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8.5天的应急救援发射如何实现只减时间不减质量?

来源:央视网 | 2021年10月16日 09:03:58
央视网 | 2021年10月16日 09:03:58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二F火箭”)型号办副主任孟庆丰的案头,放着一本翻得卷边的火箭应急救援方案。都说“管中窥豹、一叶知秋”,从这份经型号调度系统更新了17版的方案中,大抵能找到长二F火箭最快8.5天应急救援发射的“秘诀”。

  3个月迭代17版方案,但希望永远用不上

  在空间站在轨建造及运营阶段,一旦空间站或飞船出现较为严重的危险或故障,地面必须快速发射救援飞船把航天员接回。因此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在轨建造任务开始,就对执行载人任务的长二F火箭提出了一个特殊的新要求--应急救援待命。

  当长二F火箭结束应急救援“站岗”后,将转入正常发射流程,测发周期约20天。相比之下,应急救援发射火箭的最短流程仅仅只有8.5天,怎么将本就紧凑的周期再次压缩?排出一份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无疑是实现这个目标的第一步。

  孟庆丰所在的调度系统最初编写的计划方案大约有30多页,在随后3个月时间里,他们反反复复推演了十几遍长二F火箭应急救援流程,这份方案也在历经17版迭代后,变成了足有100多页A4纸的厚厚一叠。为了可能性极小的“万一”,他们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竭尽所能,却又不求任何回报。

  “一方面我们想把所有的流程尽可能梳理出来,因为这项工作做的越细,方案的可操作性也就越高。另一方面我们希望意外永远不会来临,这份方案永远用不上。”孟庆丰想了想,“现在还不够细,还能更细。”

  召之能战,48小时全员集结到位

  事实上,8.5天应急救援发射流程,其中还包括48个小时的人员集结和准备工作时间。48个小时看似不短,但一支几百人的试验队里,队员来自天南海北,把这么多人在两天内输送到一线远比想象中困难。

  长二F火箭调度系统专门制定了一个名单,所有预备作为应急救援发射试验队队员的人都在这个名单上。根据应急救援方案,两个小时内调度人员要到岗组建试验队,1个小时要通知到全员。

  另外,接到援救指令的时间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可能在白天大家上班时,可能在某天深夜,也可能在一个节假日,为应急发射流程的管理又增加了难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调度系统在规划人员基本集结路线的基础上,制定了各种路线预案。比如一个队员所在的城市航班比较少,那就提前安排好车辆将他送到临近的大城市,以此确保每一名队员都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到岗。

  与此同时,调度人员还需要将备份产品、试验设备、办公用品、防护用品等各类必须的物资组织到位,以及协调发射场提前开始准备工作。也就是说,从接到指令起48个小时里,调度系统将做到让全体试验队员将穿上工作服,投入发射场工作。

  把流程精确到分钟,战则必胜

  “整个应急发射流程,最大的制约因素一个是人员,一个是质量。”调度团队在深入分析后,对此分别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他们将各系统一些相关岗位人员按照现有的一定倍数进行配置,实现一线工人三班倒、设计人员两班倒,每个班次的人员都有1个小时的交接期,这样既保证人员得到充分休息,又保证流程的顺畅衔接。

  孟庆丰手里的计划表上,清楚地列出了人员集结完毕后的全部工作,“整个流程我们是以30分钟为一个计数周期,每两个小时为一个工作阶段。”不仅如此,每一项工作步骤都细化到工作时间、累计工作时间、所需岗位及人数、人员所属中队、定位厂房,安排得“明明白白”。特别值得一提的“累计工作时间”,会统计每名人员的持续工作时长,当达到预设的最大值后,人员必须更换,避免打“疲劳仗”。

  在产品质量的控制上,型号队伍对于质量要求丝毫没有降低,只是计划和进度更加紧密,工作节奏更快。得益于前期全面实施全流程的发射场精细化和电子化质量确认工作,执行应急救援发射时长二F火箭能够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发射场流程,减少重复性测试项目,大幅缩短发射周期。

  孟庆丰说:“都说载人航天,人命关天。应急救援发射是非正常情况下保证航天员生命的最后手段,所以我们始终坚持时间虽然压缩,质量绝不打折扣。”(桑茜)

编辑:王玉西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最快8.5天的应急救援发射如何实现只减时间不减质量?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