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68天,让7.4万老区乡亲吃上了放心水

最美人物 来源:央视网 A-A+

“这在以前可是不敢想象的事儿。”拧开水龙头,看着哗哗流出的清澈的自来水,家住连平县忠信镇的黄大姐感慨地说,“一直以来我们用的都是山坑里的水,非常浑浊,一到下雨,水都是黄色的。”

连平县,坐落于九连山中,九连山因赣粤两省九县有99座山峰相连而得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英勇的连平人民利用有利地形抗击日寇和国民党,东江纵队第三支队便驻扎于此,这是一片孕育革命火种的红色热土。连绵的山川在孕育革命火种的同时,也给当地百姓的衣食住行带来了不便。

为使老区乡亲吃上放心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10月3日,30余名戴着印有“中国交建”字样安全帽的工作人员进驻连平县,开始走乡串户,他们是中交一航局生态公司的技术人员,来此,是要打响一场“生命之源”攻坚战,按照计划,他们要在90天内解决全县7.42万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供水难题。 

攻坚团队正在进行水源地摸排

2275平方公里的丈量

时间紧、任务重,攻坚团队首个任务是摸清县情、寻找水源。为了快速施工,攻坚团队决定将全县按照交通情况划分为四个区,每个区进驻一个攻坚小组,为每个新建工程从水源点到水厂(站)再到入户制定专属的新建方案,使各村实现“一村一水”“一水一策”的目标。

“摸排中,桃坪村埂顶头的水源寻找让我印象最深,也让我觉得很有意义。”负责九连片区供水建设的张嘉亮回忆说。原来,最开始村民们选定了一个常用的水源点来取水。但在随后的交流中,张嘉亮了解到该水源受季节影响大,秋冬少雨时节,容易出现断流,无法保证充足的水量。

“我们也没办法,这里的水本来就少。就在那里建设挡水坝吧,水少的时候我们自己再想其他办法。”村民们无奈地说,“你们能来帮忙,我们就很谢谢你们,谢谢政府。”看着眼前质朴的老乡,张嘉亮内心十分温暖,但也有种说不出的酸楚,他当即下定决心:一定要为老乡们找到可靠的水源。于是他告诉老乡:我们还是要一竿子插到底,寻找更可靠的水源作为取水点,以解决后顾之忧。

第二天,张嘉亮便带着老乡走进了大山。正值冬季,天气寒冷,但张嘉亮凭借着心中的信念,一次次拨开带霜的荆棘,围绕小村附近的大山展开地毯式搜寻,经过一整天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半山腰找到一处隐蔽的地下泉水。“那个水源来水量大,来水稳定,且对原水进行取样化验后,水质质量高,完全满足作为水厂水源的要求。”张嘉亮回忆说。

在全县水源寻找中,像这种持之以恒、把老乡们的事放在心上的事情远不止这一桩。就这样,经过30天的努力,攻坚团队最终完成了对全县12个镇、54个行政村、454个自然村的摸排,覆盖面积达2275平方公里,微信运动记录显示,他们平均每天步数为2万步,约20公里。

建设中的水厂

科技助力建设放心水厂

有了充足的水源只是解决了第一个难题,怎样在水质、水压、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等方面满足乡亲们的要求,达到“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的目标,同时还要快速建成水厂,让老乡们早日吃上放心水,攻坚团队展开了头脑风暴。

“自来水必须是由供水系统把取自水源的水经必要的净化消毒后,再送入到乡亲们的水缸里,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也是强制性要求。”攻坚团队负责人张万达说。传统的过滤净化工艺只是对水进行简单的沉淀过滤,只能处理水中较大的颗粒杂质,无法消除水中的微生物、细菌。

为此,攻坚团队经过考察,决定选用一体化净水设备。该套设备能在水压的作用下,自动完成相应程序。“在生活中,一般的净化器都需要换滤芯,但一体化净水设备不用换。”张万达介绍说。原来,该设备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在滤层中截留的污物达到相当的量时,会在水压的作用下自动对滤层进行反冲洗,把滤层中截留的污物反冲到排污沟,从而恢复过滤能力。这既减少了管理工作量又确保了出水水质。此外,设备的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功能也是在水压的作用下自动完成,减少了油电等能源的消耗,使水质净化更加绿色环保。

“显村的水源点与用户的高差不足10米,必须另想办法。”就在施工如火如荼地进行时,新的问题出现了——由于一体化净水设备运行时无需电力,但需要一定的水压,内莞镇显村水厂选址问题让攻坚团队犯了难。“必须重新选择净化设备。”张万达说。随即,攻坚团队结合水质质量分三路前往各厂家考察设备。

经过考察,一种超滤膜净水工艺进入到考察团队的视野,这种超滤是一种加压膜分离技术,即在一定的压力下,小分子溶质和溶剂穿过一定孔径的特制的薄膜,而大分子溶质不能透过,留在膜的一边,这样就通过物理方式完成了水质的净化。

超滤膜的孔径在0.05微米至1纳米之间,只需要0.1到0.5 兆帕的压力就可以更好地将水质净化。“相当于1平方厘米压上1公斤的重量,就能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微粒、细菌和病毒等大分子物质。而我们的水压是很容易满足这个压力的。” 张万达介绍说。

运送材料的骡队

肩挑背扛队来帮忙

连平山多,山路弯多,平均不足百米便有一个弯。虽然县内的主路路网发达,但新建挡水坝、水厂部分多位于山中,进山道路狭小,沿路多为峭壁陡坡,经常发生塌方事故,致使机械无法进场,材料难以进入,新的难题再次出现。

修路?不行,不仅费时费力,还会对山体造成破坏。“要不装滑索?”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有人提议道。这个方法虽然很省力,也能解决材料运输难题,但随即又被否定了。原来,要想建滑索不仅需要寻找建设滑索的位置,而且长距离运输也存在风险。此外,通水节点越来越近,而50余处挡水坝、62座供水厂的建设,已经没有再多的时间给攻坚团队搭建索道了,工作再次陷入僵局。

“要不使用马队?”张万达提议道。原来,山上的老乡们为了方便运输,还保留了马队这一传统的运输方式,这种方式虽然笨拙,但减少了不少人力。然而,让攻坚团队没想到的是,与其说是马队,不如说是骡队,因为整个队伍只有骡子,没有马。更没想到的是,骡子也受不了在陡坡上运输,有的还挣脱缰绳逃跑了。

虽然运输难题暂时缓解了,但攻坚团队也发现,这种原始的方式并不能满足太多材料的运输,加上采用原始的钢筋混凝土来建设水厂,施工中维护保养的时间就很长。为推进项目快速实施,攻坚团队经过思考决定引入新的施工方法,全面推行装配式水厂建设,将水厂主要构筑物模块化、装配化,将一体化净水设备、水箱、管理均换成装配化模块,实现加工厂与现场同步推进,不仅减少了混凝土构筑物分层浇注及养护的时间,还减少了骡子的运输量。

装配化水厂的建设,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有的水厂最快仅用7天就完成安装并达到供水条件。

建成后的水厂

办实事解决10万人用水荒

“嘿,张总,听说你们需要工人,现在还要吗?”10月25日晚,张万达正回驻地,突然有人喊道。

“我们需要啊,您明天就可以来。”张万达热情地回应着。

原来,由于施工点位涉及全县12个镇、454个自然村,工点分散,且实际施工期仅为3个月,如全部按照一航局常规的管理体系运行,管理成本投入高,协调方面消耗精力大。而项目涉及农村区域施工,进场协调工作难度大。为此,攻坚团队决定选用本地的工人,不仅解决了施工难题,还能帮助乡亲们增收。

“刚开始我们也担心他们不懂工程,难以防范风险,但将大型机械施工转换为装配化安装后,极大地减轻了现场管理和操作的难度。”张万达介绍说。随着乡亲们的踊跃加入,连平县各个村庄也掀起了大干热潮,最多的一次施工人数达到了近千人。

帮助当地村民测量水深

此外,在攻坚中,项目部还积极帮助当地村民解决急难愁盼的难题——12月9日下午,攻坚团队在忠信镇政府摸排时了解到:自2019年秋季以来,广东持续少雨,全省多地面临干旱挑战,连平县也不例外。近期,忠信桥南岗水库水量又近乎见底,而当下正值春节返乡用水高峰期,居民、农业用水需求日益增加,供水再次成为忠信镇居民最关心的问题。

而镇内的洋塘原本是忠信镇的采石场,存有大量地下水,外加长年累积的雨水使其形成了一个水库。只要取用这片池塘的水,或许可以紧急度过这场危机。但苦于没有专业的测量设备及技术人员进行测量。

了解情况后,攻坚团队主动提出承担水量测量任务,并立即派出两名专业测量员,仅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就成功完成了洋塘的水量测量工作,同时还为县政府提供技术支持,确定应急水厂建设方案,并在春节前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在7天的春节假期里,应急水厂供水近7万立方米,解决了近10万人的用水问题。

“不愧是央企,有设备,有技术,有人才,这下我们的用水问题可以缓解了。虽然是冬季,但我们心里特别暖和。”忠信镇政府工作人员竖起大拇指。

2021年12月10日,连平县建档立卡的7.42万户乡亲全部实现通水,比计划提前20天完成任务,从开工到供水,攻坚团队共铺设管网778千米,新建水源点42处,建设水厂62座,保障革命老区的乡亲们在春节前吃上了“放心水、幸福水”。同时,供水工程的成功,也为农村供水提供了新经验,创造了新模式。目前,攻坚团队正在为水厂建设围挡等附属物,实行封闭管理,保障供水安全。(通讯员 田本灿 刘众)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