿望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

  北魏孝明帝时有一个相当于宰相的官员叫皇甫度。他独自一人建造了这个洞窟,凭一个人的财力,建这么大的洞窟,钱从何而来呢?前边这个人物,他就是皇甫公,也就是皇甫度,后面就是他的男性家眷,那边是女眷,他们共同组成了一幅王公礼佛图。皇甫度在洞窟的一壁刻上了自己礼佛的场面,而在另一壁上雕刻了主子礼佛的场面。前边的这个带朝天冠的人物,我们看她是一幅中年妇女的形象,这就是胡太后。后边这个带王冠的人物就是孝明帝。整个这幅图像,就是皇帝还有太后礼佛的场面。皇甫度就是这位胡太后的母舅,因为外甥女入宫当了皇后,而鸡犬升天,做了大官。此人却把这个洞窟的主尊佛像雕成了六指,这能是他的疏忽吗?根据《魏书》《释老志》记载:文成帝曾经诏有司为石像令如帝身,那么就是在(所)造像的脸上和身上、脚上如果有黑痣,全部都用黑石子镶嵌,也就是说佛像造出来和皇帝身上的特征完全一样。那么这个皇甫度呢,他是胡太后的母舅,也就是皇亲,那么在这里就故技重演,他就把这个像实际造成了孝明帝的模拟像。

  皇甫度在佛像的手指上下功夫,足见此人是溜须拍马的能人。他所以能开凿如此精美而规模较大的石窟,正是因为倚仗当朝太后搜刮民脂民膏,集聚了雄厚的财富。皇甫度造这座石窟是为了讨好皇帝与太后,也希望佛祖保佑他一生平安,但佛祖并没有保佑他,后来他还是被政敌杀掉了。但却给后世留下了一座精美的艺术品。龙门石窟虽然属于佛教艺术,但无处不打上政治的烙印。从许多唐代的石刻造像中,人们可窥见武则天如何一步步走上女皇宝座的踪迹。在龙门石窟的摩崖三佛龛中,将本尊的位置由释迦牟尼佛改成了弥勒佛,而且弥勒的造像在武则天登基称帝前又多了起来,这里面有些什么奥秘呢?当时白马寺有个僧人叫薛怀义,他当时写了本《大云经书》,这个书上面说武则天是弥勒下世,要做阎浮提主,就在这之后,整个龙门石窟弥勒像就多了起来,一般情况在佛像两侧胁侍的,应是弟子像或菩萨像,这里为了突出弥勒佛的地位,在其两侧胁侍的,依然是两尊佛像,这在佛经中也是找不到根据的,叫人疑惑的还有这组雕像,最终竟然没有完工,根据这种组合形式推测,造摩崖三佛龛的功德主,他应该是武则天的一个支持者,某一个官吏,随着武则天的下台,他也失去了靠山,或者说这个官吏,半途就被杀掉了,所以就停工了,这种例子很多,就是和政治和他统治的利益相挂钩。

  那么这些不同时期雕刻佛像的区别,又暗示着什么呢?上面那层大龛,都是释迦牟尼的结跏趺坐像,他身上是斜披袈裟,从左边肩膀斜下来到右腰边,这种服饰的做法还保留了云岗(佛像)早期服饰的特点,那么到了第二层,他的服饰发生了很大变化,造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是两个肩膀溜肩下来的,比较瘦肖,属于东晋到刘宋时候,在南朝创造的一种新的人物形象的风格,叫“秀骨清像”,北魏时期另一大型石窟,宾阳中洞的主佛像,也同样有古阳洞交脚菩萨的一些特点。服饰上的变化就是"褒衣博带",这种样式就是学习了南朝汉族传统的宽袍大袖这种服装;另一个特点就是"秀骨清像", "他和云岗造像风格相比是不一样的。云岗的造像风格面像比较威严,身躯比较壮硕,他代表了北方少数民族那种剽悍的气质。龙门宾阳洞佛像,神采飘逸,面容比较亲切,嘴角稍微上翘,面带微笑,他和人之间的距离就缩短了。

  孝文帝是一个深慕汉族文化的国君,在北魏政权进入中原以后,他提出了鲜卑族汉化的主张,孝文帝民族融合的国策在这些实物史料上体现得明明白白。在学术界给它命名为龙门模式,它不光在龙门石窟存在,而且在中国北部地区的很多石窟 ,包括敦煌,也都接受了这种模式。随着政治政策的改变,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体现到佛身上,佛的服饰也慢慢汉化了,汉化在当时是一个难以阻挡的趋势,整个趋势一直到唐末。这个制度,都是促使佛教实际上不断地向中国化、本土化方面转移。据有的学者研究,比如龙门石窟的优填王像,可能就是玄奘带回来的样本,优填王是释迦同时代的一个国王,他非常思念释迦,所以他派工匠做了释迦牟尼像,俗称优填王像,就是优填王派人做的释迦牟尼像。这种像的特点就是仿佛赤裸,因为热带人穿的衣服都非常薄,所以肌肉都表现得很清楚。龙门石窟就有这种优填王像大概兴了三十年左右就没有了,那么为什么这个东西后来又消失了呢?因为这种仿佛赤裸的形象不太符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礼法观念。中国人(通常)都是正襟危坐、衣冠楚楚。

  在龙门当中还有一处一定要提的,那就是奉先寺.位于龙门西山南段的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坐西朝东,开凿于公元七世纪的唐高宗时代,竣工于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据《大卢舍那像龛记》的记载:在施工后期的咸亨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则天曾助脂粉钱两万贯以完成这项宏伟的工程。这个大龛的造像内容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等九尊大像,其高度皆超过10米,卢舍那大佛坐像通座高17.14米,弟子立像高10.65米,菩萨立像高13.30米,天王、力士各高10.30米。各像的高度以主像为最高,向两侧呈波浪高低起伏状,就像群体建筑由屋顶构成的天际线。主次分明而富有变化,使整铺造像显得丰富多彩,唐代的艺术匠师,按照佛教的仪轨,运用高超的技艺成功地塑造了这组性格不同的人物形象,各具鲜明的性格特点。他们以卢舍那大佛为中心组合在一起,收到了众星捧月的艺术效果。有位雕塑家拿欧洲的雕塑作品和中国龙门石窟像做了这样的比较:如果把龙门大佛放在摩西旁边一个是变化复杂的坐姿,突起的肌肉,强调动态和奋力的戏剧性的衣褶,一个是全然的休憩,纯粹的正向,两腿交叉,两臂贴身下垂,这是"自我关照"的姿态。没有任何离心力的运动,衣褶恬静的节奏和划过宽阔的前胸的长长的弧线,更增加了整体平静的和谐。外衣虽然蔽及全身,但体魄的伟岸,四肢的形象仍然能够充分表现出来。严格地说衣服本身并无意义,其作用乃在透露内在的心态和人物的身份。发顶的肉髻,两耳依传统格式长垂,面型方阔散射着慈祥柔和的光辉,整个神态几乎没有个性,也不显示任何用力,任何欲求,任何人看到这雕像,即使不知道他代表什么,也会懂得他具有宗教的内容。主题的内在蕴涵显示在艺术家的作品中,他代表先知,还是神这无关紧要,关键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在鼓动着、并感染着观众。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是以大慈大悲的这种博大的胸怀俯视着芸芸众生,俯视着人间,嘴角还露着笑容,使人感到非常亲切。你一到那儿去,一仰视这个像,就感到他在关爱着人间,他在对人间的苦难表示极大地同情,马上就有这个感觉。而边上的一些造像,比如阿难非常虔诚、非常纯朴,菩萨的华丽、虔慈、尊贵,比如天王的威武,力士的暴躁,那些性格都刻画得很好,他们组合在一起。古代匠师的这种技艺,到了我们今天简直难以思议的地步。在讲到卢舍那大佛的评价时候,不能不引用一下古人的评价那就是《奉先寺卢舍那像龛记》里面,像龛记里面有四句话,他说,相好希有,鸿颜无匹。大慈大悲,如月如日。相好希有,鸿颜无匹。就是说很难找到这么美丽的形象,大慈大悲,如月如日,就是说他的性格,那种慈悲地关爱着人间这种博大的胸怀像日月一样普照人间。奉先寺这个卢舍那佛在唐代的造像里面达到如此完美,如此震撼人心的雕像,全国没有第二个。

  当时最高级的龙门石窟当中的精品,还是非常非常多的,最典型的应该还有一个是魏碑,我们后来人在评价它的时候给它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怎么样评价它的文化价值呢?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里就大力提倡这个北碑,而且对龙门二十品推崇有加,龙门二十品古阳洞占十九品,另外,还有一品在慈香窟。他说龙门的魏碑体是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奇崛于方平之内,这两句话把魏碑体的特点,它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那种气势都总结得很好。实际上这个魏碑是鲜碑族汉化的另外一个结果,是他们接受汉文化的一个成果。而且也是对汉文化的一个贡献,对汉字文化的一个贡献。

  终归说来,龙门石窟的主体艺术形式还是雕像,它反映当时的宗教生活、社会生活,反映的是当时社会最高的艺术成就。有一个最美的菩萨是在万佛洞当中,在万佛洞的窟门外边有一个唐代的观世音菩萨。身体成S型的曲线,婀娜多姿,这时候已经有点女性化了,女性的乳房突出一点,腰细一点,臀部大一点,很多人很欣赏这个像。这是中国的维那斯。

  在莲花洞窟顶上面雕刻着一朵高浮雕的莲花,非常大,那朵莲花的旁边有飞天、有伎乐天人,装饰得非常华丽,富丽堂皇,人一进去就被这个莲花吸引住了。那看经寺是以什么为最经典呢?从雕刻艺术角度来说,二十九尊罗汉的浮雕,而且不是很高的(浮雕),浅浮雕的这个艺术水平达到了非常卓越的地步。今天可以学习、师法、吸收的东西太多了,除了宗教本身,它的发展在龙门石窟中得到体现。还有很多人物性格的丰富,比如说出现了歌舞伎人。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来,因为文物成了商品了,一些黑了心肠的人就去偷,就去盗,所以像完整雕像的头被切掉,或者雕像完整的手被切掉,这都是被盗凿的,这些东西主要卖给外国的文物商。有一个礼佛图的图像,龙门被盗中最惨的就是这件事,可以说中国北朝时期大型雕刻的历史画卷,无价之宝。皇帝、皇后礼佛的场面。1965年文化部、文物博物馆研究所一批专家到龙门研究所去,一起搞过一次调查,调查显示,龙门被有意盗走的雕像大概有730处。

  再讲一个找到佛头的故事,那就是很有名的一个旅居纽约的华裔雕塑家陈哲敬先生。陈哲敬先生本身是一个雕塑家,又是一个收藏家、鉴赏家。他于1991年在纽约买到一个佛头,很漂亮、很精美,据说是来自龙门,他就立即拍成照片,拍成正面的、背面的、侧面的三张照片寄来给温教授,温教授根据这个佛像,有块斜披袈裟的衣襟,首先断定他是非古阳洞莫属。因为在龙门,只有古阳洞有这种服饰。第二年陈先生就和他的弟弟陈耀华先生两个人到了龙门,温玉成教授和他们所里的其他领导接待他,搭了脚手架专门爬上去,在景明三年的高树龛里面找到了他的位置,把陈先生买到的这个佛头和这个身子放上去后,严丝合缝。毫无疑问这就是古阳洞当中的。

  可是我们今天还有一点点的遗憾,毕竟还有那么多的石像散失在国外,如果你真的爱一样东西的话,发自内心爱的话,就应该保持它那种最原始、最初的自然状态,能够让这些艺术的作品有朝一日回归艺术的出处。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