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防空导弹的发展趋势
上世纪末应该作为第三代防空导弹发展与装备的标志年代,同样也孕育新一代防空武器的胚胎。因为精确打击、防区外(或超视距)发射、隐身与饱和袭击已成了空袭体系的主要作战方式;多武器配合协同、网络化指挥已成为完整体系。防空武器系统面临着多层次、多目标、隐身与非隐身、干扰与反干扰、真假目标混合饱和的精确打击,这就要求不仅单个和单类防空武器的性能大大提高,而且必须形成多种防空武器有组织的防空体系,与相应的空袭体系对抗。
新一代防空导弹武器的标志就是:多通道自主对付多目标、反隐身抗干扰精确打击、高速度高过载快速响应,机动灵活适应网络化作战需要。为此,在上一代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与发展;提高动力装置的比冲和装药质量比,采用能快速反应的推力矢量控制,使导弹重量进一步下降,而过载上升和响应时间缩小半个量级;采用光电复合制导和成像技术,不仅可抗各种干扰,而且可使制导精度达到摧毁要害目标的目的;采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与光学探测结合,使目标密度达到100~500批,识别后能精确跟踪50~100个目标,以适应多目标多方向作战的需要;采用网络化智能作战指挥系统,以合理组织与分配火力,完成防御体系的最佳作战方案。
我们正在为构建适应未来若干年军事技术发展和可能的变故而努力奋斗。防空导弹只是反空袭的一类武器,加速以往防空炮弹的制导化,发展新型的定向能武器,如激光等武器,也是防空武器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扩展防空领域,实现高中低、远中近,从地面一直向空间的防御,确保国家安全,拦截各种侵犯我国领空、领海的空袭目标,这将都是我国防空导弹发展的任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上政治和经济的竞争更加广泛与深刻,表现在军事上是要站在更高的高度、更隐蔽的区域、实现更精确的打击、更凛凛迫人的威胁。这就是实现对自己高度透明、精确高效打击;对敌方隐蔽深藏不露、突然快速灵巧,掌握作战的主动权。这使得防空领域不断拓展,技术不断更新。
我国的整体工业基础、军事科研水平和装备与世界先进水平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但中国人的智慧与创造力会弥补这一差距,中国与先进国家齐头并进的局面,终将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文/刘尔琦 作者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党委书记)
相关资料:
1957年11月16日,中国航天二院的前身宣告诞生。创业者和一代代航天二院人完成多种型号导弹设计定型,创下了多个第一:首次成功仿制地地导弹控制系统,“在祖国的地平线上,飞起了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首次自行研制地地导弹控制系统;首次成功仿制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首次自行研制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填补了我国导弹事业发展的多项空白。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由航天二院负责潜地导弹及其上岸型号以及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技术抓总工作。二院开始进行多类导弹系统的研究,逐步承担了防御和进攻两大体系、多个型号导弹的研制和生产任务。
80年代初期,潜射导弹试射成功震惊了世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水下发射导弹能力的国家;80年代中期,我国自行研制的潜射导弹上岸型号发射成功,我国导弹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80年代后期,二院分别完成多项型号导弹研制任务,填补了我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空白,成为世界上掌握研制海基和陆基固体战略导弹技术、一弹两用的少数国家之一。
近年来,二院率先在国内突破了第三代防空导弹技术,使我国防空导弹的研制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形成了“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批产一代”的协调发展格局。二院现有在职职工15000名,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占一半以上,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近2000人,拥有包括“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在内的7位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二院将全面开展新一代防空武器的研制,为国防建设提供高性能高质量的武器装备。
责编:李星池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