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电视指南 |  体育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国家地理 |  生活频道 |  视听在线

本周内容     栏目介绍     主创人员     精彩回顾         



青海青


  MTV《青藏高原》片断。

  在乐曲声中,赵忠祥、东方月、两位主嘉宾落座主席台。

  赵忠祥:

  一曲悠扬的旋律,把大家带入了我们的《家园》节目。很显然,我们今天的话题与这首歌的表达的内容有些关联关。今天我们要再一次走进中国西部,到那有着连绵雪山、高天白云、清流绿草、烟波浩淼的青海湖和广袤的青海湖流域去看一看。

  介绍两位主嘉宾。

  东方月:神秘的青藏高原,美丽的青海湖畔,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来到我们的演播现场,我们将在节目进行中一一介绍给大家。今天到场的观众是来自……的朋友们,欢迎你们的到来。

  赵忠祥:我们知道青海湖是我国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湖,也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它一望无际、风姿绰约的湖水和碧绿绵延的草滩、巍峨的雪山吸着一批批游客前去观光、探查和考问。观众朋友们,有谁能讲讲对青海湖的印象?

  东方月:青海湖究竟和其它的湖有什么不一样呢?

  (观众发言)

  赵忠祥:看来观众朋友们对青海湖还是有一定了解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是这样描绘青海湖的“水色青绿,冬夏不枯。自日月山望之,如黑云冉冉而来。”在我们的印象中,青海湖是一片直达天际的云梦大泽、泱泱水国。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大屏幕。

  大屏幕回放短片一:青色的海。

  赵忠祥:“青海无波春雁下,草生碛里见牛羊”。水天一色,群鸟飞舞,生机盎然。看了这部短片,使我们感觉到青海湖的独特神韵,我们再请嘉宾给大家介绍一下青海湖。

  嘉宾苏森:讲青海湖的位置。讲青海湖的形成。讲青海湖的面积、海拔、水深。提示:青海湖面积很大,但由于长期干旱的气候影响,湖面逐渐缩小。青海湖的水最有特色,高原地区污染极少,湖泊水体通透,非常清澈。现在的青海湖,湖面海拔3196米,面积4573平方公里,环湖一周约360公里,平均深度19米,最深处 32.8米。

  东方月:美自天成,人们对美好的事物充满着幻想和神往,关于青海湖是怎么形成的就传着许多传说。这位来自青海省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的郑杰先生,请您给我们讲讲关于青海湖的形成都有哪些传说。

  嘉宾郑杰:关于青海湖的形成确实传说很多,流传最广的主要有两个。

  传说一、据说很久以前,东海龙王有4个儿子,长子、次子、三子分别掌管东海、北海和南海,惟独小儿子没有大海可掌管。但他很有志气,决心用自己的本领造一个海。他飞越千山万水,来到昆仑山北面,看到大草原上有许多溪流,正是造海的好地方。于是大显神通,引来108条江河的水汇集成海,称为西海,自封为西海龙王。

  传说二、青海湖原来只是海心山上的一口神泉,当年孙悟空大闹天空,被二郎神杀败,逃到此处,饥渴难忍,便在神泉边支锅做饭。在这眼神泉取过水后,一定要立即盖严,不然就会不停的往外冒水。孙悟空忘记盖上石板,等到发觉,洼地已经成了泽国。他赶紧往锅里撒一把盐,准备去盖泉眼,不料二郎神又追到这里,孙悟空惊慌失措,一脚踏翻锅灶。神泉日夜喷涌,汇成一片汪洋,这就是青海湖。由于锅里盐水渗进湖中,便成了一个咸水湖。

  赵忠祥:青海湖的存在还对调节青海省的气候和其它自然生态条件起着重要作用,刚才片子提到青海湖被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我们请史培军校长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嘉宾史培军:是的。青海湖不仅风光优美,还是国际上重要的湿地。1992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加入《关于特别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即拉姆萨尔公约,将青海湖收入到“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中。不仅如此,我国于1980年将青海湖的鸟岛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94年把青海青海湖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后又在1997年将青海湖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8个大的鸟类自然保护区之一。

  东方月:国际社会现在越来越重视对湿地的保护,我们知道湿地被誉为“地球的肺”,它不仅对调节气候、净化大气、蓄洪排涝、涵养水分地球等起着举轻重的作用,还是孕育生命的摇篮。现在我们就请嘉宾给我们介绍一下青藏高原地区的生物特性。这位陈桂琛先生是来自青海省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我们请他给我们解答一下。

  嘉宾陈桂琛: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气压低、缺氧、高寒等特点,所以它的生物特性与其它地区相比是不一样的。

  赵忠祥:青海湖区青藏高原上生物多样性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区域,刚才一位观众也提到了鸟岛,而鸟岛又是青海湖区生物多样性的典型地方,鸟岛什么样子呢?我们来看看大屏幕。

  屏幕回放短片二:鸟的王国。

  东方月:高天流云,水天一色,万鸟翱翔,这里真不愧是鸟的王国,我们在座的观众一定想知道,鸟岛究竟为什么能够吸引这么多鸟来这是栖息和繁衍,这些鸟又都什么鸟,我们再请郑杰工程师给我们讲讲。

  郑杰:介绍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的范围。我们的保护区位于青海省刚察、海晏、共和3县境内,包括鸟岛在内面积共4952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鸟类。在青海湖的西北隅,有两座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岛屿,一东一西,耸立于蔚蓝的湖畔,这两座美丽的小岛,便是举世闻名的鸟岛。鸟岛,又名小西山或蛋岛(因鸟蛋遍地故名)。位于布哈河口以北4公里处,岛的东头大,西头窄长,形似蝌蚪,全长1500米,1978年以后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与陆地连在一起。鸟岛坡度平缓,地表由沙土、石块覆盖,岛的西南边有几处泉水涌流。鸟岛是亚洲特有的鸟禽繁殖所,是我国八大鸟类保护区之首。

  湖区及环湖地区共有鸟兽200多种,其中兽类6目、15科36种;鸟类15目35科164种,繁殖鸟占鸟类总数的69.5%,达114种之多;主要保护的4种水禽斑头雁、棕头鸥、鸬鹚总体数量达40余万只;大天鹅数量也达1000多只,是我国高原内陆地区水禽候鸟栖息、繁衍和越冬的重要区域之一,也是候鸟迁徙的驿站。本区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主要有黑颈鹤、普氏原羚、大天鹅等。

  东方月:每一种动物对栖息地的选择都有自己的办法和原则,这么多鸟为什么都要到这里来呢,鸟岛为这些水禽提供了怎样的生存环境?我们请陈桂琛先生给我们谈一谈。

  嘉宾陈桂琛:从气候、地理条件的适宜度谈起,并介绍这些鸟类的迁徙规律。每年3~4月,从南方来的雁、鸭、鹤、鸥等候鸟陆续到青海湖开始营巢;5~6月间鸟蛋遍地,幼鸟成群,热闹非凡,声扬数里,此时岛上有30余种鸟,数量达16.5万余只;7~8月间,秋高气爽,群鸟翱翔蓝天,游弋湖面;9月底开始南迁。……

  赵忠祥:美好的传说似乎为青海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历史的长河汹涌不绝,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视对国土的管理,先民们对大自然是非常崇敬的。我国古代有一种对大山大湖的封祭制度,比如秦始皇祭东海,汉武帝祭泰山等。青海湖也一定有着众多历史遗迹,青海湖受封祭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我们请苏省长讲讲这方面的情况。

  嘉宾苏森:青海湖是古代羌人心目中的神圣大湖。我国历代王朝都对此湖极为重视,汉代将其列入“四海”(东、南、西、北四海)之一称为“西海”。对西海的封号始于唐代,唐玄宗天宝年间封西海为广润王。宋代仁宋庆历元年继续加封“四海”,西海被称为“圣通广润王”。明代对封号持不同见解。清雍正四年封青海“水神”为“灵显通威青海神”。清代平定了罗卜丹津反叛后,创立了祭祀“青海神”的制度,祭海加强了边疆同中央的联系。由此可以看出青海湖对中国政治、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

  赵忠祥:其实有水的地方不仅是物种繁多的地方,也是我们人类社会文明的发祥地。

  纵观人类历史,文明总是与水相伴,中亚的两河流域也好,非洲的尼罗河流域也好,可以说是水孕育了人类文明。其实,经济和文化、文化和民族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青海湖流域历史上也是这样,我们的祖先早就在这里居住生活,并写下了辉煌的文明,现在是青海省最重要的农牧区之一,我们请嘉宾谈谈青海湖整个流域的有关情况。

  嘉宾史培军:流域培育出的古老文明。距今3000多年前,在此居住的羌人部落已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卡约文化是因首先发现于青海省湟中县卡约村而得名。卡约为藏语,意为山口前的平地。卡约文化是青海省古代各种文化遗址中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土著文化。卡约文化集中在青海湖畔,它的遗址东起甘青交界处的黄河、湟水两岸,西至青海湖周围,达祁连山,南至阿尼玛卿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均有分布。据遗址判断,当时人们大体上过着以定居农业为主,同时畜牧业占有很大比重,兼作狩猎和采集活动的经济生活。

  赵忠祥:那么现在青海湖流域在地理、自然条件、人口、民族、社会发展上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嘉宾史培军:介绍现在青海湖流域在地理、自然条件、人口、民族、社会发展上的情况。讲青海湖的存在对国际、国家的在生态、文化、经济上的现实意义。

  东方月:青海湖流域还是一个民族的摇蓝。这就是藏族,藏族祖源属于古代游牧民族羌人,羌族居住的中心原在青海、甘肃的河、湟一带。顽强勇敢的藏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歌舞中有优美动人的袖舞,有风趣别致的对舞,有欢乐如狂的群舞,舞蹈动作中踢踏舞最有特色。

  现在我们就让我们来体会一下藏族歌舞的独特神韵。

  赵忠祥:古代祭海是为了祈求平安,保佑百姓,保佑天下风调雨顺,出于对国家、对民众、对江山社稷神圣而质朴热爱。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载歌舞,也多是为祝福明天,歌颂生活的美好,期寄未来的繁荣。

  如今天的青海湖畔,已成为青海省一个重要的经济圈。在臭氧层遭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等废气增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温室效应,人口增多,粗放生产,我们向大自然的索取越来越多的情况下,青海湖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大屏幕回放短片三:青海湖今昔。

  赵忠祥:青海湖被人称为云梦大泽、高原圣湖,青海湖是青海湖流域环境变化的镜子,那么历史上的青海湖又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嘉宾苏森:历史上青海湖有过涨水期,但进入有记载的人类史以来,青海湖就一直是一个不断缩小着的湖。史料记载:北魏时青海湖的周长号称千里,唐代为400公里,清乾隆时减为350公里。在布哈河三角洲前缘约20公里处有古湖堤遗址;距湖东岸25公里处的察汉城(建于汉代)原在湖滨。东西两边已分别退缩25公里和20公里,水位下降约100米。目前青海湖呈椭圆形,周长300余公里。1908年俄国人柯兹洛夫推测当时湖面积为4800平方公里;70年代出版的地形图量得湖面积为4473平方公里;1988年湖面积又变成了4282平方公里。

  赵忠祥:大家在片子看到了青海湖区的生态环境正在恶化,昔日美丽神圣的大湖现在正面临挑战。

  好像我们每期的《家园》节目都少不了要关注这样一个问题,环境遭到破坏,人类的家园不再美好。这让我们痛心疾首,青海湖流域的环境恶化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来请嘉宾谈一谈。

  嘉宾苏森:青海湖水位持续下降。1955~1988年湖水水位每年平均下降约10厘米。今年又比去降低了21厘米。土地沙漠化强烈发展。

  草地退化日趋严重。业资源濒临枯竭。 这些环境危害对人民生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损害。

  50年代,布哈河、沙柳河等河岸谷地生长有密集的灌木丛,由于人为砍伐破坏,河流水量减少,天然灌木林由以前的34万亩锐减到现在的14万亩,内流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极为严重。草原也失去了挡风的屏障,大风天气和沙尘暴天气相应增多。

  湖区内人口剧增,仅湖北岸人口由50年代初的2.1万人增至现在的8.9万人。人口增加了,牲畜数也要大量增加,以养活新增人口。如今,青海湖以北地区有草场2910万亩,正常载畜193万只羊单位,现在却有牲畜247.9万头,折合465万只羊单位,超载1.4倍。

  环湖草原整体退化,退化面积占草场面积的30%,优质牧草减少,杂草毒草增加,植物量减少,产草量下降47%,境内受威胁的生物物种约占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上10—15%的平均水平。

  沙进、人退。狂风沙暴迫使居民频频搬迁。由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而引起的狂风沙暴,加速了流动沙丘的迁移,不时地掩埋居民房屋。青海沙株玉乡卡力岗村百余户人家,近40年内被迫搬迁3次,1999年2月青海铁盖乡连续3次遭受强沙尘暴的袭击,造成3个村庄40余间牧民定居房被掩埋,500多头(只)牲畜在饥寒交迫中毙命于狂风沙暴之中。狂风沙暴迫使居民数次搬迁

  东方月:前边我们看了鸟岛的片子,感觉到鸟岛真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地方,不知在环境日异恶化的情况下,我们的高原生物群会面临什么样的危险。我们请陈桂琛先生来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嘉宾陈桂琛:普氏原羚、青海湖裸鲤等珍稀物种以及湿地鸟类的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天然草地退化十分严重,仅青海湖盆地的退化草场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23.26%;草场平均产草量80年代较50年代下降40%左右。

  东方月:刘鹏先生是来自光明日报青海站的站长、主任记者,长期在青海的从事新闻使他对青海环境变化有着比一般人更为强烈的认识和忧虑。

  嘉宾刘鹏:我是个土生土长有青海人。。。。

  赵忠祥:环境的变化不仅对人有影响,对青海湖本身存在着更为巨大的危害。青海湖最有特色的水体非常洁净,天高云淡,高天行云,蓝天碧海,是青海湖美景的永远的定格。那么现在湖体水位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大屏幕回放短片四:西海的呼唤。

  东方月:水是生命之源,我们之所以能在地球上生存,也是因为它为我们为世间万物提供了必要的生命源泉。但水却不是取之不竭的,更是不易再生的。周陆生先生曾负责过一个题为“青海湖水位下降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的课题,下面我们请他讲讲青海湖水位下降的情况和原因。

  嘉宾周陆生:近几十年来的水文资料表明,青海湖水位平均每年下降10.2cm,湖面积萎缩,致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土地沙漠化面积增加,青海湖盆地平均每年新增18.44km2。青海湖每年的入湖泥沙量达978×104t。鸟岛连陆致使鸟类的生存环境恶化。

  东方月:青海省这些的气候变化情况是怎样的呢?

  嘉宾周陆生:近些年青海省气候变化的情况。

  赵忠祥:环境的变化不是一朝一夕的,尤其是气候,刚才苏省长也讲了由于干旱,青海湖在历史上就存在一个不断缩小的状态,目前这种环境恶化,气候等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好像都起了一定作用.

  嘉宾史培军:提示:谈全球变暖等自然因素对环境的影响,人为因素对环境的影响,回到青海这个地方,究竟又是哪个因素在起主要作用。回答为什么近几十年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会加快恶化的速度。诸多恶化现象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成因。

  青海湖流域环境恶化的原因:一是湖区草原过度放牧,导致草原沙化,植物覆盖度下降。二是湖区农业综合开发不尽合理。三是风沙严重,大风急沙丘的流动,使鸟类的食物和鸟巢遭到破坏。1956年湖区的沙漠面积为452.9平方公里,如今已经增加到700多平方公里。1977年保护区内基本没有沙丘,现在却出现了高1米左右,面积达600亩的流动沙丘。据资料显示,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内的鸟岛,70年代初还是一个湖中孤岛,因受湖水阻碍,上岛的人很少,对鸟类生存没有形成直接的影响和干扰,每年来到这里繁殖的斑头雁、棕头鸥、鸬鹚等数量很多,而现在鸟岛已经成为与陆地相连的半岛,游人逐年增加,保护区内的有些生物因为失去了栖息场所而不断死亡。

  东方月:听到这里,我想观众就青海湖流域的环境恶化问题一定有不少问题,好下面我们就把这断时间交给观众朋友们。(观众提问)

  赵忠祥:

  祖国西部的生态环境可以说整体来讲比东部要脆弱的多,为此,我们国家提出了西部开发生态先行的要求,并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江泽民总书记也多次提出要通过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还西部一个秀美山川”,这些举措使我们看到了希望和前景。可以说,我们对环境的治理从来就没有放松过,对青海湖的生态恢复与保护,早在建国之初的50年代就实施了

  嘉宾苏森:从50年代开始对退化草场治理改良工作。70年代以来治理力度加大,谈措施。85年省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强青海湖自然保护区鸟岛管护工作布告”。92年加入联合国《关于特别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之后,加强了对保护区的管理。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封湖育鱼、草地建设。

  在青海湖边的刚察、海晏、共和等县实施国家重点地区生态平衡综合治理工作项目。到目前,投入资金2亿,其中自筹1亿,建设防护林325公顷,围栏草场22万公顷,人工草场2·18万公顷,灭鼠治虫100万公顷。

  东方月:“再造一个秀美山川”是我们对美好家园的憧憬。在我们的现场就有环保一线工作的人员。这位是来自青海省海南州林业局卢元儒工程师、这位是来自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青海湖治沙站的夏站长。请你们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日常工作好吗?

  嘉宾卢元儒:“三北”防护林建设情况。人工林面积,草场保护、母亲洒绿色工程等。保护的速度跟不上恶化的速度。

  嘉宾夏云月:治沙站的成立情况,人员情况,治沙情况。治沙工人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治沙速度赶不上土地沙化的进程… …

  赵忠祥:参加今天这个节目的录像,让我们内心产生震撼的是青海湖生态环境的变化,让我们更为感动的是,青海人面对现实的觉醒和毅然决然的行动。在青海有许多人是自觉的环境卫士。

  大屏幕回放短片五:老人与树。

  赵忠祥:环境再差也是热土,一方水土一方人,生我育我是家乡。在青海这样一个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省份,人们的意志从来不会向环境恶化低头,片中这位叫夏智布的老人在这片曾经是一汪碧水的土地上种了22年树。可以说是20多年如一日,尽管成活率极低,甚至是十种七死,但他还在倔强地种着,其实这就是青海湖人的性格,是再造一个秀美山川的希望所在。

  史培军:是的,青海省这样的地方进行环境治理的难度… …

  赵忠祥:青海湖的环境变迁可以说是牵动着亿万人的心,我们听说最近青海省专门为此事做出了一项重大决策,青海省决心用30年时间,拿出70多亿对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和建设。请苏省长给我们介绍下这方面的情况。

  嘉宾苏森:是的,我们想难度再大也要治理。发展经济坚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青海湖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和生态系统典型脆弱地区。为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现有资源的合理利用,最终实现社会经济和稳步发展,生态系统得到保护,生产、生活、生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青海省政府组织编制了《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决定:对青海湖实施长期的综合治理。规划期限为30年,规划总投资为近72亿。如果我们长期艰苦地不遗余力地实施好这个《规划》,30年还大家一个天蓝、水清、草绿、牛羊肥的青海湖,一定不是神话… …

  赵忠祥:治理青海湖,恢复、保护和建设好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环境工程,不仅对青海省、对中国西部,对整个中国甚至是全世界也是有着极为重要的积极意义的。

  史培军:全面治理好青海湖的科学意义。如果不治理,湖区可能就是第二个柴达木盆地。全面治理好青海湖的国家价值、国家意义。对东部经济中心的保护和经济持续发展的意义。国际意义。青海省把这70多亿花在哪都比做这件事,对青海省本身的利益大的多。

  东方月:今天来到现场这位,就是《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项目负责人、青海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工程咨询中心副主任苏建国同志。请您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这个《规划》好吗。

  嘉宾苏建国:国家、省政府如何重视这个规划。

  这个规划的论证采取了哪些科学方法和过程。分为几阶段出台。

  东方月:听说您负责完成的这个《规划》共提出了十项治理工程,请您详细介绍一下这十大工程都是什么。

  嘉宾苏建国:这个规划提出的十大治理举措。这十大工程包括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工程、天然草地恢复和治理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高效生态畜牧业工程、生态旅游和环境保护工程渔业资源恢复和持续利用工程、引大济(大通河)湖工程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治理高新技术支撑工程。治理范围涉及到青海省海北、海南、海西3个自治州的4个县、23个乡。

  赵忠祥:这项工程可以说是规模空前浩大,那么从省政府的角度如何保证它的落实,这毕竟是三十年的时间,又是这么一大笔资金,肯定存在一个时间怎么安排资金怎么使用的问题。

  嘉宾苏森:提出这个规划,确立这项工程,可以说将耗费我省巨大的人才、财力和物力,但我们认为这是功在千秋的大事,我们必须要留给后人一点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东西,不能再从子孙后代那里要饭吃。

  为了施实好这十大工程,我们将从7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领导和强化政府行为;二是加大宣传力度;三是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的扶持政策;四是做好生态建设项目的科学管理、各项技术的培训工作;五是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和监督体系;六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引进国外资金;七是建立起相应的激励和奖惩制度。

  这次与以往的治理不同,是多管齐下的,综合的… …

  赵忠祥:听了苏省长的介绍,使我们大家坚定了治理好青海湖的信心,那么经过这个规划的系统治理,最终将达到怎样一个效果呢?

  苏森:最终要达到的效果… …

  赵忠祥:从环保为这角度来讲,史校长会有什么样的建议。

  嘉宾史培军: 对青海湖流环境治理问题的建议和希望… …

  东方月:治理青海湖是西部大开发中一个重要的生态恢复和建设工程,大家都生活在同一蓝天下,我想每一位公民也都有责任和义务关注这一工程,关心这一项目,支持青海湖的治理。今天是个很难得的机会,从国家政府部门的领导、到研究环境总是的专家,还有环保第一线的朋友,以及关注环境总是的记者,都来到了我们的演播现场。大家一定有很建议和意见要向嘉宾们讲一讲。

  … …

  赵忠祥:青海湖是个生态湖、文化湖,青海湖流域是个孕育了人类文明和辉煌文化的地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

  大屏幕回放短片六:西海人家。

  赵忠祥:这个短片充分显示了青海人在世界上最高的这块土地上顽强而坚韧的生活状态,其中蕴含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需要说明的是呢,片中展示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就是当年王骆宾老先生在青海湖畔写下的,当年他一到青海湖,就被这里美好的景色、古朴的民风所打动了,写下了首传世之作。据说王老先生的创作地点就在我们青海湖北岸的海北州。

  MTV《青藏高原》乐起,以下环节在乐声中进行。

  赵忠祥:今天,我们越过茫茫山川到青海湖边对青海湖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关注与考察,这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环境变化的无情,感受到了人们治理环境、保卫家园的决心和行动。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和深入,我们坚信青海湖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秀丽多姿。

  东方月:关注家园,关注我们人类赖以存在和延续的生存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好,请下周同一时间收看我们的周末特别节目《家园》。

  观众朋友们,再见。

  赵忠祥:再见。

  编 导:张秀东

  助理 编导:王琳琳

  策划、撰稿:马文焱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