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迁精神:奉献⻘春为家国

来源:央视网 | 2021年11月24日 10:14:11
央视网 | 2021年11月24日 10:14:11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65年前,交通大学一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响应号召,跨越一千多公里从上海来到西安,投身到西部高等教育事业中,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年华铸就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新中国百废待兴。1955年,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内外形势和新中国高等教育、工业建设布局等方面综合考虑,决定将交通大学从上海迁往西安,当年24岁的卢烈英是第一批随校西迁的教师。

西安交通大学退休教师 交大西迁时为马列教研室教师 卢烈英:当时校园里流传三句话:“党的决定就是我们的行动”,“党叫我们去哪里我们就背起行囊去哪里”,“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是我们的家”。(我就下定决心)我要到西部去。

总台记者 吴成轩:1956年9月,6000余名交大师生就是拿着这张写有“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乘车证登上了西迁专列,一周之后,也就是9月10日,交大师生在陕西西安举行了搬迁后的首场开学典礼。整个西迁过程当中,没有因迁校而晚开一天学,没有因搬迁少开一节课,没有因安装迟开一门实验。

教授带头,学子随行。从上海的黄浦江畔到陕西的渭水之滨,西行意味着要放弃优越舒适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一切从头来过。

西安交通大学退休教师 交大西迁时为材料力学教研室教师 陈绍汀:出了火车站,找公交车,(其实)公交车就在我们面前,(却)不认识它,因为车身上全都是灰。

西安交通大学退休教师 交大西迁时为电机系学生 杨锦武:像个农村,不像一个城市,全是农田。

西安交通大学退休教师 交大西迁时为马列教研室教师 卢烈英:(刚来的时候)太荒凉了,不像一个学校,晚上我们还可以听到狼叫。自己做煤球,然后再生炉子,有时候花了几个小时,满脸都是黑的,眼睛流着眼泪,炉子还生不着。

为了能让学校在西部的发展中扎下深根,西迁当年,交大就扩招了200个学生,并筹建了一批当时国内还没有的例如半导体、计算机、工程力学等新专业。

西安交通大学退休教师 交大西迁时为马列教研室教师 卢烈英:要办工程力学这个专业,朱城副教授把学校里面的大黑板抬到家里面写计划。他夫人给我们讲,每天晚上一定要搞到半夜,在那写教材,可以讲把整个身心全部投入到筹建专业里面去。

不当清谈客,只做实干家。西迁仅三年,西安交大就成为全国16所重点大学之一,创建了工程力学、无线电等一批新学科。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计算机、光笔图形显示器,第一枚运载火箭、神舟飞船,都凝聚了交大学子的青春和智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代骄子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留在了异乡,奉献给了祖国。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卢建军:“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传承弘扬好“西迁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新时代对我们这样一所扎根西部、坚持在西部来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双一流”大学的使命和要求。

编辑:刘洁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迁精神:奉献⻘春为家国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