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牛”带三地 阳信县谱写跨省扶贫协作新篇章

来源:海报新闻  |  2020年08月17日 20:25
海报新闻 | 2020年08月17日 20:25
原标题:一“牛”带三地 阳信县谱写跨省扶贫协作新篇章
正在加载

  山东阳信县、青海祁连县、内蒙古科右中旗三地因牛结缘,三地的贫困群众因牛脱贫,演绎了一段一“牛”带三地的故事。

  作为中国第一“牛”县的阳信县,发挥肉牛产业先发优势,通过产业扶贫带动全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架起与内蒙古科右中旗、青海祁连县异地扶贫协作友谊桥梁,一头小小肉牛,助力三地脱贫,让扶贫协作、民族团结事业迈向了更广阔领域。“牛县牛企联内蒙”工作得到习近平总书记、黄坤明部长批示肯定;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阳信调研期间,给予阳信“中国第一‘牛’县的确牛”的高度评价。

  牛县牛企联内蒙古

  今年5月1日,内蒙古科右中旗首个肉牛交易市场——鸿安现代肉牛交易中心开市,开市当天肉牛入场量达7306头,当日交易1716头,交易额过2000万元。该中心是山东阳信县一家肉牛企业投资建设的,是阳信县与科右中旗异地扶贫协作的一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异地扶贫协作,推进多方力量参与扶贫。阳信县在自身脱贫攻坚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在中宣部精心指导与大力支持下,聚焦“吃生态饭、做牛文章、念文旅经”工作思路,立足阳信县先进屠宰加工技术、广阔销售市场,结合科右中旗天然牧场丰富、繁殖母牛存栏量大、肉牛养殖成本低等优势,从阳信优选亿利源、鸿安两家国内肉牛行业领先企业入驻科右中旗,把一家一户的传统散养繁殖母牛方式,变为养殖合作社或嘎查集体经济托管养殖,带动广大农牧民通过“粮改饲”玉米种植、肉牛养殖实现增收脱贫。根据科右中旗地域南北狭长320公里 、处于不同三个积温带等生产实际,提出中、南部开展“禁牧舍饲”及北部“ 轮牧补饲”的养殖方式。示范引导广大繁殖母牛养殖场、户加快品种改良步伐,推行奶牛补贴保险+犊牛商业保险模式,从而保证建档立卡贫困户政府补贴母牛繁殖增收,提高牛肉品质,增加肉牛养殖效益。

标准化养牛

标准化养牛

  通过建设牲畜交易市场、数字化牧场、肉牛冷链深加工等项目,带动科右中旗20个嘎查集体经济、200家合作社和1万余养殖户发展肉牛养殖,全旗肉牛存栏量达到26.5万头,同比增加15%,肉牛良种改良率达50%以上。加强对科右中旗产业带头人队伍建设,确保每个有贫困户的嘎查村至少配置1-3名产业指导员,实现了产业指导员对贫困户的全覆盖 。2019年4月,科右中旗顺利取得脱贫摘帽,1.7万名贫困人口通过产业精准施策实现脱贫。

  千牛万羊进山东

  畜牧业是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的支柱产业,祁连的藏牛羊是“吃着虫草,喝着山泉水长大的”。但是由于祁连不便的交通环境,藏牛羊销售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自山东省对口支援青海省海北州以来,阳信县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动政府和社会两股力量支持海北州畜牧业发展的部署要求,直面祁连县牧民优质肉牛缺乏销路的现实,县委、县政府多次前往祁连县考察对接,积极支持建设“州有高原示范园 、县有示范区 、镇村有示范点 ”的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生产体系,帮助建设舍饲半舍饲暖棚150余个,帮助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00多人次,选派19名畜牧专家到现场挂职、讲学、指导。

  2016年11月7日,经过40多个小时、近2000公里的长途奔波,海北州首批100头牦牛和1000只藏羊活体运抵山东阳信借箭牛业发展有限公司,拉开了海北州“千牛万羊进山东”的帷幕,阳信县帮助海北州销售牛羊肉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性进展。通过开展“千牛万羊进山东”活动,组织借箭、福安等肉牛屠宰加工企业与当地达成藏牦牛、藏系羊等活畜收购意向,购买的牦牛、藏羊每斤价格高于当地收购价3元左右,给当地牧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近年来,累计收购青海省藏系羊65万余只、藏牦牛2200余头,销售收入达4亿元,带动鲁青两地农牧民增收5000余万元, 有效解决了青海省藏牦牛、藏系羊销路不畅的问题,为当地牧民脱贫奔小康实现了增收途径,为祁连县成功脱贫摘帽贡献了阳信力量。

  今年4月5日,以“千牛万羊进山东”创新援青模式为背景的电影《牛王》在阳信开拍,深情诠释了“ 魅力牛县、爱洒祁连”的援青精神。

  庖丁解牛有新篇

  肉牛产业是阳信县的一大特色产业。作为全国畜牧百强县、全国农业标准化肉牛示范县、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县,阳信县聚力做优600亿级绿色肉牛产业集群,举全县之力打造中国第一“牛”县,全县肉牛屠宰加工企业达76家,涌现出众多的现代“庖丁”,年屠宰能力120万头,屠宰量列全国县级第一位,形成了“饲草种植——犊牛繁育——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餐饮连锁——皮革制造——牛骨雕刻——牛副产品生物科技研发——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绿色循环产业链。

阳信县标准化养殖场

阳信县标准化养殖场

  作为全市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县区之一,阳信县聚力写好产业振兴与精准扶贫结合文章,创新实施“土地流转 、订单种植、企业务工、合同养殖、牛肉托管、合作养殖”六大扶贫模式,荣获农业农村部畜牧业司“中国畜牧产业扶贫优秀模式”。

  一是订单种植脱贫模式。引导实施“粮改饲”肉牛企业与贫困村签订青贮专用玉米订单种植回收协议,亩均增收300元,全县25家养殖企业合同收贮5.8万亩,增收1740万元。由养牛企业兑付种植补助,帮助贫困户脱贫,累计发放补助资金174万元,带动940名贫困人口脱贫。

  二是企业务工脱贫模式。积极协调规模以上养殖企业优先吸纳贫困户到养殖场或屠宰场打工, 实现“ 收入固定,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带动贫困人口726户,1235人,年收入15000元以上。

  三是合同养殖脱贫模式。采取“ 赊小收大、赊瘦收肥、赊母收犊 ”的 模式,引导肉牛企业将犊牛、肉牛、母牛赊销给贫困户,签订回收协议,实现养殖脱贫,共有165户贫困户签订了赊养协议,每户每头牛年可增收3000元。

  四是买牛托管脱贫模式。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企业担保和政府支持货款 、贷款贴息等方式获得买牛资金,由企业代养牛,利润分成,共为贫困户代养肉牛1056头,受益贫困人口352人。

  五是合作养牛脱贫模式。成立肉牛养殖合作社,与肉牛龙头企业签订养殖回收 协议,由合作社统一种植青贮玉米、统一购牛、统一防疫 、统一销售,实现贫困户增收脱贫。广富、借箭 、亿利源等多家龙头畜产品公司相继开展了合作养牛方式,发展社员300余户。

  六是土地流转脱贫模式。贫困户将土地流转给肉牛龙头企业发展“粮改饲”养牛,农户通过土地出让金增收实现脱贫,带动全县“粮改饲”收贮8万亩。

  阳信县立足实现村集体与群众双增收 、扶贫与扶志相结合, 创新打造“牛县优品”消费扶贫电商平台,开设镇店10个、村店854个、户店135个,精选牛羊肉制品等152款特色产品上线销售。2018年底,该县省定重点贫困村全部达到脱贫标准,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

编辑:陈平丽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一“牛”带三地 阳信县谱写跨省扶贫协作新篇章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