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湾的二次开发:扛起新时代的老镢头

来源:央视网 | 2021年06月09日 13:11
央视网 | 2021年06月09日 13:11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南泥湾党徽广场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甲铸)6月上旬,陕北高原上,正午的阳光炙热明亮,南泥湾党徽广场上,巨大的党徽下游人如织。一个月之前的五一小长假,21万人来到南泥湾学习旅游,直接带动旅游收入约1200万元。时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80周年之际,始于2016年的南泥湾二次开发正也正在迎来丰收。

  6月7日上午,由中央组织部、中央网信办共同组织的“走进红色美丽村庄”网络主题宣传采访活动来到陕西,启动仪式后采访组来到南泥湾。

  两代人讲红色故事 南泥湾精神代代流传

  1941年,八路军第一二〇师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开展生产自救,最终把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好江南”。这一光辉事迹通过那首家喻户晓的《南泥湾》被全国人民所熟知。如今这里留有毛泽东视察三五九旅南泥湾旧居、八路军炮兵学校、中央管理局干部休养所、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等一大批红色景点。

  尤为重要的是,作为一种精神象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永远定格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如今在这里,这种红色精神也被一代代传承并发扬光大。

  南泥湾镇南泥湾村的侯秀珍老人十多岁逃荒来到村里,如今76岁的她已经在这里生活工作了60多年。她的家里珍藏着一把老镢头,是曾任三五九旅719团9连副连长的父亲刘宝斋当年参加大生产运动留下来的。

  侯秀珍向记者讲述南泥湾红色故事

  1944年,三五九旅离开南泥湾时,刘宝斋继续留在南泥湾生产劳动,讲述南泥湾革命故事,直到1984年8月去世。刘宝斋去世后,身为儿媳的侯秀珍接过公公的接力棒继续讲述南泥湾故事。今年3月,侯秀珍自掏腰包40余万元在自家院里建成的刘宝斋红色家风馆正式开馆,每日向游客义务讲解三五九旅的事迹和南泥湾精神。

  采访中,侯秀珍说:“我们两代人讲红色故事,如今我还要扛好新时代的老镢头。”

  南泥湾再开发,扛起镢头二次创业

  然而在建成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一度困扰着南泥湾,曾经以种植业为主的南泥湾逐渐陷入了一种后续无力的状态。群众收入水平普遍偏低,许多人生活困难。数据显示,2015年南泥湾镇12个行政村,15334人中仍有426户1041人挣扎在贫困线上。

  为了彻底改变这种局面,2016年,延安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南泥湾大开发的总体规划,开发建设南泥湾成为全市战略,并确立了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扶贫的开发思路,逐渐走上了一条农旅结合、精准脱贫的致富之路。在三五九旅80年前开进南泥湾进行屯垦之后,这被称为南泥湾的二次开发。

  延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杜金根2019年9月起兼任南泥湾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他到任后,在网上看到一篇游客题为《破旧的南泥湾》的文章,文中对南泥湾“有点闭塞,有点停滞发展,当官的和老百姓都没钱,于是就这么耷拉着……”的描述深深地刺痛了他。

  杜金根说,游客的感慨说明,过去南泥湾的开发水平和它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是不相符的。“游客是爱南泥湾的,才会这样说,我想在南泥湾二次开发建成后,找到这位游客,让他再来体验不一样的南泥湾。”

  据介绍,为了在二次开发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南泥湾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坚守生态底线,转变产业发展思路,推进第一产业围绕旅游业调结构,第二产业围绕旅游出产品,第三产业围绕旅游抓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

  就这样,南泥湾人扛起新时代的老镢头开始了新的创业。“我们就是要以南泥湾精神进行南泥湾的二次开发,实现南泥湾大发展。”杜金根说。

  全域旅游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建设中的南泥湾湖羊基地(南泥湾镇供图)

  为了守牢生态底线,守护南泥湾的绿水青山,5年来,南泥湾开发区共关停油井10口,恢复稻田1500亩、植被509亩、修复湿地330亩、建设荷塘125亩,林草覆盖率达到87%以上。

  2016年,南泥湾镇各行政村成立了农村经济股份合作社,收出村民川道土地,然后以每亩每年900元的价格流转给延安南泥湾集团公司,截止目前,全镇流转土地超过5000亩。2019年12月,依托村民流转的土地所建设的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正式通过验收,这也是陕北地区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这个公园的建成如同一个巨大的孵化器,不断孵化出特色民宿、特色餐饮、农耕体验等新的经济业态。

  另外通过招商引资,中兵集团、华润集团、北大荒圆米集团等100多家企业也和南泥湾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深度参与到南泥湾的红色小镇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中。一批主题鲜明的旅游项目,如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文创小镇、运动休闲小镇、文化村、房车营地等旅游综合体正在加紧实施,全域旅游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土地流转之后,农民既有了土地流转费用,又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有了两份收入。村民钟亮明与合作社签订了承包合同,建起了一个小游乐场。他说:“现在不种地了,我们已经把土地给流转出来,现在办水上乐园比以前好的多,成立合作社也有统一的管理,以前思想太保守,现在的日子过得好多了。”

  数据显示,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建档立卡户的脱贫模式,培育农家乐、乡村民宿等实体经济92个,优先解决就业488人。其中,像侯秀珍那样直接从事红色培训的就有100多人,人均月收入3000元。

  “这里正在成为理念最新、业态常新的新型产业开发区。”南泥湾镇党委书记黑学良说。

编辑:郭倩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南泥湾的二次开发:扛起新时代的老镢头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