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女教师刘芳:背对光明 一路奔跑

最美人物 来源:央视网 2020-08-06 第1220期 A-A+

央视网消息:“狗熊,枪,枪,狗熊,猎人,枪”,满欢声笑语的教室里传来嘹亮而干脆的声音,这位正在以俏皮生动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们授课的老师,就是2019年获得“最美奋斗者”称号的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的语文老师刘芳。难以置信的是,脸上洋溢着乐观笑容、倾心授课的她竟然是一位盲人。

虽然双目失明,刘芳却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三尺讲台上坚守了近30年,在背后支撑她的,是她对教师职业不变的初心与热爱。

启蒙时立志 以教传大爱

1993年,刘芳从贵州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因为自幼受教书育人思想的熏陶,她如愿进入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成为一名语文老师。

初进校园,刘芳满怀信心和激情的内心像是被泼了一盆冷水——学校当时就只有两个篮球场,有一个雨棚搭建的简陋的食堂,学生和老师都蹲在地上吃饭。更棘手的是,这里的学生大都是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家长的关爱与管束,对学习的热情也不高,这成了刘芳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

在一次次家访中,刘芳对“贫困教育”这一课题开始了思考并产生了执着的热忱。

“慢慢地去了解孩子,然后理解他们,这样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刘芳用因材施教的同理心掀开遮盖在孩子心上的厚重帘幕,让因物资匮乏,却渴求知识的孩子的心灵窗口渐渐明朗开阔起来。

  盲人女教师刘芳的语文课堂 来源:央视网

“看得见的苦难不叫苦难,跨过它”

1997年,刘芳被查出患有视网膜色素变形这一不可逆的痼疾,视力逐渐衰退。这时她还不满26岁,工作四年,结婚两年,儿子才八个月大……这一如晴天霹雳的“炸雷”几乎要瓦解掉刘芳原有的生活。

有一天,因为看不清楚讲台的边缘,刘芳在课堂上写板书时不慎跌落讲台,被前排冲上来的学生一把拉了起来。缓过神来,刘芳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现实——因为急剧下降的视力导致教学工作不便。她上课时会出现把书拿倒的情况,即使贴近看,教材上“语文”两个字也只是两团黑影。“我想我最大的伤感就是‘语文’这两个字给我的,一个人实现了梦想,然后有一天这个梦想要飞走的时候,你是不是觉得很痛苦?”刘芳说。

这个坚韧的姑娘没有屈服,她激励自己:“看得见的苦难不叫苦难,跨过它。”

为此,刘芳把教案备课内容刻画在脑海中,课堂上依旧活灵活现地呈现教学内容。她针对语文课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进行教学方法创新,例如评改作文课,她以学生朗读作文的形式代替办公室独自批改,当场点评,趣味十足,独树一帜的教学方法不仅深受学生们欢迎,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她的学生中曾经有三个成了当地语文中考状元。

超出常人的意志力和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像一束光,让刘芳那双被黑暗笼罩着的眼眸开始有了光亮。

与现实和解 转型不忘初心

此后,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又一次给刘芳敲响了警钟,急剧下滑的视力导致她无法继续从事一线教学工作。2006年,刘芳主动办理了残疾证,开始了对事业转型的思考。

由于内心细腻又有一定心理教育课程的理论基础,2007年8月刘芳自告奋勇担任起了白云三中心理辅导老师。她悉心地为孩子们建造了一个答疑解惑的 “精神树洞”,咨询室也从最初的门可罗雀逐渐成为孩子疏解心事的不二选择。至今,刘芳在校累计完成三万余次的心理辅导课程,帮助了上万个“花骨朵”,呵护着孩子们脆弱又丰富的隐秘心情,当初四十平米的“芳芳聊天室”也正式被当地教育局命名为“刘芳工作室”。

为让更多人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呼吁壮大农村教育队伍,刘芳将心理教育领域的研究拓展至校外。近年来,她通过讲座、励志报告、电台节目、小说等多种形式,提供心理疏导与排解,对贫困学子进行救济帮扶,也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了农村教育队伍中。

一路走来在黑暗中趔趄摸索,刘芳背对光明,却正点亮光明。荣誉纷至沓来,刘芳获得“时代楷模”“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教师”“最美奋斗者”等称号,她的故事也被多人知晓。“荣誉对我来说,是爬山涉水、千辛万苦之后,在路边看到的别人看不到的那片风景。很美,但是你带不走,另外还有后来人。”

“一条河在地面奔腾时是一条河,在地下流淌时还是一条河,最后他们都奔向了大海。在那里他们的灵魂是平等的。”这是刘芳在小说里写下的话。 (王璐/文 李英卓/校对)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