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许鸿飞:充满信心和干劲 促进艺术与乡村产业融合

来源:央视网 | 2021年03月05日 13:38
央视网 | 2021年03月05日 13:38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去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经受住了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在抗疫方面艰苦奋战,取得了历史性的成果,足以载入史册。”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在京开幕,在现场听了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感到心潮澎湃。在走遍全球20多个国家、走过全国数十个乡村后,他今年的提案再度聚焦乡村,发挥文化艺术的传播作用,促进艺术与乡村产业的融合,推动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在会场,我能明显感受到委员们的心态都很好,大家很兴奋,充满信心和干劲。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我们都很珍惜这次的会议,珍惜大家在一起交流的机会。”他感到,近年来,两会愈发简朴,每个环节都体现着“实实在在”,委员们交流的主题就是干活、做事。他介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当天开了个碰头会,讨论的话题就是大家如何为人民群众做点实事。

  去年就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发挥文化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等开展专题协商,针对优化营商环境、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等重点问题调研议政,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认为,这些都是政协委员们最关心关注的问题,根本目标就是增进大团结大联合,着力凝聚智慧力量。

  在畅谈履职一年间的所想所感时,许鸿飞委员表示,“收获满满,对艺术与乡村振兴结合的体会更深了”。在去年(2020年),他提案“艺术助推乡村振兴,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并以实际行动积极探索:先后在全国各地的乡村举办十几站雕塑百村展,创作了不少富有农村气息的雕塑作品,有的作品记录和歌颂扶贫开发的实践,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例如,在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采风调研的过程中,他发现东乡刺绣是非常有特点的,就以东乡刺绣为主题创作了一件名为“东乡绣娘”的作品,通过雕塑作品向社会展现东乡刺绣这一民间艺术。此外,东乡刺绣还被融入时装设计中。《东乡绣娘》等多件作品在各种场合的展出呈现,就为城市敞开了一扇感受各地乡村风情文化的“窗口”。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本世纪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文件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是文件中重要的关键词,也是接下来应探索的。

  成为这届全国政协委员的第四个年头,今年他再次提交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相关提案,聚焦产业与艺术的融合发展,倡议充分发挥文化艺术的传播作用,打造乡村特色品牌,从而推动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深入乡村的展览和调研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新的创作想法,艺术作品与乡村田园环境互动产生的化学反应是意想不到的,感觉作品是从大地中生长出来的,很灵活。”许鸿飞认为,进入新发展阶段,艺术家应当更多让创作和作品回归乡村,回归田野大地。既有可能激发创作灵感,充分发挥文化艺术力量,使乡村振兴的发展内涵更加丰富,打开新局面。同时,也要主动“走出去”,以具备原创性的、能够切实反映中国民众生活幸福感的优秀作品为载体,走进世界主流文化舞台,更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通过对全国几十个乡村进行调研采风,我深刻感受到目前乡村发展已经产生很大变化。”他认为,对于乡村发展而言,人才培养很重要,文化艺术作品“下乡”能够对乡村下一代的艺术启蒙产生很好的效果。通过文艺作品带动乡村振兴,体现乡村的自然生态之美、生活情调之美,让更多人参与到乡村建设中,带动乡村发展,逐步缩减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发展距离,也体现出当代艺术家的责任与担当。户外雕塑展能受到村民的欢迎,其实也证明村民生活需要艺术,需要这类接地气的艺术作品,只是之前生活环境中很少见到。

  “目前阶段,我认为乡村要实现持续性发展,需要多关注和挖掘每个乡村的地方特色,包括乡村的文化旅游产品和农产品,都需要有针对性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品牌。”他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现代乡村产业建设应当在充分挖掘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加大文化、艺术、设计、包装等方面的推广力度,通过艺术家、企业家等多方合力,共同打造乡村特色IP,帮助乡村现代化产业更充分挖掘、展现地方特点,有针对性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营造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助力乡村振兴之路行稳致远。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将一如既往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把报国之志、为民之心和履职之能结合起来,在新征程中展现政协委员的新担当。”他最后强调。

编辑:黄佐春 责任编辑:刘慧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全国政协委员许鸿飞:充满信心和干劲 促进艺术与乡村产业融合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