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于元代的《陆羽烹茶图》,将古人对茶的情怀尽显其上。我们今天的故事就从茶圣陆羽开始。
眼前看到的延绵群山和径山茶,与千年前陆羽眼中的景象别无二致。
杭州径山,藏于薄烟飘渺之中,这个场景亘古不变。
一千两百多年前,茶圣陆羽来到了这里。
陆羽肯定未曾料到,在他之前,径山寺的开山祖师法钦和尚也在这里溯溪冥想,以茶参禅。相隔十多年,同时代的两位古人,在千年前的径山上,不经意地将一幅东方文化的巨幕缓缓拉开。
径山上的泉水,见证了当年的传奇。
陆羽将采回的茶叶放入釜中蒸煮,趁着茶菁未凉之时,放入杵臼中捣烂,反复拍击,之后紧密压实制成茶饼,而后再以微火烘干保存。饮用时,将茶饼取出研磨成粉,以泉水煮之即可。
这,就是当年陆羽饮用的径山茶。
经由陆羽的研制,径山茶香不仅弥漫在茶坊中和山林间,也随着他的笔墨,飘进了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制茶百科全书——《茶经》之中。
《茶经》记载,“其水,山者上,江水中,井水下。”在陆羽看来,山泉为最佳的煮茶之选。山泉水,能使茶的色、香、味、形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今天,在杭州径山上你依然可以看到一汪陆羽泉。
泉水盘错回互,如泻万斛之珠。山因水而灵动,径山的泉水,也在无形间塑造了中国的茶文化。
法钦和尚开创的径山寺,不仅是今天日本临济宗祖庭,他在径山上践行的“茶禅一味”观念,更是对东亚文化的塑造产生重大影响,上升为一种人生观。
同在径山上,陆羽的茶更是余波荡漾,不仅为后世制茶、喝茶做出指引,也为中国茶位列世界三大饮品之一奠定最初的文化基础。
跨越千载,径山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