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更多的目光投向青年。
“党中央十分关心民生工作,民生首先是就业,我们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特别关心。”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的身影出现在宜宾学院求实会堂。
总书记向正在参加企业招聘宣讲会的教师、学生、企业负责人了解企业招工需求和毕业生签约率等情况。他叮嘱学校、企业和有关部门要抓好学生就业签约落实工作,“尤其要把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宜宾学院考察时,向师生们挥手致意。
志在千秋业,多为青年计。
“青年处于人生道路的起步阶段,在学习、工作、生活方面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和苦恼,需要社会及时伸出援手。”从政以来,青年的所思、所忧、所盼,习近平一直牵挂于心。
习近平在正定工作时,一次到留村乒乓球业余体校调研,了解到体校有一位青年教练工作出色负责,带出了入选国家队的学生,工资待遇却很低。体校希望组织上能帮她解决一些困难。当天上午11点,习近平拿着相关材料离开留村。下午3点,体校就接到通知——县里给那位青年教练涨了一级工资。批文上面写的第一句话就是“为了鼓励青年努力学习”。
在闽江职业大学毕业生黄道亮的青春记忆里,也有终生难忘的一件事。黄道亮年幼时在一次事故中失去双臂,尽管连续两次高考分数都达到大专线,却没有学校愿意录取他。1990年,黄道亮第三次参加高考,他的父亲给闽江职业大学写了封信,讲述自己孩子的求学经历。当时担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还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在他的关心协调下,黄道亮圆了大学梦,成为福建第一位无双臂大学生。
黄道亮的毕业证书。
“我们要关注青年所思、所忧、所盼,帮助青年解决好他们在毕业求职、创新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努力为青年创造良好发展条件,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就在身边、关怀就在眼前。”
习近平总书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看来,压力是青年成长的动力,而在青年成长的关键处、要紧时拉一把、帮一下,则可能是青年顶过压力、发展成才的重要支点。
今天的中国,社会发展节奏很快,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也很大。总书记十分体谅青年,致力于“营造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拓展包容活跃的创新空间,创造便利舒适的生活条件,让大家心情愉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入队、入团、入党,是当代中国青年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总书记从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角度出发,要求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他说,中国共产党始终向青年敞开大门,热情欢迎青年源源不断成为党的新鲜血液。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寄予厚望,主张用欣赏和赞许的眼光看待青年的创新创造,积极支持他们在人生中出彩,为青年取得的成就和成绩点赞、喝彩。
2021年6月,总书记走进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同正在太空出差的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亲切通话。当时,为这场“天地对话”提供技术保障服务的航天科技人员中有许多“80后”“90后”,让人们看到了青年一代的蓬勃力量。几个月后,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提起这一细节,“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三四十岁,但都是重要岗位的担当者”,言语间满是自豪。
2022年7月1日拍摄的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调度团队的青年科技人才。
山河为证,岁月为名。
2015年,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拉开了共青团深化改革的大幕。
2017年,总书记亲自指导制定的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发布,从顶层设计层面对青年发展作出了战略擘画。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立足于“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深远考虑,指导青年成长和部署青年工作。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教育机会更加均等,职业选择丰富多元,发展流动畅通自由,实现人生出彩的舞台越来越宽阔。以受教育程度为例,数据显示,2023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1.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2%、在学总规模达4763.19万人,越来越多的青年打开了通往成功成才的大门。
2023年6月2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拍摄的2023年博士学位授予仪式现场。
从“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的誓言,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自信……时代场景变换,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拥有更优越的发展环境、更广阔的成长空间,面临着建功立业的难得人生际遇。
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谋深虑远,“我们有决心为青年跑出一个好成绩,也期待现在的青年一代将来跑出更好的成绩”。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策 划丨蔡纯琳
编 辑丨蔡纯琳
视 觉丨陈腾
校 对丨李丹 王卓婕 宋春燕 李英卓 娄郝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扫二维码 访问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