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一起来感受生物多样性之美!

来源:央视网 | 2022年05月22日 16:25:48
央视网 | 2022年05月22日 16:25:48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今天(5月22日)是第22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的未来”,中国的宣传主题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性以及将其联系在一起的相互作用、循环和自然过程。“微笑天使”江豚、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深谷中的“奇花异草”……正是生物的多样性让我们这颗蓝色的地球变得美丽又丰富。

       我国幅员辽阔,陆海兼备,地貌和气候复杂多样,孕育了丰富而又独特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生物多样性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基础。

在青海湖,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普氏原羚如今已经增加到了2800多只。同时,当地已经形成了水、鱼、鸟共生的生态平衡体系。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总面积约4625.6平方公里,也是我国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普氏原羚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分布在青海湖环湖地区。这两天,青海省刚察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的工作人员来到了青海湖畔哈尔盖片区的普氏原羚观测点,监测分析这一片普氏原羚今年产羔季的繁殖率和成活率。

近年来,随着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普氏原羚的数量由上世纪90年代的不足300只增加到了2021年的2800多只。

五月的青海湖碧波万顷、万鸟翔集,数以万计的候鸟迁徙到青海湖地区开始筑巢繁殖,现在鸟岛、海星山等核心区域都成为了鸟类的大产房,它们觅食、孵化,到处充满着勃勃生机。目前,湖区水鸟总量约57.1万只,种类达到了97种。水面上有动静,水下也不“太平”,还生活着珍贵鱼种青海湖裸鲤,每年的六到八月产卵期洄游至环湖周边淡水河流产卵,形成“湟鱼洄游”奇观。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到10.85万吨,较2020年增加0.81万吨。

       现在的青海湖水域面积稳步增长,水体自净能力显著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也得到了全面加强,逐步形成了水、鱼、鸟共生的生态平衡体系。

看完了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现在去看看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它犹如一只巨大的宝葫芦系在万里长江的腰带上,随着长江以及鄱阳湖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大家熟悉的“微笑天使”江豚又回来了。

连日来,在赣江南昌段扬子洲水域,江豚保护人员连续观测到20多头长江江豚在此逐浪嬉戏。它们不时成群跳跃,在江面掀起阵阵浪花。眼下正值江豚产子繁衍的季节,观测人员发现,有3只江豚腹部圆滚,不时跃出水面,明显可见处于怀孕待产状态。

江豚是长江流域仅剩的鲸类动物,是珍稀濒危物种。最新监测发现,鄱阳湖的江豚数量已经超过700只,鄱阳湖也变成了江豚最大的生存乐园。由于这片区域处于赣江与鄱阳湖的连接部,水生浮游生物也密集,鱼类资源也比较丰富,江豚也把这里当成它们的产房。为了保证分娩安全,当地政府还成立了江豚护卫队,24小时日夜守护。为了更好保护鄱阳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在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内,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数千个类似“小房子”的生物塔,营造出适合各种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刚刚发布的《江西林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公报》显示,近年来,当地通过完善法规政策、强化调查监测、加强执法监督,进一步强化了鄱阳湖生物多样性保护。每年来鄱阳湖越冬的候鸟达70多万只,全球98%以上的白鹤在此栖息。目前,鄱阳湖区记录鸟类达到463种,湿地植物140多种。

       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生态修复推进会会长 丁继新:鄱阳湖是长江进入下游前的最后一个蓄水池,“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理念也给鄱阳湖带来历史性转变。通过保护修复,湖区生态条件持续改善,鄱阳湖生物多样性的全面加强也对整个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一个重要支撑作用。

看完了长江鄱阳湖生态,现在我们把视线转移到黄河流域,看一看沿黄生态廊道两边的生物多样性。记者从河南省自然资源厅了解到,预计年底将实现黄河河南段生态廊道全线贯通,这条协同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的复合型生态廊道也为珍稀濒危鸟类栖息、野生动植物繁育等提供了重要的生物通道。

初夏时节,河南省沿黄生态廊道濮阳县金堤河两岸首次引入的109株落羽杉全部成活,现在,湿地管理人员正加紧补种1000平方米的地表绿植,提升沿岸森林水源涵养能力。

作为黄河下游支流的金堤河,也从一条不起眼的行洪河道发展成兼具防洪排涝功能的内陆生态湿地系统。这两年,金堤河湿地公园新增野生植物500多种,栽种乔木灌木10万株,吸引了一大批濒危珍稀鸟类来此栖息、繁育。

哪里环境好,鸟儿最知道。原本并不在候鸟迁徙停靠站的濮阳县,如今在沿黄河两岸建起120公里的生态廊道,廊道以补足当地生态条件为重点,加强林、草、水面等生态系统重建,打造出多个水系相连、道路相通的湿地公园。

       不只是濮阳,河南结合黄河中游、下游不同地形地貌特征,在全线全域因地制宜开展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建设,涵盖了200多万亩沿线湿地,也为整个生物的迁徙提供“越冬地”和“加油站”。

刚才我们关注的都是大江大河和大湖,现在我们把视线转到我国的大西南。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虽然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4.1%,却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所有的生态系统类型。随着当地生态环境日益改善,野生动植物种群持续增加。

今年以来,云南昌宁澜沧江县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连续拍到黑颈长尾雉活动画面,特别是雌雄黑颈长尾雉罕见同框。

黑颈长尾雉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种群数量稀少。这几年,昌宁县对全县46个重点区域内的重点物种开展保护性监测,监测发现黑颈长尾雉、猕猴、黑熊等国家级保护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不仅对动物的保护全面加强,对珍贵植物物种同样如此。大树杜鹃是杜鹃花科中最高大的乔木树种,它生长缓慢,是云南乃至世界具有代表性的明星物种,所存野生种仅有1000余株。2015年开始,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开始摸索人工繁育大树杜鹃,专业技术人员成功地培育出80多株幼苗,之后这些幼苗被移栽至与原生地森林植被及气候类型相似的高黎贡山林家铺进行回归种植试验。截至目前,当初移栽的大树杜鹃还有48株成活,成活率超过60%。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云南加大了对各级自然保护区和湿地的生态保护力度,截至2021年底,云南省已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地超过350处,初步形成了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为辅的物种保护体系,全省超过90%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80%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得到有效保护。

从南方到北方,从内陆到海滨,越来越多珍禽异兽正在回归,尽显自然之美、生态之美。近日,记者从全国多地了解到,最新红外相机监测显示,许多珍稀野生动物频频亮相,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近日,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对几个月前放置在保护区的20多套红外相机进行了统一回收整理,监测画面里,各种珍稀野生动物的卖萌姿态让人忍俊不禁。野猪一家子在镜头前玩起了自拍,小麂宝宝缠着妈妈想要再喝一口奶,胖嘟嘟的食蟹獴萌态十足,惹人喜爱。夜晚还有豹猫和鼬獾来去匆匆。

无独有偶,近日,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人员对回收的红外相机进行整理时,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豺频繁活动。在画面里可以清晰地看到,豺三五成群在峡谷中来回走动,搜寻猎物。

       立夏以来,在位于祁连山国家公园内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当地牧民、管护员和摄影爱好者用镜头记录下多种野生动物活动影像。画面中,斑头雁、黑颈鹤、藏原羚、藏狐、岩羊等野生动物觅食、嬉戏、跳跃、奔跑,一幅幅野生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展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独特魅力。

近日,在江苏泰州靖江市马洲岛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胸鹀。

根据马洲岛的观测视频显示,五月以来,黄胸鹀的身影频频在当地出现,它们或在树枝上栖息,或在草丛里觅食。黄胸鹀体长14—15厘米,雄鸟胸部呈鲜黄色,雌鸟胸部呈淡黄色。2021年,黄胸鹀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

       长期以来,靖江市禁止在马洲岛进行任何形式的土地开发,保持滩涂、芦苇荡等区域的原生态风貌,这里也成了动物的乐园。据统计,自2021年以来,环境科学研究所人员在马洲岛一共发现184种鸟类,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有两种,分别是东方白鹳和黄胸鹀,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8种。

如今越来越多的珍稀动物植物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也让我们切身感受到这些年我国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地、森林、湿地等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这两天,从江苏盐城东台条子泥湿地传来好消息,今年春季,来这里迁徒栖息的候鸟创造了新纪录。

条子泥湿地是全球最重要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我国第14处世界自然遗产,填补了全国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空白。随着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条子泥湿地每年有400多种上百万只候鸟来这里栖息迁徒。

而在全国,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大熊猫野生种群增至1864只,朱鹮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种群总数超过6000只,亚洲象野外种群增至300头左右,藏羚羊野外种群恢复到30万只以上。野外回归珍稀濒危植物达到206种,其中112种为我国特有种。

国家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 周志华:中国是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们的野生植物达到了3.7万种,脊椎动物达到7300多种。中国这些年一直加大保护力度,很多重要的野生动植物种类的种群都是稳中有升的。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22日发表致辞说,为实现人人享有的可持续的未来,世界需要采取紧急行动保护生物多样性。他警告说,当前物种消失的速度比过去1000万年的平均速度高出数十到数百倍,而且还在加速。人们必须结束对大自然毫无意义的毁灭性战争。

古特雷斯说,今年,各国将举行会议就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达成一致,致力于使生物多样性在2030年之前走上恢复的道路。他表示,在实现相关目标时必须尊重公平和人权,特别是土著居民的权利。古特雷斯呼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正确审视人与自然界各类生命体之间互惠共存的关系,杜绝过度开发、滥砍滥伐、肆意捕杀等一切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创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我们人人有责。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让我们同心共建一个美丽的地球家园。

编辑:黄佐春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一起来感受生物多样性之美!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