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亦故乡,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从这座江南小城开始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9月27日 11:11:13
央视网 | 2024年09月27日 11:11:13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读懂中国,看欧洲青年体验中国式现代化。在长江之畔有这样一座小城,30多年来,这里逐渐聚集了超过500家德资企业,以“中国德企之乡”的美誉蜚声海内外,这就是太仓。600多年前,航海家郑和正是从太仓起锚出海,开启了中国走向世界的壮阔航程。在新时代,太仓再次书写了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精彩篇章。今年恰逢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今天(9月27日)的节目中,就让我们跟随总台联合国中文日青年文化使者、德国视频博主朱迪一同走进太仓,探寻这座“德企之乡”的发展故事。

联合国中文日青年文化使者、德国视频博主朱迪:“大家好,我是来自德国的视频博主朱迪。在德国的时候我就听说,中国有一座江南小城,这里聚集了超过500家德国企业,不仅是中国著名的“德企之乡”,也被越来越多的德国人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作为一个德国人,我就非常好奇,这究竟是怎么样的城市呢?所以,我这次就来到了这里——太仓。”

太仓之行的第一站,我来到了这里的南京路。来之前我就听说,这儿有一条特别有意思的公交线路。

托克斯、通快机床、克恩-里伯斯、都是德国企业的名字,太有意思了。

乘车走过南京路,道路两旁的一家家德国企业让我感到特别亲切。我听说,太仓只有80多万的常住人口,这样一座小城为什么吸引了500多家德企呢?我决定走进其中去寻找答案。

太仓吸引了许多德国的知名企业,其中,德国前10大机床企业就有6家落户太仓。现在,我就来到了其中的一家——巨浪。

巨浪中国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威利·瑞斯特,带我参观了公司的智能化机床生产车间。这里生产的高端数控机床可以加工各种高精度的机械零部件,服务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医疗器械、工程机械等多个领域。威利告诉我,12年前,公司是从租用的一间小厂房在太仓起家的。

巨浪凯龙机床(太仓)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威利·瑞斯特介绍,2012年,公司决定在中国建一家工厂,我们分析了许多潜在的地点,最终选择了太仓。太仓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首先,它位置优越、物流便利,它靠近上海,临近机场和火车站,物流非常发达,而且长三角地区工业化程度很高,找到了很多潜在的供应商,他们可以为我们提供合适的原材料和零部件。

朱迪:“听说当地政府为德国企业提供很多服务?”

威利表示,这里提供了多项服务,有一系列支持政策,确保审批工作迅速完成。第二家工厂从政府审批到开始动工仅仅花了4周的时间。

威利说,在太仓的这些年,企业深切感受到了太仓政府“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周到服务。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十二年来,公司在中国的业务量增长了三倍,工厂规模也扩大了三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全新的业务增长点。一切证明,选择太仓是个正确的决定。

威利还告诉我,能否在当地招到满意的员工也是很多德企在投资时考量的重要因素。为此,太仓在2001年就引进了德国特有的“双元制”职业教育。

在德国,我们都很熟悉一个词“双元制”职业教育。有人说,它也是德国成为制造强国的一件“秘密武器”。现在,我就来到了一家太仓的德国企业,我很想体验一下这边的“双元制“”教育是怎样的。这就是今天要带我体验的马老师。

“双元制”最大的特点就是企业和学校联合培养人才,学徒在与企业签订培养协议后,就成为了企业的“准员工”。德国的制造业一向以精细严谨著称,我知道能在德企当一名合格的员工绝非易事。

通过跟着学徒中心的马老师体验学徒的必修课——锯削,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

马老师告诉我,当初他们筹建这个学徒中心,就是因为公司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发现,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很难,而这个学徒中心的建立解决了公司人才短缺的问题。

亿迈齿轮学徒中心经理马介宏:“现在我们已经不需要到外部市场去招聘,我们快速发展的时候,有很多的稳定的技术人员帮助企业顺畅地去生产。现在已有四届学徒毕业了,毕业了50个学生,现在留下来有47个。其实我们有很高的一个留任率。我们学徒更多的是有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学徒中心,我还遇到了正在这里进行培训交流的德国老乡。

亿迈齿轮学徒中心德国学徒弗洛里安:“我目前是第一批来交流的学徒,学习一下这里的生产流程,并与德国的流程做对比,也许还能对我们的生产流程加以改进。”

德国有一座非常美丽的小镇——罗腾堡,没想到在太仓我也发现了一个罗腾堡。

我在罗腾堡风情街还找到了一家德国面包店,这儿有各种各样的德国面包,我已经找到了我最爱吃的碱水包。

面包房的老板高欧文是我的德国老乡。他告诉我,自己2012年因为工作需要来到太仓,时间一久,格外想念家乡的食物,后来就开了这家专门制作德式面包的面包房Brotecke。

太仓布鲁特德国面包房老板高欧文表示,在中国创业能获得比在欧洲更多的机会,如他所言,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小创业者,这座城市给他提供的帮助和大企业一样多,而这绝对价值千金。

如今,这家面包房已经从最初的一家小店发展到三家分店,欧文也在太仓安家落户,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太仓人。

高欧文表示他对太仓充满感情,他也是太仓人,他的孩子出生在太仓,对这里有归属感。他并不认为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是他的第一故乡。

就像欧文说的那样,在太仓,我时刻感受到家乡的气息。

在我家乡慕尼黑,最热闹的就是一年一度的啤酒节,没想到来太仓,我还赶上了这边的啤酒节。

太仓,1993年,首家德企克恩—里伯斯落户;2024年,德企总数超500家,其中“隐形冠军”德企超60家,中国唯一“中德企业合作基地”,全国首个“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

通过这一次的太仓之旅,我爱上了这座美丽开放的城市。看到一家家德国企业充满活力,我也开始明白了,为什么这个地方吸引了这么多的德企。听到我的德国老乡讲述他们的太仓故事,也让我理解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德国人把这里作为“第二故乡”,未来我希望能再来这里,也希望德国与中国能在太仓写下更多动人的故事。

“德企之乡”—太仓展现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图景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兴华表示,太仓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小城,却创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外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一系列佳话,成为如今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动缩影。太仓成为外商青睐的投资首选地之一,得益于它独特的区位优势,同时也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以及长三角自身的产业链供应链,更得益于当地政府和民众多年来坚持不懈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完善“软环境”和基础设施,提升了产业配套能力,为外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30多年来,一批又一批德国企业落户太仓,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德两国企业日益密切的经贸合作,更加感受到两国民众人文交流的浓厚氛围。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在太仓,中德两国在国际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中,让中国民众充分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世界,也让世界读懂了包容开放、持续发展的中国,这是一场“双向奔赴”,这是中国与世界民心相通、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生动实践。

编辑:刘洁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望海热线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他乡亦故乡,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从这座江南小城开始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