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商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6125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6%。其中,出口25449.1亿元,增长16.6%;进口35806.7亿元,增长13.2%。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继续增长。1—10月,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23616.3亿元,增长5.9%。其中,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增长较快。
旅行服务增长迅猛。1—10月,旅行服务增长41.2%,为服务贸易第一大领域。
我国服务贸易继续快速增长,正在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各地加快盐碱地治理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盐碱地是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这个冬天,各地因地施策,加快推进盐碱地改造治理,挖掘粮食生产潜能。
加大盐碱地治理力度,不断拓展农业耕地资源。在吉林省大安市,数十台大型机械来回穿梭,这些荒芜的盐碱地,经过一年改良、两年培肥就可以达到良田标准。
吉林省有670多万亩盐碱地,目前治理开发的盐碱地达200多万亩。明年,吉林省将继续加大盐碱地等耕地资源的开发,实现新增耕地166万亩。
建设高标准农田,让盐碱地提质增效。陕西榆林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化学改良措施相结合,因地制宜实现盐碱地高效利用。在榆阳区,一个盐碱地改造项目正在抓紧施工。
“良种+良技”提升盐碱地增产新空间。眼下,各地冬小麦陆续进入越冬期。在山东东营,农技专家正在对山农40、济麦60等耐盐碱小麦的苗情、墒情等进行把脉。东营现有盐碱地341万亩,占山东省盐碱地面积的38%。当地重点培育抗旱耐盐碱的新品种,坚持“以种适地”“以地适种”双向发力,曾经的盐碱地变成了丰收田。
在河北旱碱麦主产区沧州,技术人员正在给小麦增施土壤修复菌剂、微生物菌剂、发酵有机肥,通过使用生物改良技术,降低土壤盐分。
河北环渤海区域有盐碱耕地570多万亩,其中沧州盐碱耕地面积超过400万亩,当地借助科技改良土壤、优化灌溉、推广耐盐粮种,不断提升盐碱地利用效率。目前,旱碱麦亩产达到260公斤。
财政部将于12月11日在香港发行60亿元人民币国债
记者从财政部获悉,财政部将于12月11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2024年第六期人民币国债,发行规模为60亿元。截至目前,今年财政部在香港已发行490亿元人民币国债。
今年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中欧(亚)班列运量已超7万标箱
记者从南京海关了解到,今年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中欧、中亚班列累计运量超7万标箱,同比增长11.98%。目前,基地已培育形成汽车配件、书籍、家用电器、铁合金等货物专列20多种,成为亚欧跨境运输重要集结中心和中亚国家的重要出海口。
我国成功发射千帆极轨03组卫星
12月5日12时4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极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4科创大会在上海举行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科创大会12月5日在上海举行。与会嘉宾围绕“创新驱动 新质未来”主题,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应用前景,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集智聚力。国家“人工智能技术与治理创新实验室”同步启动建设。大会还举办了以“AI筑世界 智启未来”为主题的主论坛和多场分论坛。
2024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京开幕
12月5日,2024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北京开幕,来自23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的400多位中外嘉宾参会。大会以“提升科学素质·赋能共同发展”为主题,汇聚全球智慧为公众科学素质提升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赋能,推动扩大国际科技人文交流。
扫二维码 访问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