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记者/吴诗航)6月28日,在广东省“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对接活动上,63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连“企”成面,一批新职业、新岗位职业技能标准开发计划出炉,10.31万个学徒岗位发布……瞄准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需要,解决“产业缺青年、青年缺就业”结构性矛盾,广东“产教评”融合发展再上新举措,为更好推进“制造业当家”进一步激活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产教评”技能生态链,是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以下简称“广东人社厅”)推出,政府、院校、龙头企业三方联动,创新探索“龙头企业出岗位、出标准、出师傅,院校出学生、出教师、出教学资源,政府出政策、出资金、出管理”,企校“共同制定培养标准、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共同招生招工、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培训、共同评价、共同激励、共同管理”的“三方九出八共”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全省上下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为全国第一用工大省,广东肩负着强化培养人才、教育人才、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责任担当。“产教评”技能生态链,正是广东人社厅在此背景下推出的创新模式。
业内认为,广东“产教评”技能生态链的建设,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提出了新解法:
其一,引入龙头企业,共建共享人才培养体系。龙头企业无疑是构建技能生态链的“最强主体”,掌握快速感知市场风向、及时迭代最新技术的能力,有利于以点成链、以链带面,辐射整个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一体化、系统性的人才培养优势,弥补单靠政府、院校培养的不足。
其二,职业标准走在前列,打造一支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新工匠”队伍。活动中,新制造领域技能标准成果、新服务领域技能标准成果发布,如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员、人工智能训练师、集成电路测试员等新职业新岗位标准由广东率先制定,实现在产业转型升级下,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协同进阶。
其三,“岗位+培养”新模式,直通优质就业岗位。过去,“以培训促进就业”并不鲜见,但培训主要服务于技能提升,难与就业直接挂钩。依托学徒培养计划——“岗位+培养”,技能生态链龙头企业、生态企业将拿出10.31万个岗位,面向应往届毕业生开展学徒培养和技能培养,让企业真正、提前参与到产业人才的教学、实训等培育环节,让青年群体直通优质就业岗位。
随着技能生态链建设持续推进,广东正在发生一些可喜的变化——
“技能生态链能获取到更广泛、实时的用工需求,有助于我们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内容。”广东省城市技师学院数字信息技术学院院长文敬德表示。
“技能生态链能解决企业招人困难、尤其是招符合新技能、新业态下产业需求人才的困难;还能解决院校学生就业、院校人才培养不符合企业需求标准的困难;更能解决广大青年学习技能、提升技能的困难。”广州岭南教育集团董事长贺惠山说道。
“引入学徒培养计划后,学生加深了与企业间的了解,也获得了更多成长晋升的机会。”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助理尹庆玲说,学生学徒的留存率较一般的校园招聘有接近50%的提升,促进了人才高质量的育、选、留、用。
以“产教评”技能生态链为抓手,广东人社部门正着力打通青年进入新兴产业就业、成长、成才的“最后一公里”,政府、院校、企业“1+1+1>3”的协同发展成效日显,为广东“制造业当家”激活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一池春水”,有力支撑一体推进人才强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