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国青年报》有一篇报道:《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培训班报名者踏破门坎》。文中提到,全国中学教师及校医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培训班在10月25日北京开办以后报名人数特别多,而且让组织者都感到意外。原来本来只有100个名额后来增加到了120个,到开课的时候还有人不断要求插班。另外一项对全国22个省市的青少年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儿童青少年行为当中有行为问题的儿童占了百分之近十三。他们主要是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另外第三次精神卫生工作会透露数据显示:有焦虑不安、恐惧、神经衰弱和情绪抑郁等问题的大学生占了学生总数的近五分之一。还有在全国一千六百万心理疾病患者当中,就有三分之一是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发病的。种种数据表明,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不容忽视了。
那么我们就在想,为什么应该是“无忧无虑”的青少年时代却有这么多的心理问题呢?原因可能会有很多,不过《新闻晨报》的一篇文章是这样分析的:一些专家指出青少年心理障碍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素质教育问题。我们现在的教育不是以学生为主体,而是以教学大纲为主体。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到不愉快 而且很被动,甚至是很被迫的。而老师和家长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不关注怎么样培养他们的生活技能,而只注意他们的学习成绩。比如说有一个学生在班上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而且经常考第一。后来老师和家长无形当中就给他施加压力,家长说你必须每次都考第一。在这样的压力之下这位学生总处在一种害怕被人超过的紧张状态当中,久而久之就得了“考试恐惧症”,成绩反而一落千丈。在生活当中类似于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
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的严重问题,专家们呼吁全社会都应该树立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的概念,特别是对青少年,要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多在传统眼光看来属于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已经是属于心理学的范畴了。比如说《新华社》曾经报道过一条消息:一群大学生行窃仅仅是为了过瘾。这个时候如果只用传统的方法来解决的话已经有些不合适了。所以专家指出:建立心理健康管理已经迫在眉睫。
然而事实上在中国每百万人口当中只有2.4个,也就是说不到3个心理学工作者,其中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不到3%。所以看起来,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跟不上社会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