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何建华:经济特区进入创新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新阶段新境界

来源:央视网  |  2020年08月28日 11:06
央视网 | 2020年08月28日 11:06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央视网消息(记者 谢博韬 刘亮):近日,“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组织专家、记者走访了位于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谈及此行感受,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何建华表示,“观感非常震撼”,他认为,有些经济特区事实上已经超越了经济的概念,而是进入了创新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探索实践治理现代化的一个新阶段、新境界,希望能够在这方面继续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 何建华:

  40年前,南方的深圳、珠海、汕头,包括我们即将去的厦门,开启经济特区建设的序幕。我们这一路走过来,现在已经走完了广东的三个经济特区,此行的观感是非常震撼的。

  第一是经济特区40年建设的卓著成果。从整个特区的外观形态来看,特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深圳在改革开放之初,只有不到3万人,现在人口规模都要超过2000万,变成了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从原来一个小渔村,到现在高楼大厦林立;从原来的“逃港地”,到现在深港合作、吸引有梦想的香港人前来创业的一块福地。深圳原来是先行先试,也就是作为经济特区在消除贫困这一点上要先行先试,探索如何先富起来,深圳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个人认为,现在深圳不仅可以跟香港比较了,在北上广深里,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也是进入了“无人区”。现在深圳又进入了先行示范,基于我个人观察的一个结论,由先试到示范,表明这座城市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价值意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本来的先试,为了消除贫困、解决“如何富起来”的问题,现在要示范,就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针对如何推进特大型现代化城市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问题取得经验。

  就我个人观察来看,作为一座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深圳已具备了大都市治理的一切要素,同时又是一座新兴的大都市,所以没有过多的历史负担。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事业上,它负担是比较轻的。同时它可以先行,作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我们看到深圳先行以后在地方立法、商事制度改革、营商环境、企业创新、人才吸引等方面都进行了试验,可以说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上进行了全方位的试验。我个人认为,作为经济特区,深圳事实上已经超越了经济的概念,而是进入了创新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新的境界,如果深圳能够在这方面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那么经济特区示范引领作用的价值和意义就在更高层面体现出来。

编辑:田雨棣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何建华:经济特区进入创新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新阶段新境界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