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今天(12月29日),我国东海之上又将有一座跨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
经过4年的建造时间,连接舟山本岛和岱山岛的舟岱大桥将于今天中午12时正式通车。舟岱大桥全长25.6公里,从舟山本岛经长白岛到岱山岛,结束了两座海岛孤悬海上的历史,直接解决了近20万人的出行问题。
舟岱大桥是如何建起来的?中间又有多少科技技术体现了中国制造?
舟岱大桥位处浙江沿海高风速带,台风、季风高发,年均有效工作日仅200天,非常不利于施工作业。为了让海上施工如同陆上,舟岱大桥全程采用“工厂预制、岸上组拼、海上吊装”的装配化施工模式。
浙江交通集团舟岱大桥总指挥 叶楠:实际上我们这个工程,整个海上是用最长是120米的管桩,六根,打到海底下,这样形成一个承台,承台上面我们又用立柱,用搭积木一样,把它预制装配化,盖顶也是预制装配化,我们装配的地方是在离这个地方20多公里以外的一个岛上,陆上把它给预制好,通过船运到这里来。
舟岱大桥钢结构约40万吨,结构复杂。为此,项目引入了自动化装配、焊接等一系列自动化设备。
浙江交通集团舟岱大桥工程处副处长 朴泷:在钢箱总拼的时候我们也引进了很多自动化的焊接机器人,那么总拼的自动化率在85%左右。
为了增强大桥的使用寿命,防止海水腐蚀和海风侵蚀,大桥桥面沥青的铺设也极为讲究,使用了毫米级精度的3D摊铺施工技术,采用这一技术,摊铺出的舟岱大桥路面平整度和机场跑道是一样的。
沥青采用的是环氧结合料,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抗疲劳性能,这也是国内首次在钢桥面海域使用该材料,有效提升了大桥的路面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