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电视指南 |  体育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国家地理 |  生活频道 |  视听在线

首页     栏目介绍     精彩半边天     半边天人物谱     故事外的故事     女性辞典     经典回顾         



教育是否应该男女有别


  近来关于男女分校或分班的报道又多了起来,不管是对家长、学生还是教育者,这都是一个很让人感兴趣又令人困惑的问题。其实,无论是分班、分校,还是分开某些课程,都是在强调性别的自然差异上,但是这些差异往往已经被社会化了。比如:女子高校一方面说不会注重培养女性的“家庭角色”,而是重视社会角色,另一方面却在开设所谓适合女性的“学前教育”、“家政”等课程。

  其实,如果人们不是有意地去强调男女有别的话,男生在许多方面也一样出色,比如缝纫、绣花等等。《中国青年报》就报道了天津市劳动技能课的实践,每年举行的中小学生劳动技能大赛,绣花一项的冠军经常被男生摘取。

  当然对此,家长、社会,都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认为,描龙绣凤向来是女孩子的事,男孩学这门课实在没有必要,况且以后也不会用上,还不如用这些时间学些别的实用的东西,有的学校就是男生学手工制作,女生学刺绣。而另外一些家长则认为,绣花从来没有规定性别,就像烹饪和服装裁剪一样,虽然日常生活中,女性多从事这些工作,但行业中的佼佼者往往是男性。

  除了劳技课是否要“区别对待”,上海“男女生分班上课”的现象也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很多心理学界、社会学界的专家学者认为:这种人为地阻隔男女生交往的方式可能会起到反作用,并不可取。从办学多样化的角度来看,办女中、分班学习可以试验;但从育人的角度来看,这种办学方式存在一定问题。高中阶段是人生观确立的重要时期,男女生相互学习非常重要。把男女生人为地分开,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上乃至生理上的一些麻烦,也同时影响了他们社会化的进程。

  上海婚姻家庭研究会的专家指出,学生高中时期如果受的青春期教育不够,将会对一生产生不良影响。单一性别学校出来的孩子与男女合校的学生相比,不太容易和异性相处,甚至可能因过于单纯而更容易上当受骗。

  如果说,上海的男女分班上课还属于一种教育上的实验的话,那么,我们也希望它能够成为一个机遇,让教育者们反思,自己原来在男女混班情况下所不自觉地流露出来的性别成见,而不是通过分班、分校加大性别的鸿沟。有一位教育研究者就曾做过这样的实验,用同样的语言描述两个学生的情况,比如,勤奋用功、遵守纪律、回家复习功课到很晚等等,只是前者用了一个男孩子的名字——李勇,后者用的是女孩的名字——李娜,结果老师们的回答让人大吃一惊,许多人都认为李勇是一个聪明上进的好学生,而李娜却是“死用功”,认为她潜力不大。这项研究试验也提醒我们,如果在教师的心中没有消除不自觉的角色定型的性别偏见,那么分性别的教育的实践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加深性别成见。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