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抱好“金娃娃” 生活大变化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  2020年08月13日 11:17
光明网-《光明日报》 | 2020年08月13日 11:17
原标题:宁德:抱好“金娃娃” 生活大变化
正在加载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光明日报记者 张亚雄 张斐晔 马跃华 高建进

  多上几个大项目,多抱几个“金娃娃”。牢记嘱托的福建省宁德市,近年来接连引进宁德时代、上汽宁德基地、青拓、中铜、宁德核电等企业。在这些行业“巨无霸”“独角兽”的带动下,闽东的社会经济发展形成腾飞之势,人民群众快步走向幸福又美好的小康生活。

  而就在30多年前,宁德还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一度被列入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山区。为了摆脱贫困,宁德发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精神,埋头苦干、久久为功,闯出了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小康之路。

  下党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在下党,千万别把猪养得太肥!”追忆往昔,今年73岁的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人王光朝老人感慨不已。

  “以前路难走,去一趟县城得花好几个小时。”王光朝说,那时的下党人,出村买卖东西靠的是人挑马驮,一走一整天,运不出山的大肥猪就意味着换不来钱。“我们就像井底蛙、笼中鸟,看不到天,也飞不起来。一直到路修通后,乡亲们才看到了外面的大世界。”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种地,到后来卖茶叶卖农产品,再到2017年在改造后的祖屋开办“幸福茶馆”,王光朝和家人一步步摆脱贫困走向小康生活。

  “这几年,村里的路越修越好,来下党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多游客都想品尝一下我们茶馆的解暑凉茶、绿豆汤。”王光朝说,这里的手工茶很受大家欢迎,去年茶馆净利润就达到5万元。随着茶馆知名度越来越高,网购的消费者也日益增多。他告诉记者,虽受疫情冲击,但今年线上订单的快速增加,茶馆的营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不久后,进乡公路扩建工程即将完工,我们下党人一定会迎来更美好的生活。”

  如今的下党,人气旺,商机多。“定制茶园”的扶贫新模式,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而引进文创产业的新业态,也让这里迎来新机遇。今年5月,7名年轻的文创工作者来到下党,办起了下党乡首家文创园,并开设了油画工作室。他们围绕下党的山水、人文、特产等资源,开发文创产品。

  中午时分,“下党的味道”餐馆里人头攒动,人气十足。正值暑假、在餐馆帮忙的福建师范大学大三学生王玲艳告诉记者,这家店是父亲王菊弟和几位村民合资租房开办的特色店面。这几年,来下党的游客越来越多,很多外出打工的下党人都回到了村子,经营起民宿、餐馆等,收入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太不容易了!看到下党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真心为他们感到自豪。”来自闽西龙岩市的游客李女士和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旅游心得,“以前就听说这边的路很不好走,过得很苦,没想到现在这里建得这么好、这么美。”

  “下党的变化是干出来的,下党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作为亲历下党30多年巨大变迁的见证者,退休以后当起“难忘下党主题馆”讲解员的下党乡原党委副书记刘明华感慨不已:“我想在这个岗位上,把总书记‘三进下党’的故事,把下党乡牢记嘱托、埋头苦干的故事,讲好、宣传好。”

  从“寂寥的滩涂”到富裕的生活

  “曾经的龙珠村,交通不畅,经济落后,很多青壮年都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宁德福安市湾坞镇龙珠村村民曾志伟告诉记者,以前家里主要靠栽种水果维持生计,住的是祖辈传承下来的土房子。一家7口人,日子过得很艰辛。

  随着宁德市引进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拓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投资建厂,情况慢慢有了转变,工厂对本地人实行优先招聘,很多村民可以就近进入工厂上班,经济收入有了很大提升。一些从本地走出去的人才也选择回到宁德工作生活。

  “宁德地处大陆黄金海岸线中段,曾被称为我国东南沿海的‘黄金断裂带’。”上汽集团乘用车福建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魏浩波告诉记者,宁德海阔港深,有着被誉为“世界不多、中国仅有”的大港——三都澳。然而,由于交通不便等历史原因,宁德沿海的很多地方都是一片“寂寥的滩涂”。发展工业,抱来几个“金娃娃”,一直是当地老百姓的一大愿望。

  魏浩波表示,宁德时代拥有全球领先的电池技术,具备世界级的动力电池生产制造能力。而上汽整车的落地也将极大带动该产业集群的纵向发展,上汽等企业和宁德时代的强强联合,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更加容易产生“聚变”效应。

  “2018年从大学毕业后,我进入青拓集团旗下的福建鼎信科技有限公司工作,成为一名工艺技术员。目前我们的家庭平均年收入已经超过了20万元。”曾志伟说,“现在,我们整村都搬进了幸福安置小区,住上了新房子。村里的老百姓逐渐富裕了起来,走到哪里脸上都带着笑。”

  知名企业进驻、本土企业成长壮大,一方面吸纳了本地人才回乡就业,另一方面也让不少外来人才走进宁德追逐梦想。在上汽宁德基地,从事汽车销售的27岁河南小伙禄海涛告诉记者,2013年从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他先后在郑州、上海工作,最后来到上汽宁德基地。

  “我们的平均月收入有五六千元左右,如果业绩好,最高月收入能达到1万元以上。”禄海涛表示,宁德很适合年轻人发展,为年轻人搭建起了多元的成长空间。谈及对未来的打算和想法,他说:“我觉得宁德将来还会发展得更好,所以正在筹划买房,并让家人来此定居。”

  “碧海蓝天,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

  乘船前往宁德市霞浦县七星村的养殖示范区,沿途碧波万顷,规模化养殖网箱星罗棋布。在七星村“海上牧场”,养殖户们向记者讲述了碧海蓝天带来的致富故事。

  金色的夕阳下,57岁的养殖户黄宗容向网箱中撒下饲料,成群结队的鱼群浮出水面竞相争食。黄宗容是七星村加椅自然村村民,从1995年起就开始从事海上养殖,目前网箱数量已超过600口,养殖着大黄鱼等名优产品。“靠海吃海”的他,已经将家里的几个孩子全部送进大学。

  作为福建省10个渔业重点县之一,霞浦县域内海洋鱼类达700多种,滩涂生物300多种,有着得天独厚的海洋渔业资源,而大黄鱼则是这里的主要水产。

  由于从事海洋养殖业较早,霞浦人依靠大海逐渐摆脱贫困。但因当地海域使用规划相对滞后,“无度、无序、无质”的海上养殖现象曾一度让这片富饶的海域面临危机:养殖所用的泡沫浮球成为海漂垃圾、海水无机氮等检测因子长期超标、澳内海域水质变为四类或劣四类……

  “以前很多养殖户都是高密度养殖,鱼苗出现病害的情况比较多。遇上台风天气,大家都很担心网箱够不够结实,也很担心鱼能不能卖得出去。”七星村村民、霞浦县宏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董祖说。

  为了改善海域生态环境,促进海上养殖业的现代化转型和沿海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自2018年7月起,宁德市强力开展大规模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工作,推动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清退禁养区渔排,升级改造养殖区和限养区标准渔排,清理废旧渔排22.05万口、海漂垃圾6.92万吨、泡沫浮球456万个……通过整治与改造,当地养殖状况得到根本改善,重现碧海蓝天、渔舟唱晚的海湾美景:塑胶养殖设施不仅抗风能力强,而且增加了养殖水体、提高了海水水质、提升了产品品质;海洋生态景观和生态环境也明显改善,对海洋生态环境最为挑剔的“海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近两年来在这片海域多次出现。

  “新型渔排很稳固,现在就是遇上台风天我们也不怕了。”黄宗容说,目前自己的养殖区域的养殖设施已经全部换成新型渔排,预计今年卖鱼的利润可以达到100多万元。

  而在继续做大做强海上养殖的同时,当地人也一直在思索能不能拓宽致富门路。“霞浦七星村海域是天然的避风港,海水非常干净。在搞好养殖的同时,我们也一直在思考能不能发展第三产业,为这片海域上的子孙后代开辟新的业态。”董祖说,为了试水渔旅融合,今年4月前后,20多栋房、46张床位的“海上民宿”在养殖地点建了起来,目前已投入试运营。

  “碧海蓝天,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谈及未来,董祖有着清晰的规划: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霞浦50多万人民,近30万都是靠海生存,海洋经济占比非常大。“发展海洋经济、海洋文化、海洋科技,霞浦人在家门口就能实现致富梦想,迎来更美好的小康生活,我们有这个信心。”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13日 01版)

编辑:赵晋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宁德:抱好“金娃娃” 生活大变化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