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电视指南 |  体育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国家地理 |  生活频道 |  视听在线

节目内容     栏目介绍         



双环科技:募集项目为何推迟(2002年5月8日)


  《募集资金大追踪》系列报道

  记者:刘文庆 刁望熹 贺云飞 薛松

  近年来,上市公司经常出现募集资金“落袋即变脸”的情况,比如项目一再推迟、资金闲置不用、投向频繁变更等等,似乎钱到手后怎么花,就不由投资者当家了。那么,这些现象是上市公司有意为之?还是另有苦衷?从今天起,我们推出的《募集资金大追踪》系列报道,将试图为投资者寻找答案。今天我们关注的上市公司是双环科技,早在1996年,双环科技就对合成氨油改煤技改情有独钟, 为此,公司先后两次通过配股募集了5.6亿元资金,然而资金到位后,项目却搁置了近三年时间。那么项目为什么要推迟,项目的最新进展如何。近日本栏目记者前往这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调查,请看记者发自湖北的报道。

  观众朋友,现在我们来到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我身后的这片空地,就是合成氨油改煤项目的施工现场。现在,我们还看不到繁忙的景象,但据公司负责人介绍,预计整个项目将在2003年年底投入运行。

  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世界第一大碱生产企业,主要生产纯碱和氯化氨。纯碱的原料是合成氨,合成氨的原料则一直用重油。早在1996年,“油改煤”就开始在公司高层的脑海里萌动发芽。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公司副总经理聂义民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公司纯碱年产量是60万吨,用重油作原料的话,一年就能吃掉3个亿;而如果用煤作原料,一年的费用仅仅是用油的三分之一。用煤不仅能为公司每年省下1.9亿元,而且还符合国家的能源利用政策,环保效果也比较好。

  巨大的效益,美好的前景,强烈地吸引着公司高层的目光。1998年和2001年,双环科技先后两次配股,从证券市场引来5.6亿元,计划投入到合成氨油改煤及其配套项目。2000年,国家经贸委将合成氨油改煤列为“双高一优”重点节能项目,并由一般项目改为国债项目给予立项。公司曾承诺2000年建成投产,可直到2001年才正式开工。如此一个对国家对公司都有利的项目,为何推迟了近三年呢?

  吴党生(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开始办的手续是比较顺利的,化工部、国家经贸委都比较支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同意立项以外,还有个技术论证的问题。

  公司董事长吴党生说,项目的审批包括立项程序和技术论证程序,技术论证尤为重要。当时,一部分专家认为,国家花5亿美元引进的美国德士古公司的水煤浆造气技术实施得比较好,要求用成熟的技术。公司认为荷兰壳牌公司的粉煤造气技术世界上最先进,但由于在世界上还没有应用到合成氨生产中的先例,所以也很慎重。于是,公司就多次请专家对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论证。这一论证就用去了近三年的时间。

  在北京,记者采访了曾参与该项目论证的专家--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王文善先生。

  王文善(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论证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问题。国内好多人没看过壳牌的这个技术,但是对德士古的方法比较熟悉。从总体看,这两种技术都很好,但是壳牌的技术要比德士古还好一些。大概两年多的时间,大家开始逐渐认识了。

  如此看来,专家的说法与公司的解释不谋而合。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公司对投资者的辛苦钱还是慎重的,没有简单地“拍脑瓜”决策;而合成氨油改煤项目的推迟,也正是配股资金投入的全部项目推迟的直接原因。那么,在申请配股时,公司是否考虑到这些因素了呢?

  吴党生(湖北双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当时是这样,想着会有些困难,有些人反对,没想到这么严重。

  吴党生说,专家取得一致意见后,压在他心中的一块石头才终于落了地。

  2001年6月,国家有关部门批准项目正式开工;同时,公司与壳牌公司签署的高精尖关键件设备制造协议正式生效;目前,项目外壳的国内招标也已经结束,项目总投入已达2亿元,预计2003年底全面投产。

  《今日证券》记者湖北报道。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