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刘安,平安的安”,当了一辈子“片儿警”的二级英模

最美人物 来源:央视网 A-A+

央视网消息:从警34年,在警察刘安的心中,蒲黄榆第二社区始终是他放不下的“家”,自二十多岁跟着师傅第一次下片儿开始,他便再没有离开过这里,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如今,距离刘安突然离世已经过去一周,蒲黄榆一里、四里一如往昔般平静,正像他生前希望的那样。

走在小区里,仿佛下一刻就能遇见一个匆匆而来的身影;仿佛下一秒家门被敲响,一打开便看到那张微微笑着略显腼腆的面庞……

“您觉得刘安这一辈子值吗?”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们都说不值,因为他每一天都在为这个社区忙碌,很少顾及自己的生活。

而他的徒弟、熟悉他的同事和战友们却斩钉截铁地回答:“值!作为警察,他活得非常精彩!”

安心

刘安管辖的蒲黄榆第二社区是1958年建成的老旧小区,曾经和刘安共事18年的社区原党委书记徐长秀介绍说:“刘安刚来的时候,社区盗窃案件高发,小区环境也不好,基础设施老化,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矛盾纠纷也不少。”

随着对辖区的了解,两件事儿慢慢“压”在了他的心上、逐渐成了他此后30余年的全部……

刘安通过走访得知,一里和四里都是开放式小区,人员混杂出入,是盗窃案件高发的主要原因。他首先着手转变小区的管理模式,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但是,小区改为封闭式管理需要不少经费,他一方面找社区解决,另一方面自己多方联系。刘安磨破了嘴皮子、跑“断”了腿,动员了辖区的一家企业捐资,又和施工队一起买材料、安装安全门和护栏,协调社区雇用了保安,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建起了巡逻队。就这样,一里、四里各类案件发案数直线下降,成为远近闻名的“平安社区”。

刘安正在入户开展工作。

小区的治安慢慢好转,居民们对刘安也热络起来,这也坚定了他为辖区百姓多办实事儿的决心。他根据社区老年人多的特点,选择适合老年人的宣传方式,在社区设立“平安之声”广播站,自掏腰包在辖区安装了六台扩音器,每天两次播放政策解读和安全防范知识。

刘安与他的广播站。

为了弥补广播宣传的不足,他先后创办《平安之声报》、开通“平安之声”QQ群和“平安之声”微博,让居民随时随地了解社区警情信息。

刘安在向居民发放《平安之声报》。

近几年,他还和居委会一起建立了反诈防诈宣传微信群,线上开展反诈宣传,收集案件线索。

“我们一里、四里在治安上特别让人放心,就连自来水公司入户查水表,居民们都会给刘安打电话问问有没有这回事儿,才给开门。”社区居委会主任宋文凯介绍,“手机上接到推销电话、短信,也会询问刘安,所以我们社区老年人上当受骗的几乎没有。”

舒心

“一里、四里社区是老旧小区,有住筒子楼的,还有几户人共住一套房子的,邻里纠纷比较多。”回忆起给居民们解决下水道堵塞问题的经历,徐书记不无感叹,“大概1999年开始,社区下水道老堵,严重影响居民们的生活,我和刘安就得协调清污车过来疏通下水道,一折腾就是半天。”

“开始的时候一年通两次,后来越来越严重,从一个月两三次到一周两三次再到后来每天两三次,我跟刘安就为了通下水道这件事儿整整忙了17年!直到重新铺设了管道,才算从这件事儿里解脱出来。”

刘安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开展工作。

协调清污车进小区清污的过程中,暴露出小区停车难的问题,为此,刘安就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做居民们的工作,协调相关部门,拆除了上百个私搭乱建的菜棚子、填上私挖的地窖,清整出了不少空地。在刘安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小区不仅有了自己的停车场,还为困难户和失业人员安排了看管停车场的工作,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居民们都说:“小区干净整洁了,大伙的幸福感就上来了。”

刘安在社区开展工作。

2001年,老旧小区没有物业,居民家里水电煤坏了,都要找刘安和居委会解决,考虑到人少事儿多,总有无法及时处理的时候,刘安就和徐书记商量,招募社区里会修水电、修管道的居民成立了“学雷锋岗”,免费为小区群众提供帮助。经过十年的发展,“学雷锋岗”从最初的20多人,一下子扩充到有100多人参与的“警民学雷锋爱民服务团队”,下设理发、爱心车队等10个小组,解决了残疾群众和孤寡、空巢老人的生活和就医接送问题。

 “警民学雷锋爱民服务团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期间合影。

自2000年以来,为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住房条件,北京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工作意见和实施办法,逐步加快了危旧房改造的推进步伐。蒲黄榆社区作为北京市建成比较早的老旧小区,也被纳入到危改的计划范围之内。危改工作涉及居民的切身利益,家家户户的情况又千差万别,在推进中难免产生一些矛盾。为了把这些矛盾化解在基层,一有纠纷,刘安随叫随到,给居民们解释、做工作。

2019年国庆节期间刘安在与辖区老人交谈。

“危改工作推进得比较顺利,每次提起这事儿,我师傅就特开心。”刘安的徒弟、蒲黄榆派出所民警卞兆宾说,“这几年,我师傅为了能尽快推进,多方协调、化解矛盾,受了不少累,但从没抱怨过,他说他就是群众和政府之间沟通互信的纽带,这事儿必须得干好。”

暖心

别人有困难就得帮,是刘安从小到大一直坚守的人生信条。

1983年刘安参军后,有一次,他了解到小战士于汉伟的父母双双病倒,急需医药费,刘安当即把自己平时攒下来的津贴塞到了于汉伟手中。

1994年,丰台分局组织第一批希望工程捐资活动,已经是蒲黄榆派出所民警的刘安,一下子捐出了400元钱,还与河北魏县白枣林小学一年级新生连贝贝结成了帮扶对子,又额外给孩子寄去了两个月工资……

刘安与被捐助的孩子们的合影。

自从当上警察后,刘安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来,对父母照顾得少,1997年、1999年父母相继离世,未能在父母身边尽孝成了刘安最大的心结。也因此,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他把对父母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社区的孤寡、空巢老人身上。

刘安送老人去医院。

刘安刚刚接管蒲黄榆一里、四里时,81岁的孤寡老人冷大妈就找到他,说自己的自行车丢了,刘安找遍了社区也没找到。冷大妈有严重的类风湿病,关节变形到只能靠骑自行车外出活动,刘安就干脆掏钱给冷大妈买了辆新车,第二天就给冷大妈送了过去。也就是从那天开始,刘安精心照顾冷大妈的起居,一直到冷大妈92岁去世。冷大妈也认下了这位警察儿子,在人生最后的几年里,冷大妈几次要把房产赠送给刘安,都被他婉言拒绝了。

刘安帮助老人修理自行车。

“刘安有爱”,这是小区居民们对刘安最普遍的评价。因为爱,从警34年,他相继帮助过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老人70多位,资助、救助孤儿、困难学生28人;因为爱,他让社区的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用陪伴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慰藉了一个又一个孤寂的心灵;因为爱,他在孩子们人生的至暗时刻投射出一束束希望的光,让他们不因困顿而彷徨,不因贫弱而不前。

在刘安的字典里,仿佛没有“自己”这两个字。

他资助需要帮助的人,经常自掏腰包购买广播器材和安防器材;他曾通过竞聘考上了副所长,可社区群众的眼泪和恳求把他留在了社区民警的岗位上;他工作34年,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居民们都能在小区里见到他,有事儿了给他打电话也随叫随到。

刘安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值勤。

刘安2019年兼任蒲黄榆第二社区党委副书记后,社区警务工作开展得更便利了,但他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

2020年疫情期间,作为社区党委副书记的刘安毅然冲在战“疫”第一线。“每次我们去小区门口值守,我刘叔都站在最前面。”居委会工作人员贾璐璐说,“有时候社区的工作人员靠前站一点儿,他都把我们扒拉到他身后。”

刘安在辖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蒲黄榆一里、四里老人多,占到了居民总数的70%以上,为此,刘安始终坚持社区民警必须“口勤、眼勤、耳勤、手勤、脚勤”。他每天深入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对居民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建立了3000余本工作台账。慢慢地,这些信息在他脑子里形成了一幅“地图”,谁家养了什么狗,他都能很快说出来。

进入新时代,很多社区民警在开展工作中都增加了科技含量,但是在刘安的辖区,老年人对电子设备接受得慢,微信都不怎么使,遇到有事情要通知、要提示的时候,刘安依然坚持着他的“五勤”工作法。

“我师傅总说,和群众打交道,要注意方式方法和细节。”卞兆宾的这段回忆,也得到了居委会宋主任的证实:“有一次,他来居委会看有人情绪不好,就跟我说,情绪不高就调整一下,别带到工作里,影响到居民就不好了。”也正是因为这样,刘安从来没跟群众,甚至是一起共事的社区工作人员红过脸,更没流露出不好的情绪来。

“几年前,刘安在新闻上看到外地发生了校园安全事件,特别着急,第二天就调集辖区的保安员到学校门口看护孩子们上下学。”居委会宋主任回忆。

后来,为了稳固这股力量,刘安广泛招募志愿者,推行“校盾计划”,组建校园秩序自防队、周边秩序整治队、涉校违法犯罪打击队。通过开设校园安全课堂,建立起维护校园安全的屏障。

刘安在辖区小学开展校园安全教育。

刘安为社区作出的努力,大家都如数家珍,但每一件看似平平无奇的小事背后,都蕴含着“取舍”,取的是群众的利益和感受,舍的是自己的生活、时间甚至是健康。

刘安在辖区开展消杀工作。

在一次闲谈中,刘安对自己的大徒弟、蒲黄榆派出所第二警区队队长魏建东说:“咱干社区民警的,如果不能为群众做点儿实事儿,那就白干了!”或许,这个认知来自儿时曾当过兵的父亲的教诲,来自人民警察职业赋予的责任。这份坚持,慢慢沉淀在刘安的心底,随着岁月的沉淀,从一种追求,变成了底线,促使他不计得失地给予,促使他忘我地投入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用一生去证明自己心中的向往:我是人民的警察!

即便是获得了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的荣誉后,刘安也未曾动摇过自己恪守的初心和信仰,而这种坚持换来的是群众对他的无比信任。

刘安和辖区老人们在一起。

“我师傅其实做的事儿都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儿,但他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他颠覆了我的想象,让我们这些新一代人民警察直观地看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义,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人民警察的价值所在。”卞兆宾回忆起师傅来不无感慨,“如今我下社区,要想让群众允许我入户,报自己名字不行,都得自我介绍说我是‘刘安的徒弟’才可以……”

刘安的生命戛然而止在五十五岁,他用守住的初心、不曾停歇的步履,诠释了人民警察的忠诚与信仰,也因此获得了辖区群众最深厚的情感回报。(北京市公安局政治部 秦雯)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