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湛江,三面环海,拥有1556公里海岸线,是一个和海很亲近的地方。
海洋种业研发、海洋渔业发展、“海岸卫士”保护、海港建设,总书记关切这些“国之大者”,背后有着深远的战略考量。
△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湛江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考察调研。
“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要求。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是推动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总书记考察的首站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是集水产饲料、种苗、养殖等为一体的综合研发平台。全国每5只对虾中就有3只来自湛江,这个基地功不可没。
1998年南美白对虾在湛江试养成功,我国对虾养殖中心开始由北往南移。但问题随之而来。南美白对虾的种质资源长期依赖国外进口,当养殖规模扩大,种虾价格随之水涨船高,经营成本大大增加。
△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养殖的南美白对虾
除了解决海洋渔业种源“卡脖子”问题,湛江正大力推动智慧渔业发展,建设完善深远海养殖技术和装备产业全产业链,用硬核黑科技推动海水养殖向深蓝挺进。
在基地的一块展板上,“践行‘大食物观’,打造‘粤海粮仓’”一行字,十分醒目。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老百姓的“口粮”已不局限于主粮,还包括肉蛋奶、水产品等,也就是总书记常常提到的大食物观。
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的广东,全年都适合海水养殖,向海要粮潜力巨大。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是实现“藏粮于海”、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路径。
海的文章,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既要做海岸的文章,也要做海上的文章,既要做海面的文章,又要做海底的文章”。
总书记这次考察的湛江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做的就是海岸文章。
红树林在海水中生长,有强大的生命力,素有“海上森林”“海岸卫士”之称。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在广西考察时指出,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
如今,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0278.8公顷,其中红树林有林面积7228公顷,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33%,是我国沿海红树林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湛江又称“红树林之城”。
徐闻港地处琼州海峡黄金通道“咽喉”,与海南隔海相望。海南90%以上的生产生活物资都是通过徐闻港口海运入岛,东盟国家的特色产品也从琼州海峡经徐闻进入中国。
如今,广东·海南(徐闻)特别合作区正在规划建设中,建成后将发挥以徐闻港为核心的港口优势,依托“公铁空水”多式联运,深化港口航运合作,共同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联通国内大市场的门户枢纽。
湛江,承载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和粤港澳大湾区两大国家战略,是“一带一路”的南向通道,RCEP成员国中心地带。2022年,湛江货物进出口总额624.8亿元,同比增长14.7%。中国与世界,相向而行。
此次广东之行恰逢改革开放45周年。这个春天,湛江看“海”,看中国人民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和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的常态。
扫二维码 访问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