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四川巴塘县是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位于川、滇、藏交界处。今年五月,45岁的姜伟在多次主动申请后,终于获批随同成都市双流区第六批援藏工作队前往巴塘县疾控中心进行对口支援。
巴塘县地处高原,当地群众长期食用高脂、高热量、高盐饮食,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多发。据姜伟介绍,巴塘县医务人员和援藏医务人员长期倡导低盐、低脂饮食,规范药物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已有所下降。
藏汉一家亲 双巴一家人
四川成都市双流区对口帮扶巴塘县已有10年之久,当地很多群众不仅学会了汉语,还能进行日常交流。工作中,巴塘藏族干部和群众也教会了姜伟及工作队员常用的藏语,还教他们弹奏巴塘弦子,空闲的时候邀请他们一起耍坝子,在草原上跳舞。
7月25日,成都双流区援藏工作队在送医送药后与亚日贡乡群众合影。
在姜伟抵达巴塘县的3个多月里,因为疫情防控和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还有送医送药等工作原因,他先后到过巴塘县19个乡镇卫生院等医疗卫生机构。
在姜伟记忆中,每当援藏医疗组下乡,在路边玩耍或者是行走的藏区小朋友都会向他们行一个标准的少先队队礼,藏区群众则会向他们竖起大拇指,而很多骑车的群众也会为他们让行。
姜伟刚到巴塘工作时,不了解当地气候,有一次穿着短袖下乡,到了山上卫生院时下雪了。他们一行人还没有进入卫生院就被门口的藏族老乡叫住了。
“我以为他需要我帮他做什么,结果他径自走进房间拿出一件新皮衣,并一定要看着我穿上。”
还有一次,医疗组到海拔较高的村子接种新冠疫苗,有一位援藏医生出现晕车和高原反应,当地藏族阿哥赶紧拿出藏香粉末点燃让这位医生吸入,阿姐也倒上热气腾腾的酥油茶。不久,这位援藏医生逐渐恢复了知觉。姜伟说,浓浓的民族感情,完美诠释了“藏汉一家亲,双巴一家人”。
2021年6月4日,姜伟医生在海拔约5000米的虫草山为当地群众义诊。
行路中义诊 高山上救人
每年5—6月,当地群众都会到海拔超过4000米的山上采挖虫草。为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成都市双流区对口援助巴塘工作队每年都会多次派出医疗组,为当地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开展义诊活动,免费发放治疗药物,耐心解答就诊群众的各种健康问题。
此外,医疗队还根据巴塘气候特点、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等,向当地群众讲授防控高血压、糖尿病等健康知识,促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6月4日,姜伟随医疗队在海拔5000米的虫草山送医送药时,遇到了紧急情况。
“快,有人倒了。”寻着声音,姜伟一个箭步冲了过去,原来是一位藏族青年因为剧烈活动而出现高原反应晕倒了。
姜伟赶紧上前掐住藏族青年“人中”,同时让援藏医疗组的队员送上氧气瓶。经过短暂的抢救,该青年逐渐清醒,他醒来第一句话就是“感谢你们的救命恩情”。
2021年6月4日,姜伟(左一)在海拔约5000米的虫草山救治藏族青年。
巴塘县域面积广阔,很多乡镇距离县城需要三四个小时的车程,个别偏远乡镇需要的时间更多,而县城距离州府则需要10个小时左右的车程。
姜伟在走访后发现,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专业医务人员短缺的情况,很多卫生院仅有2到4名医务人员,不仅要做好疫情防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还要为当地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姜伟告诉记者,在这里,很多时候看病、检查、配药、输液治疗都是一个人完成,而遇到冬天长达三到四个月大雪封山的时候,他们往往需要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
两年太短 尽力而为
人手不够,设备有限,是困扰巴塘县医疗服务的主要问题。他时常会问自己,有没有勇气像当地医务人员一样长期坚守工作岗位?如果多个患者求助,自己有没有能力帮助他们?如果出现自己无力救治的急重症患者,他能不能保证及时安全地护送患者到上级医院?他不知道,但是他一直在尽力。
今年7月当地突发疫情,而此时正值国道318线迎来旅游高峰期,导致滞留巴塘县的近3000名旅客需要进行核酸检测,但巴塘县医疗检测设备有限,人手不够。于是,甘孜州疾控中心紧急出动移动核酸检测车,搭载3台核酸检测仪,经过3天努力终于解决了滞留旅客核酸检测需求。
姜伟现场指导接种点工作人员录入信息资料。
为此,姜伟一直在思考,如何依托公安、消防、卫生、地灾等救援力量,整合现有资源,建立统一调度机制及多个应急救援点,多点触发、点面结合,提高快速应急救援能力。
到达巴塘县的3个多月内,姜伟3次带队参加巴塘大规模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累计行程5000余公里,早起晚睡、连续加班是常态。
援藏医疗队在巴塘县疫苗接种点分批吃饭。
2021年8月5日晚11点,一位黄码人员进入巴塘县某建筑工地。闻讯后,姜伟立即带领应急小分队前往该建筑工地。当处置好现场、脱下防护服时已经是凌晨2点,随后他又匆匆赶回县疾控中心,撰写当天的流调报告,工作结束已是凌晨4点。短暂休息后,他和同事又继续为第二天的采样工作准备物资。
姜伟告诉记者,此次对口支援任期是短短的2年,但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他可能会积极向组织申请延长对口帮扶的时间,尽力帮助民族地区的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