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云木:公园城市里的“幸福”工程师

最美人物 来源:央视网 A-A+

央视网消息:城市是现代人类文明的重要沃土,在蓬勃发展的今天,一面是车水马龙,另一面可能是污染、压力和冷漠……自从2015年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一尊重五统筹”的要求,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蓝图已然清晰。

俯瞰今天的成都,左边是中心城区和双流国际机场,右边是东部新城和天府国际机场。位于市中心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推动着城市格局向“一山连两翼”的方向发展,将自然生机和活力汇入城市绿网。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伴随着建设公园城市的时代要求应运而生。作为管委会的“初创人员”,邓云木见证着这个全球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从“一张白纸”绘起。

邓云木

“它是工作,更是一份民生工程”

硕士毕业以后,邓云木放弃了在北京的工作,回到了家乡四川,开始在成都市龙泉驿区政府办工作。几年下来,从经济到党政工作,邓云木已经在成都市区县多部门学习锻炼。

2017年4月,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实施“东进”战略,推动城市跨越龙泉山向东发展,开辟第二个主战场,延伸出新的时代脉络。那时正在区人大办公室工作的邓云木,毫不犹豫地加入到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的启动工作及相关机构的筹备工作中。

“我觉得做这个工作特别有意义。”他说。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不仅可以推动城市跨越龙泉山发展,而且从民生角度来看,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生态工程,用邓云木的话概括,就是“生态惠民”。

“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2018年2月,“公园城市”的理念在这里首次被提出,这成为“宜居城市”成都的新考卷。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在城市发展中重申“生态价值”,这是工业时代下理解“城市”一词的超越和革新。不论是成为公园城市示范区还是第一次在成都市建设这样大的公园,对邓云木来说都是一个新的理念和工作。这个未来全球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公园城市的“绿心”,需要一切从零开始。

从理论研究到机制创立,从生态恢复到价值转化,邓云木和同事们在全国首个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中,转动着公园城市这张从“首提地”到“示范区”的名片,未来世界的模样在这个城市渐渐有了轮廓。

从零开始的一千平方公里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打造涉及规划、国土、建设、农林、水务、交通、金融、文旅等多个领域,这些似乎和邓云木以往的工作并不相关。如何让曾经生态状况堪忧的龙泉山在三年之后变成公园城市的“大动脉”,对他和初创团队来说,这是一篇“大文章”。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不只是种树造林的设计规划,还涉及多个方面的浩大工程,需要和规自局、水务局、公园城市局、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交通局等部门加强沟通并协作完成。为了保障项目顺利开展,邓云木和团队成员在管委会成立初期就主动加强与相关市级部门的合作。

虽然是从零开始,但使命感和责任感让整个团队全身心地投入开展调查研究。邓云木从国土规划到生态景观都进行了新的学习。同时,很多植物学、生态学领域的专家也都加入进来,对龙泉山的地质、土壤、水源、气象、生物多样性和历史文化等做了课题研究。1275平方公里的龙泉山脉在成都段涉及5个区县,在规划初期,仅仅是摸清楚基本情况就有124项工作成果。

邓云木和管委会团队

除了理论上的研究,制定顶层设计的政策意见,理顺相应的体制机制也是公园建设的重要部分。管委会成立不久,邓云木和初创团队牵头制定了《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管理工作职责分工方案》。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的意见》和《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保护条例》也在2019年正式印发实施。

为了打造全球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他们创新工作模式,开展了国内首个城市森林公园项目的国际咨询。在全球60个联合体的102家法人咨询机构中,遴选出6家联合体,由其中一家单位牵头把好的方案整合融入城市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中。面向国内,邓云木所在的初创团队与中科院、国家林科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合作,定期进行主题交流分享。

邓云木说,许多子项目都需要实地考察完成。龙泉山造林地块破碎且分散、地势较陡,人工造林难度大,于是管委会牵头组织了龙泉山无人机飞播造林试验项目。无人机飞播作业区域比传统技术更精准,但是依然需要大家对各个播区出苗情况进行踏勘。

在办公室,邓云木和同事们都常备着运动鞋,有时候到山上去考察基本情况,出去就是一天。龙泉山成都段从南到北大概90公里长,车开不进去的地方就徒步进行。预防治理夏季泥石流、滑坡,冬春季节森林火灾等问题都是城市森林公园建设的重要课题,遇到干旱时最是需要他们上山落实苗木的浇灌。

“公园城市是可感知、可阅读的”

邓云木介绍,目前市公园城市局正在推进“五绿润城”行动。对他所在的管委会而言,就是聚焦城市“绿心”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

邓云木和初创团队曾经辗转芬兰、英国等多个国家公园学习考察。通过借鉴低成本的景观打造手法,在这个面积达1275平方公里的山脉上,打造出了丹景台等重要景点。“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公园城市它不仅有很多的绿色,单一的生态好,它还应该是色彩丰富的,有生态价值转换的,是可感知、可阅读、可体验的公园城市。”他说。

在龙泉山,曾经荒凉的丹景台区域,如今也有了响亮的名字——“城市之眼”。作为成都市的网红景点,日均流量可以达到2万人次。站在丹景台,就能俯瞰三岔湖、天府国际机场还有东部新区地标式的建筑,在这里能感受到整个成都市和东部新区欣欣向荣的发展。

丹景台景区

问到邓云木5年后的打算,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要继续推进公园城市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因为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觉得我们要以最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久久为功,坚持不懈地去推动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为老百姓为子孙后代造福,为成都在全球体系中寻找自己的准确定位贡献力量。”

下一阶段,管委会将继续抓好整个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生态恢复和增绿增景工作,推动一些示范性的项目建设。比如今年即将落地的公园城市龙泉山国家储备林项目、国土空间绿化试点、熊猫之窗等,通过项目带动产业发展,今年也会有产业规划同步出台。在保护条例的指导下,邓云木和团队正在进一步研究,整个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区域中哪些必须保护、哪些要控制性管理、哪些可以开发以及相关的政策办法。

如今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从北到南穿越的5个区县,每个地方都有游玩的景点。金堂的玉皇山、油橄榄产业基地、浮云牧场,青白江“我的田园”,龙泉驿区的民宿,天府新区的空中栈道,东部新区的丹景台、新希望种子乐园等,正在成为未来公园城市中多重价值转换的新支点,推动着成都向“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的空间结构转化。

城市和自然不是二元对立的,它们可以是“指向”相融、一同发展的。就像作家刘醒龙在书中回忆城市中的公园——“譬如早晨要去的公园,譬如傍晚要去的公园,譬如假日要去的公园,还有其他一些譬如相爱了、譬如忧伤了等等都要去一去的公园……”邓云木期待着,这座“公园城市”里的人可以在这里找到生活的答案,体会公园城市的幸福美好。(文/陈诗文 校对/娄郝)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