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重庆)科学城全景。
央视网消息(记者 何川)中梁山、缙云山东西相伴,长江、嘉陵江南北合抱——在重庆,这一“两山夹两江”形成的西部槽谷区域,便是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所在地。
9月22日,“2020网媒重庆行”记者一行深入这座以科技为魂,承担重要历史性角色的新城进行采访。
西部(重庆)科学城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新城所在的西部槽谷,有“向西联动渝西、辐射川东”的突出区位优势、“两山夹一谷”的优越地理条件。目前,重庆市以高新区作为西部(重庆)科学城规划建设的战略平台,正加快建立西部(重庆)科学城一体化建设发展机制,西部(重庆)科学城规划区域范围涉及北碚、沙坪坝、九龙坡、江津、璧山5个区。其中,重庆高新区直管园是西部(重庆)科学城的核心区。这一区域,拥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试验区、国家级高新区、西永综保区等多块“金字招牌”,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教资源集聚。
在生产空间上,西部(重庆)科学城将规划构建“一核四片多点”的空间结构。
“一核”,即重庆高新区直管园,是集聚基础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功能的核心引擎,将集中力量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四片”,即北碚、沙坪坝、西彭—双福、璧山四大创新产业片区,主要承担教育科研、高端制造、国际物流、军民融合等功能;“多点”,即以创新创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等为支撑,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空间体系。
目前,西部(重庆)科学城正在规划南北通达、东西畅联的城市交通体系。
新城将拓展四向联通大通道,向西串联成渝,形成成渝高铁、成渝中线高铁双通道,加密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联通亚欧;向东联结长三角,强化沿江高铁双通道,链接亚太;向南连通粤港澳,共建共享西部陆海新通道,对接东盟、非洲;向北联通京津冀,融入京昆大通道,通达蒙俄。
同时,新城还将打造铁公水空联运大枢纽,规划“两主四辅”客运枢纽。其中,成渝中线高铁设科学城站,东接江北机场;成渝高铁引入金凤站,东接重庆东站,西连重庆第二机场,形成高铁“双枢纽”与“双机场”高效联动格局;规划“一主三辅”货运枢纽,充分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欧班列“双起点”作用。
在完善城市交通体系方面,新城规划了“五快五普”的轨道网络,实现槽谷中心30分钟通达南北;城市道路公交线网覆盖率100%,公交站点3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100%;推行“小街区、密路网”规制;构建“全龄友好、四季友好”的慢行交通体系。
西部(重庆)科学城,将坚持“科学之城、创新高地”的总体定位,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新引擎,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的改革开放先行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区。
“经过前期发展,目前西部(重庆)科学城在重庆已培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千亿元级、先进制造五百亿元级、大健康和高技术服务2个百亿元级产业集群。”重庆市高新区改革发展局局长徐秀霞接受采访时说。
目前,西部(重庆)科学城仅重庆直管园范围内已建立13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集聚了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13个博士后站分布在不同企业,研究领域包括无线通信、云计算、生态岩土、硅基光、肿瘤细胞免疫新技术等。目前,新城正在加速建设超瞬态物质科学实验装置、中国科学院重庆科学中心、中铝高端制造研究院等高端研发平台和实验室,吸引各类科技创新型企业从东南沿海地区进入西部。
为了引进和留住人才,重庆还提出为博士后发放“重庆英才服务卡”,让他们按规定享受个税减免、休假疗养以及学术交流、住房保障等多种服务。
与此同时,毗邻重庆的四川省成都市也在与重庆共建西部科学城,围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研院所建设制定了相关规划。四川成都也公布了关于支持西部科学城建设的人才行动计划。四川省提出,到2025年将建成5个左右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区,形成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并谋划打造新型卫星互联网,打造大科学装置集群。科学城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赋能,正以‘一城多园’模式推动成渝地区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加快形成平台共建、资源共享、项目共促、政策互通、成果共享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合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西部(重庆)科学城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将坚持‘科学之城、创新高地’的总体定位,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争取成为继‘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