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解读3月的北京,春意盎然。一场全球瞩目、跨越国界的对话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习近平主席与40余位外资企业全球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和商协会代表围坐一堂,共谋经贸发展。“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这一充满信心的论断,揭示了外资企业与中国共生共荣的密码。
△ 3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
截至目前,外商在华投资覆盖20个行业门类、115个行业大类,累计设立企业124万家,投资额近3万亿美元。
近年来,外资企业有的从单一业务扩大为综合经营,有的从驻足一地拓展为多点开花,有的从一个工厂壮大为企业集团,企业实现数倍、数十倍乃至上百倍增长。这充分证明,外资企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中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创造的重要参与者”“中国联通世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
这种共生共荣绝非单向馈赠。
截至目前,外资企业贡献了中国1/3的进出口、1/4的工业增加值和1/7的税收,创造了超过3000万个就业岗位;过去十年间,在华规模以上外资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激增86.4%,有效发明专利数增长336%,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外溢效应持续助力中国企业成长。
——中国经济的韧性为投资者提供稳定锚点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6%,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0%,主要指标增速多数快于去年全年,为一季度经济开局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消费层面来看,随着《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印发,一系列促消费、惠民生的“组合拳”政策相继推出,有力地带动了消费稳定增长。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三个月回升。
投资领域同样亮点纷呈。今年前两个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6%,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7%,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长率。
这些数据和政策举措,充分彰显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和广阔前景,让众多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超大规模市场铸就核心吸引力
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其中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已突破4亿人,消费市场规模庞大且活力十足,催生出品质消费、新兴科技产业、绿色产品等多元化需求。与此同时,博鳌亚洲论坛、进博会、广交会等重大国际盛会,既是中国与世界对话的桥梁,也是外资企业捕捉机遇的窗口。
在世界经济复苏动能不足的外部环境下,中国市场的优势愈发凸显。
△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高端对话:在世界大变局中重建信任”分论坛现场。
“在博鳌能了解中国未来政策方向,为我们在中国的战略决策提供参考。”参加本届博鳌论坛的达索系统大中华区总裁张鹰感触颇深,他希望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投资,与更多中国创新企业合作共创。
——市场的深度与政策的精度正在形成共振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
新时代以来,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从上海起步,形成了拥有22个自贸试验区的“雁阵”,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蓬勃展开,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从最早的190项缩减到现在的全国版29项和自贸试验区版27项。2024年,22个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282.5亿美元,占全国的24.3%,对吸引外资产生显著带动作用。
今年2月,《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方案》从有序扩大自主开放、提高投资促进水平、增强开放平台效能、加大服务保障力度4个方面提出20条具体举措。有分析称,这是中国给外资企业发放的“大礼包”,也是近几十年来首个专门针对“稳外资”的高规格文件,影响深远。
一系列吸引外资政策犹如强劲的东风,助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一帆风顺。
是否看好中国经济,外资企业也用实际行动投下了“信任票”。
在长三角地区,波士顿科学上海临港工厂建成开业,未来用于血管内超声诊断的耗材将在这里投产;在粤港澳大湾区,西门子全新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基地奠基;在京津冀城市群,赛诺菲新建胰岛素生产基地,创下该公司在华最大单笔投资纪录……
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2025年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近70%的美国消费行业受访企业预计2025年将增加在华投资。诚如习主席所言,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李丹
视 觉丨陈腾
校 对丨孟利铮 孙洁 李英卓 任佳 毛长志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支 持丨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
扫二维码 访问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