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马识途自少年时代起便投身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后长期从事地下革命工作,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文艺事业不懈奋斗。如今,近107岁高龄的马老依然笔耕不辍勤奋工作,不久前,他耗费三年时间完成的新作《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出版发行,全书共分三卷,除了从不同角度展现甲骨文魅力,还鲜活再现了部分西南联大师生的往事。
马识途出生于1915年1月,16岁那年,他遵从父亲的嘱托走出三峡,前往北平求学,漫漫路途,他写下了人生的第一首诗,立下了救国之志。1933年,日军进逼平津,马识途在危难中逃到上海,后在浦东中学读完高中。1935年,20岁的他在叶圣陶主编的中学生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万县》并获奖。虽然出生于书香之家,但是在这位年轻人的身体里孕育着的却是一颗“工业救国”的种子。
1938年3月,马识途在抗战的硝烟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当天,他将自己的名字马千木改为了马识途。为了确保安全,马识途备有十多个名字和身份。1938年,马识途找到胡绳办了一个记者证,公开身份是一个鄂北日报的战地记者。实际上,他是地下党鄂北枣阳县工委书记。
1941年皖南事变后,鄂西特工委遭受破害,马识途的爱人不幸被捕牺牲,刚出生一个月的女儿也不知去向。为了确保地下工作的安全,马识途不再写任何片纸只字,与自己酷爱的文学绝缘。直到1941年,党组织让马识途投考西南联大,到昆明去潜伏,他用马千禾的名字在西南联大中文系开始了散文、诗词、小说的学习和创作,同时还选修了唐兰的甲骨文课程。
1945年8月抗战胜利,从西南联大毕业的马识途想留校做文学研究,但是南方局安排他任职边南工委书记,为了遵守党的秘密工作纪律,他再一次忍痛将一切文字写的东西一火而焚之。
重新提笔创作,源于1959年国庆十周年,应《四川文学》主编老作家沙汀之约,马识途写的一篇《老三姐》得到了中国作家协会的肯定。这让储存在马识途脑海里的那些革命生活的素材如泉涌般显现。1966年,随着他的第一部小说《清江壮歌》出版发行,写作成为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1979年,马识途的《夜谭十记》之《破成记》在《当代杂志》创刊号上发表,大受欢迎。而这部既有传奇性又兼具现实主义的作品,从动笔到全部完稿耗时四十年。2012年和2013年,马识途两度被授予终身成就奖。可他却说,在文学创作中没有什么终身成就,只有终身遗憾。
2017年,身患肺癌的马识途加紧撰写《夜谭续记》,很多内容都是医院里完成的。2020年,《夜谭续记》出版,马识途还曾以出生入死的好朋友黎强为原型,写了一部长篇剧本《没有硝烟的战线》。
原本在《夜谭续记》出版时马识途宣布封笔,但深藏心底的甲骨文情怀一直都在。于是,他结合离休后闲暇时写的《甲骨文拾忆》书稿,回忆在西南联大学习的甲骨文知识,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完成了著作《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
在马识途的书桌上,有一本台历,上面是他写满的几百个甲骨文的注解。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铁凝评价说,这部《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见证了马老对于汉字及其承载的博大传统的挚爱深情,更见证了一位革命作家如金如石、坚不可移的文化自信。
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有着83年党龄的革命作家马识途用一辈子时间书写了对党的深厚情感和无限忠诚。
有着83年党龄的马识途曾两度患癌,但从未停下写作的脚步。他说,我就是要发奋而作,就是要和病魔战斗到底,正像当年我做地下革命斗争不畏死一样。这位有顽强生命力的老人用他的人生追求践行着不忘初心的诺言,留下了一段百年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