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与青春的对话】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边防官兵与清华学子共话使命担当

来源:央视网 | 2021年05月06日 10:48
央视网 | 2021年05月06日 10:48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这是“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对广大青年的深切勉励和殷切期望。这两天,四位来自喀喇昆仑的边防军人走进清华校园,与同学们畅谈报国志向,共话使命担当。

走进清华大学,志愿者为来自喀喇昆仑的官兵讲解学校的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位于校园西北角的西体育馆是志愿者着重介绍的地点之一,就在半个月前,习主席在这里发表重要讲话,希望同学们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无论是喀喇昆仑边防一线,还是水木清华朗朗校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都是新时代青年共同追求的目标。而让官兵们没有想到的是,相隔千里的高等学府里,也有一群即将分配到部队的的特殊战友——清华大学联合培养飞行学员班的学员。固定滚轮、旋梯,这些飞行训练器材,让陆军出身的指导员钱生旭和战士李鸿博忍不住跨界尝试一番。

新疆军区某团指导员 钱生旭:这个晕得比较舒服一点,相对高原来说。高原缺氧呼吸比较急促,给人感觉有石块压到你的胸口一样,这个就是稍微有点晕。

新兵遇到老班长,自然有很多问题要请教。从提升训练成绩的途径,到加强自身体能的方法,官兵结合岗位特点,悉心做出解答。在参观宿舍的过程中,学员们的“床头文化”引起了军医路俊霞的兴趣。

陆军第947医院军医 路俊霞:铁血军魂,狱火百炼,一朝终展锋芒。

1935年,清华地下党支部书记、中文系四年级学生蒋南翔,执笔起草了《告全国民众书》。号召全国大众联合起来保卫中华民族,以血肉和头颅换取光明和自由。今天,新时代的清华学子把喀喇昆仑卫士请上了时事大讲堂,赓续爱国奉献的传统,激发永攀高峰的动力。

这4名官兵驻守的地方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的雪域高原,他们和战友们时刻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很多战士才十八九岁,在父母的眼中还是孩子,却已担负起了守卫祖国疆土的重任。指导员钱生旭为师生深情地念了几段沉甸甸的文字,它们是连队战士亲手写下的遗书。

新疆军区某团指导员 钱生旭:亲爱的爸妈,当你们看到这封遗书时,你们的儿子已经在天上看着你们了。如今,儿子也是你年轻时的样子,已经成为一名边防军人,守卫着国家的领土。我的内心更加坚定,对死亡的恐惧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因为我热爱这片土地,我热爱我的国家,我热爱身上的军装,我更加热爱自己是一名边防军人。

对祖国的热爱,化成一条坚实的纽带,让青年人跨越千里,相聚一起。而对于这些用生命守护民族尊严的战士,清华学子用一封封写给他们的书信,表达内心的崇敬之情。

清华大学学生 刘充:西部边陲,喀喇昆仑。过去人们包括我在内,对它的印象都仅局限于恶劣的自然条件,同时又有壮丽的自然景观。但是现在我们知道那里还有一群你们这样的铁血将士,还有一种动人的戍边精神,更有一条我们祖国的生命之线。你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着这条线,你们的事迹感染着所有的人,更激励着更多有志青年投入部队,投身边防。我在这里向你们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

讲述故事、分享体会,官兵们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不少惊喜,这颗特殊的石头就是一份来自雪域高原的礼物。

陆军第947医院军医 路俊霞:这是麦吾兰他们所驻守地方的一种特殊的石头,他们叫“石蛋”,我给他取了一个特别魔幻的名字,叫“昆仑龙珠”。我们边防军人会把他驻守地方的石头送给他最重要的人,刚好我说来到清华了,你们这些高材生拿去研究一下,这也是从我们的国土、最天边的国土拿过来送给你们。

清华大学学生国旗仪仗队队员:护卫国旗,报效国家,是我一生的担当。清华大学学生国旗仪仗队向边防战士们致敬。

清华大学退伍老兵:清华大学退伍老兵时刻听从党的召唤,和戍边英雄一样,若有战,召必回。

把最天边的国土送给最重要的人,把最诚挚的敬意献给最可爱的人。这场青春与青春的对话虽然短暂,但却将戍边官兵与莘莘学子的心紧紧相连。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在“五四精神”的引领下,新时代的传承者必将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编辑:刘洁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青春与青春的对话】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边防官兵与清华学子共话使命担当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