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遍全网的“老少年”刘西拉:无问白发,只问热爱

最美人物 来源:央视网 A-A+

央视网消息:“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这两天,一个平均年龄75岁的合唱团,用一曲《少年》让全网沸腾。他们挽起衣袖,激情演唱,灵动活泼,意气风发。

老人们把人生唱进音符,融入沉淀的岁月,直抵人心。这支合唱团来自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成员们都是清华大学理工科的毕业生,将青春岁月奉献给新中国建设的征程。光阴荏苒,曾经的学霸已白发苍苍,但是网友们却说,他们的眼睛里满是光芒,看到这些爷爷奶奶,就看到了少年。

合唱团的团长,是今年已经81岁高龄的刘西拉,任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作为领唱,刘西拉嗓音浑厚、中气十足,俨然一位风度翩翩的老艺术家,完全可以看出一代“风云学长”的风采。

“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

1957年,刘西拉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成为那个年代的“天之骄子”。1981年,国家选送留学生出国,刘西拉获得了公派普渡大学土木系读研的机会。在美留学期间,刘西拉的研究和学习相当出色,获得了美国土木工程学会(ASCE)的结构研究奖,而且是唯一获奖者。“这份荣誉是对我学习研究的肯定,更是对我们中国留学生的肯定。”如今回想起来,刘西拉依旧十分激动,“当时,我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对于祖国的教育充满信心。”

回国后的刘西拉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任职,数十载岁月匆匆而过,刘西拉为国家培养的研究生,很多都已成为知名的研究院或设计院的总工程师,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几十年来,刘西拉获得过不少来自国内外的奖项,但对于真正的荣誉,他有自己的定义。刘西拉成长在一个教师家庭,他的父亲是中国药科大学的终身教授。父亲的会客间里一直挂着一幅字,写的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家庭的熏陶让刘西拉感悟到: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的。在刘西拉看来,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喜悦莫过于教育出一批能为自己民族的强盛奉献终身的学生。耄耋之年仍未下讲台,他仍然在为这份“喜悦”坚守。

除了《少年》,刘西拉还在网络春晚的舞台上指挥合唱团清唱了一首《祖国不会忘记》。他说:“我们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努力了一辈子,就是希望祖国不会忘记我们。”真挚的话语饱含深情,令亿万网友为之动容。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西拉身上的艺术气质,源于一生对小提琴的热爱。9岁时,刘西拉便在上海学起了小提琴。在清华大学就读时,他是管弦乐队首席。留美期间,刘西拉发现美国人对于中国音乐还停留在“哀哀戚戚”的刻板印象上。于是,他趁机在美国校友面前先后演奏了《新疆之春》《新春乐》等曲目。一则曲目胜过千言万语,美国校友从刘西拉的演奏中重新认识了正在不断崛起、飞速发展的新中国。

用网上的流行语来形容,刘西拉完全算是一名“被学术耽误的音乐家”。因为年轻时更渴望的是精于学业并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中,对艺术的满腔热爱被他悄悄地隐藏起来,一直到了该安享晚年的年龄,才又重新开始燃烧。

在刘西拉的组织下,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于2008年诞生。现如今,在这个艺术团里,年龄最大的成员今年已经91岁,年龄最小的也有61岁。几十年前,他们离开清华园,怀揣梦想,投身祖国各地建设中,曾经辗转奋斗,最后安居在上海。艺术,让这群已到古稀之年的老人们走到了一起。每次练习,老人们风雨无阻,自发地欢聚一堂,用歌声、用乐声表达着自己澎湃的心声。

对于这次《同一个少年》的走红,刘西拉倍感意外,也很开心。刘西拉希望更多年轻人能从他们“高燃”的演唱中感受到一股朝气,既是他们当年的青春力量,亦是如今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活力。

尽管演唱的是一首时下的流行歌曲,但在刘西拉看来它却与许多老歌有共通的地方。比如歌词中的那句“Never never give up Like a fire”,就是他还读书时课本里面讲的“让生命燃烧,而不是光冒烟”这句话。从那个时代到现在,我们已经走过很长的一段路,唱的是好几代不同的歌,“但中国人在各个歌里面都吟唱的一个意思,那就是不忘初心。”刘西拉说。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