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11月28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在北京召开纪念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三十周年座谈会,《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35年前发展规划》在会上发布。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35年前发展规划》提出,未来,在确保北斗三号系统稳定运行基础上,中国将建设技术更先进、功能更强大、服务更优质的下一代北斗系统。
下一代北斗系统以“精准可信、随遇接入、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为代际特征,将为全球用户和其他定位导航授时系统提供覆盖地表开阔空间及近地空间的米级至分米级实时高精度、高完好的导航定位授时服务。
我国计划202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关键技术攻关;2027年左右发射3颗先导试验卫星,开展下一代新技术体制试验;2029年左右开始发射下一代北斗系统组网卫星;203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
优化星座架构 提升时空基准
11月28日发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35年前发展规划》提出,下一代北斗系统将优化星座架构,形成高中低轨混合星座,全面提升时空基准维持精度和自主运行能力,持续提升服务性能。
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谢军介绍,在星座的构型上,中国北斗系统创新采用中轨和高轨结合。下一代国家时空体系里将融合低轨,也就是说在星座的构型上,将以北斗已有的高中轨为核心,融合低轨的一些特点。低轨导航卫星目前的技术研究成果表明,它会在快速收敛上,也就用户定位的速度上更快。
未来,在工程安排技术体系上,将在北斗三号的基础上,建立天地一体化的时空网络体系,做好天地协同,为融合应用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北斗系统运行稳定 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目前,北斗系统运行稳定、服务性能优异、功能强大,可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
自2020年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以来,我国在2023年和2024年先后发射了5颗北斗导航卫星,完成了北斗三号系统工程的收官之战。
经过多年发展,防灾减灾已经成为北斗系统最典型的应用领域之一。北斗深度融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广泛进入交通、能源、农业、通信、气象、自然资源、生态环保、应急减灾等行业领域,在大众消费领域应用成果丰富,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