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兴水利除水害: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微现场 央视网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3日 19:22

随着气候变化不断推进,极端天气情况越来越多。相关部门采取哪些新举措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不受洪涝灾害影响?9月13日,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扎实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有关情况。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在答记者问时认为,近年来我国在历次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防御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兴水利、除水害,一直都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要事。”姚文广介绍,自古以来,中国的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水旱灾害多发频发重发。在应对历次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各项防御措施。近年来,战胜了黄河1949年以来历史罕见的秋汛,战胜了长江中下游自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气象水文干旱,特别是在今年(2023年)汛期,面对海河流域1963年以来最大场次洪水,水利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的目标,坚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抓细各项防御措施,在历次防御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一是超前会商部署。在洪水发生发展和防御洪水过程中,将会商研判意见、调度指令直达防汛一线和抗旱一线,今年在应对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中,水利部于7月28日启动京津冀洪水防御Ⅲ级应急响应,30日提升至Ⅱ级应急响应,派出26个工作组分赴京津冀防汛一线指导防御工作。

二是强化“四预”措施。加密监测频次,在暴雨中心地区及重要行洪通道增设应急监测断面,把重要信息直达一线。滚动发布洪水预报,向社会发布江河洪水预警,及时把预报结果发送给有关省市和相关单位。今年在防御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中,京津冀晋豫5省市水利部门共发布县级山洪灾害预警1.19万次,提醒地方政府转移危险区群众13.98万人次;河北、天津、河南根据蓄滞洪区运用预案,提前转移蓄滞洪区群众近百万人。

三是精细调度水工程。按照系统、科学、有序、安全的水工程调度原则,科学调度水工程。在应对2021年黄河罕见秋汛中,精准调度小浪底、三门峡等水库,将花园口流量始终控制在4800立方米每秒左右,避免下游140万群众转移、399万亩耕地受淹。在应对2022年历史罕见的长江中上游大旱中,组织实施两轮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精准调度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上游水库群、洞庭湖和鄱阳湖水库群共75座水库,累计向下游补水61.6亿立方米,保障了补水沿线1.83亿亩秋粮作物灌溉用水。

四是强化巡查防守。水利部门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派出专家到汛情、险情、旱情一线指导科学查险抢险。在今年应对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中,京津冀组织22万余人次上堤巡查,及时处置各类堤防水库险情131处。通过各方努力,本次防御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过程中,水库无一垮坝、重要堤防无一决口,未发生群死群伤事件

下一步,水利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推进防洪控制性水库和蓄滞洪区围堤进洪退洪设施建设,加强骨干河道治理,推进中小河流和山洪沟治理。加快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和防洪“四预”能力建设,健全体制机制法治,强化蓄滞洪区管理和河道空间管控,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编辑:刘亮责任编辑:刘慧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