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新闻频道 > 嫦娥一号 > 正文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嫦娥”铁三角 欧阳自远:为探月准备45年

 

CCTV.com  2007年12月12日 09:15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内容速览]资料图:中国科学院院士、绕月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嫦娥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的探月之路迈出了第一步,但距离登上月球,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很久以后,欧阳自远才发现,在俄罗斯、美国、欧空局,很多探测月球、火星的首席科学家,竟然都是他的地球科学同行。

专题:“嫦娥一号”探月行动

  

  资料图:中国科学院院士、绕月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 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绕起来了,绕起来了……”11月5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欧阳自远眼含热泪的镜头,从此定格在人们心里。在人们印象中,科学家多是理性而严谨的,但对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来说,这并不是他第一次为“嫦娥”落泪。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欧阳自远的名字似乎便预示了他的人生之路,对来自遥远天外之物的关注,让欧阳自远在40多年之后,终于亲眼看到了“嫦娥探月”。这位当初的地质学家,如何凭借自学走上航天之路?嫦娥工程的下一步又将如何进行?11月29日,欧阳自远院士在清华大学与学生们座谈后,接受了《世界新闻报》记者的专访。

  自己权益要靠自己争取

  11月26日,嫦娥一号卫星传回并制作完成的第一幅月面图像与公众见面,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圆满成功,也标志着嫦娥一号今后一年的科学探测活动正式开始。对于欧阳自远来说,这一天更是意义非常。

  “我们看着相机的走动,一幅幅图拉伸出来。看到这个图的时候,心情异常地激动。因为这是我们中国人拍的第一张月球照片啊,是我们几十年的企盼。我们中国人终于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获得月球的数据。”从事航天工作几十年,欧阳自远已经数不清自己看过多少张月球照片,研究过多少张月球照片的质量,还从来没有一张月球照片让他如此激动与感慨。

  其实,不只是首张月照的成功拍摄让欧阳自远激动,“嫦娥”的前期表现也让欧阳自远觉得,“再没有这么满意的了”,但他仍然无法感觉轻松。嫦娥一号毕竟是中国的首颗探月卫星,未来一年,它能不能走得顺顺当当?所有的仪器能不能很好地工作?欧阳自远说,对这些担心,只有一个解决办法,就是把各种准备工作做好,力争出了问题能够很好地解决。

  欧阳自远深知嫦娥一号的分量。多年来,他不断强调探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欧阳自远和另外一些科学家坚持认为,尽管包括月球在内的太阳系各层次天体属于全人类,但探索能力和探索成就却是单个国家独有的,“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别人不会分给你什么。就像公海属于大家共有,但如果有人有本领,到公海上打了一船鱼,他决不会分给中国人一条。月球大概也是如此。自己的权益要靠自己去争取”。

  嫦娥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的探月之路迈出了第一步,但距离登上月球,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欧阳自远坚信,总有一天,月球上会出现中国人的脚印,“也许我的生命不允许我看到那一天,我所能做的,就是为这个目标多铺一点路!”

  从研究地质到探索太空

  欧阳自远的名字取自《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说,因为母亲难产,自己的出生过程非常艰难,家里的老人觉得,这个孩子来得太艰难了,似乎来自很远的地方,于是取名“自远”。

  欧阳自远说,这个名字跟自己以后的人生之路很有关系。从孩提时代开始,他即对星空产生了浓厚兴趣,中学时,还参加了天文小组。虽然在报考大学时,他响应国家号召,报考了当时国家最需要的地质学专业,但对航天的痴迷并没有就此消褪。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轰动世界,也震撼了当时22岁的欧阳自远。他认识到,要更系统、全面地认识地球,就必须跳出地球,从更宏观的角度进行研究。1960年,一颗陨石坠落在中苏边境,让欧阳自远成了中国最早研究陨石的人。之后对月球、火星以及太阳系其他星星的关注,也成了欧阳自远研究地质的另一种特殊途径。很久以后,欧阳自远才发现,在俄罗斯、美国、欧空局,很多探测月球、火星的首席科学家,竟然都是他的地球科学同行。

  欧阳自远利用一切机会,自学了天文学、陨石学和空间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回忆往事,他直率地说:“那有啥办法,不懂嘛,就得学。开会的时候仔细听,不懂就问专家,业余时间看相关的书籍,既然没有系统地学过,那就自己补吧。”

责编:王玉西

1/1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