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呈现一个十年?
年月日,时分秒。在坐标系上的刻度,是否只有时间?
遍布太空的卫星、穿梭于茫茫大海的船只、跋涉在崇山峻岭间的工程装备,还有数不清的传感器、基站、服务器……伴随分秒流逝,数据无声流淌。
冰冷、具体、客观、沉默,是我们对数据的印象。但于无声处,可听惊雷乍出。
20多颗卫星捕捉到“人定胜天”的坚定,2400多万条海上航线感知中国贸易的热度,日均千亿级的手机信令描绘出人群流动,228亿条信息关照着建档立卡的每一个贫困人口……
这一次,用卫星、数据、传感器打开观察中国的方式,寻找这些看似“繁杂无章”的数据背后的“为什么”,用“客观”手段, 映射出属于新时代的温度。
8月9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推出17集系列报道《解码十年》,从数万亿级的大数据中,解读十年巨变的“中国密码”,展现指引新时代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
作为总台献礼“二十大”的重磅报道,《解码十年》一经播出就获得全网置顶,全网热议。截至8月15日,《解码十年》全网累计触达量已达到14.1亿人次,央视新闻主持的微博话题#解码十年#阅读量超过1.5亿次,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学习强国、中国网、中国新闻网、腾讯网、新浪网、搜狐网、凤凰网、澎湃新闻等广为转载,持续登上微博、百度、抖音等平台的热搜。
节目传播形成从国家部委所属媒体平台,到中央媒体、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商业网站的全媒矩阵,实现裂变式融合传播。
相关话题#国家发展近十年感触最深的事#中,网友纷纷留言,“这十年变化太大了!”“亲身经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伟大!”村村通、廉租房、城乡医保、南水北调、绿水青山……这是十年的记忆,也是中国人的精神。
网友评论
意出数中 可识乾坤大
万亿数据积淀独家发现
《解码十年》用“卫星视角+大数据调查+新闻故事”的方式,展开一段跨度十年的脉络梳理与故事讲述。海量数据背后,是主创团队一以贯之的追求:如何让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形象化、生动化?
挖新数据 开新视角
人在干,云在算。《解码十年》以数据逻辑谋篇布局、架构故事,以数据之间交叉印证的方法,总结梳理十年成就。
主创团队联合国内五十多家部委和直属单位、顶尖大数据机构、科研院所,调用太空中20多颗中高分辨率卫星、地面上百万个传感器,调取全国各行业数万亿级的巨量大数据,规模空前。
节目还首次公开了税务大数据、雾霾浓度测算数据、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数据、贸易中心度测算数据、盾构机分布数据、商用无人机流动数据等,开启了全新的观察维度。
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主创团队收获了诸多独家发现,在节目中予以首次披露。
在观察科技对农业的影响时,主创团队在10万台农业无人机飞行轨迹产生的大数据中,发现2021年这些无人机的作业面积增长了7.8倍,这是中国这个传统农业大国从未有过的突破。
从中国的对外贸易数据中,发现中国作为亚洲商品供给中心的地位正在前所未有地增强;对比中国传统与新兴产业转移趋势和中国人口流动趋势,发现产业和人的深度互动正在带动一个个新城市群的崛起。
可以说,团队在海量数据中敏锐捕捉到的蛛丝马迹,为中国十年发展做出了生动的注解。
讲新故事 寻新突破
《解码十年》将人物故事与数据有机融合,使数据更有烟火气、更有温度。
在国家扶贫大数据库里的228亿条信息中,主创团队找到被精准扶贫政策关照的潘洪全、文安红、李文宾等真实人物个体,通过他们的真实生活变化,反映出国家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巨大决心与努力。“不落一户”“不漏一人”,明明白白的数据传递出坚定的温暖和情怀。
而对于和生活更为紧密的“15分钟生活圈”,团队打破以主观感受为主的常规报道,以一个社区居民的手机信令作为观察样本,从上亿个杂乱无章的手机数据中,筛查出人们的活动规律:几年间,社区居民对中心城区的依赖度明显减弱,生活半径比五年前缩短了1.9公里。
少一米距离,就多一米便利。客观的数据背后,是实实在在的便民举措落地。而团队的数据视角,不仅客观呈现出“15分钟生活圈”的具体落地,更在发掘方法及结论上具备一定的研究价值。
意余数外 扶摇天地间
视觉突破纵览山河巨变
《解码十年》力求通过综合性的创新表达,营造全新的视觉体验。首次融合使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还原、航空测绘、倾斜摄影和三维建模等技术手段,将数万亿的大数据信息通过电脑编程的方式精准呈现,以酷炫又贴合主题的形式来呈现十年间中国波澜壮阔的发展成就。
极致真实性:主体视觉元素均为真实呈现
20多颗卫星拍摄的数百张遥感影像,浓缩了十年的时间跨度,卫星视角展示山河变迁,宏观而深刻。
30万艘远洋船舶每天的运行轨迹,映射在地球上,35万个移民搬迁安置点的真实地理坐标,标记在中国版图上,一个个点位、一条条线路,经过电脑编程后的屏幕影像,都是最真实的数据呈现。
营造“沉浸感”:多手段还原历史场景
《解码十年》创新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还原地形地貌,如同亲临现场。在怒江,山间的搬迁路线,贫困人口乔迁新居;在青藏高原,拉林铁路穿江而过,将西藏带入动车时代;在甘肃,7200多公里的输水管道,过沟道越高山,为百姓带来甘甜的饮用水。全新技术手段带来全新感受。
色季拉山,4700米的高度,令人望而却步,但“卫星高程数据”还原山峰全貌,画面镜头自上而下、穿越山谷,无缝衔接真实的铁路施工现场。观众感受尖端科技了不起的同时,也见证着正在上演的人间奇迹……这十年,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都在变为现实。
全景式扫描:虚实结合赋予画面生命力
在数据可视化方面,主创团队尝试使用诸多技术,丰富视觉表达。团队首次在新闻节目制作中,引入倾斜摄影技术,实现建筑物等比例真实还原,实景与模型无缝切换,契合故事内容,突破视觉表达的禁锢。
例如在《中国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一集中,团队整合上亿个建筑模型剖面,在深圳前海真实模型的基础上,有效融合模型与数据,画面在航拍实景与电脑制作的模型间自由切换,画面呈现更有张力。
主视角体验:一镜到底, 纵览天地
拍摄制作方面,《解码十年》有机串联卫星摄影、航空摄影、无人机摄影等技术手段,以“一镜到底”式的长镜头语言,实现了“扶摇天地间”的整体视觉设计,从太空无缝穿越到地面实景,拓展了大时空感知、全景式记录、沉浸式体验的视觉享受。
技术手段到视觉享受的实现过程,离不开有创造力、肯下苦工夫的人。为实现综合性创新,参与制作的技术工种超过20个,大家分工协作、高效配合,终于让节目成为“思想+艺术+技术”的综合性创新生动实践。
意存数先 潮平两岸阔
精准阐释只为可感可知
主创团队力求打破以往主题主线报道的模式,力求用全新的方式来总结梳理十年成就。但万变不离其宗,主创团队坚持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思想、重要论述、重要指示中找方向、找思路、找启迪、找答案。
主创团队全面梳理了近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历次重要讲话,并重点选择其中最具年度总结特点的新年贺词,发现“流动、自信、美丽、温暖、突破”是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这些词语凝练概括了过去十年中国的发展特点以及中国人民的精神特质,还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高度一致。主创团队尝试用这五大关键词作为系列报道的主体框架来谋篇布局,以期通过不寻常的视角反映不寻常的成就。
《解码十年》以一组组真实客观的数据变化、一段段真挚动人的人物故事、一个个生动可感的生活细节来诠释主题,以数据与个人命运的激情碰撞,精心展现党和国家推动解决问题、办成大事的历程,深刻阐释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来之不易、意义重大。
号外:新闻频道还将推出五天特别节目,通过“直播+专题片+大数据新闻”的多样态呈现方式,讲述中国十年成就的故事,敬请期待。
量无穷,时无止。数据的背后,是发展,是民生。记录的,是热气腾腾的中国CN。
扫二维码 访问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