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在武汉,杨鹏经历了很多第一次。
第一次穿成人纸尿裤;第一次自己把头发理成“四不像”还很自豪;第一次坐专车和战友唱着《我和我的祖国》去上班;第一次戴手套戴到手指麻木,双手发白脱皮;第一次带着患者一起跳舞、练八段锦;第一次工作时衣服全湿、眼镜全是雾、憋到缺氧,依旧坚持6个小时,马不停蹄,精疲力尽;第一次可以只看到防护服下的一双眼睛,就能清楚分辨彼此;第一次体验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并肩作战……
“每一个第一次过后,都让我收获成长,也让我更加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有多重。对于山西监狱援鄂医疗队医护人员、山西省阳泉第二监狱医院监内外科护士长杨鹏来说,55天的援鄂经历,是从未有过的,也是终身难忘的。
欢迎援鄂英雄杨鹏凯旋
“军人退伍不褪色”
出生于1983年的杨鹏是一名退役军人,2000年他应征入伍,退伍后工作于矿山应急救援大队,自2012年10月转岗投入阳泉第二监狱监内医院护理岗位监区一线工作。
2020年的岁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杨鹏自告奋勇封闭在矿区,承担医疗物资的筹备、整理、运送和疫情信息收集整理、上传下达等工作,以备应对疫情防控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
2020年2月,接到山西省组织医务人员自愿报名支援武汉的通知后,杨鹏主动请缨,写下请战书:“医疗前线是战场,疫情面前我们是战士,在这个危难时刻,在祖国最需要医护人员之时,我想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凭借过硬的业务能力,经过层层筛选后,杨鹏作为山西省司法行政系统援助武汉医疗队队员驰援武汉。
杨鹏出征武汉
来到武汉,经过紧张而短暂的防护培训后,杨鹏和医疗队战友们迅速投入到昼夜奋战的护理工作中。
杨鹏所在的医疗组每班次4人,共负责160个病人,他被安排担任康复三科护士长。进驻方舱第一天,他就与同事一道熟悉病人的情况。在晚上值班的八九个小时里,核对医嘱、发放药品、测生命体征、测氧饱和度,他和同事们马不停蹄地忙碌着。因为有些病人在不同的方舱,他们就不停地上下楼层来回跑。
在护理文书办公室用餐的杨鹏和同事们(右二)
“平时熟悉的工作,现在穿着防护服干竟然是如此的不易。”杨鹏说。
在家就有肠胃炎毛病的杨鹏,出征前妻子叮嘱最多的就是要按时吃饭,按时吃药。可到了武汉后,由于环境的改变,穿脱防护服后的不适,让他有些水土不服。但为了不影响工作,当班前他除了吃药不吃任何食物,不喝一口水。坚持几天下来,杨鹏的嘴里已经长满了口疮。在与妻子视频时,看到消瘦了许多的杨鹏,妻子疼在心里,泪水湿润了眼眶。杨鹏总是轻描淡写地安慰妻子说:“我没什么,这不还省得减肥了吗?”
对新冠患者进行静脉釆血的过程中必须与患者面对面接触,感染的风险极高,杨鹏面对一次350名新冠患者的采血检查总是身先士卒。护目镜因佩戴时间长出现了雾气,又不能用手调整,他只能用水珠滑落下来的瞬间快速穿刺,将血液采集好。在杨鹏和5名医护骨干的共同配合下,仅仅用了4个小时,他带领的采血突击组就圆满完成了采血任务。
身穿防护服的杨鹏(右一)
最好的礼物
“疫区每天都在发生着感人的故事,而我也在这一天又一天的工作中,汲取着来自同事、战友以及病人的关心关爱,感受着他们的积极乐观。”杨鹏说。
每次为患者护理,给他们测体温、指脉氧,做静脉穿刺时,大家都会说“谢谢,辛苦你了”“山西来的啊,那么远,太辛苦你们了”……每当这时,一股股暖流便会涌上杨鹏的心头,所有的难受、辛苦都转化为了坚守下去努力工作的动力。特别是在患者们自发为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唱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感恩的心》的那一刻,杨鹏的护目镜模糊了,这一次不是因为汗水,而是泪水。杨鹏说:“这是我到武汉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令杨鹏印象深刻的还有一次抢救。一天夜班,在伏身急救一名因疼痛而情绪行为失控的女性患者时,杨鹏的防护服被抓破。但他没有停下,而是冒着被传染的风险,紧紧握住患者的手,与其他同事合力稳住患者,通过安慰她深呼吸等方式,使患者转危为安。第二天,患者见到杨鹏后非常感激:“谢谢杨大夫救了我一命”,边说边要跪下,杨鹏急忙拉住她说:“别这样,这是我的工作,你们能够早日康复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感谢,我们一起努力、加油。”
“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员”
驰援武汉的逆行者们(左数由前及后第三为杨鹏)
“有人说我们是英雄,可我不这么认为,我也和大家一样,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员,只是我们的岗位不同。”杨鹏说,援鄂经历将在他的人生烙下深深的印记,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9月8日,杨鹏出席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荣获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并受大会表彰,是阳泉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医疗工作者。
“这份荣誉沉甸甸的,是党和人民对我的认可,是大家对我的信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我会倍加珍惜这份荣誉,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哪里需要我,就到哪里去。”杨鹏说。(文/王璐 校对/娄郝 素材由司法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