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美不能变”,他是施工现场成长的“工人教授”

最美人物 来源:央视网 A-A+

央视网消息:夜幕徐徐降临,夜空下,他们登上巡检的列车,每一台设备、每一米导线、每一颗螺丝、每一个节点的异常情况都逃不过他们敏锐的眼睛。

1

窦铁成,他与铁路建筑打交道已经40年了。40年间,他收获很多荣誉,而他的名字也早已被大众所熟知。

当我亲手修建的一个个变配电所成为优质工程,把强大的电流送到接触网上的时候,我感到了幸福;当我们修筑的一条条铁路、公路,地下铁道列车把南来北往的旅客平安送回家中团聚时,我感到了幸福。”

如今,“幸福”一词成了窦铁成口中的高频词。

不间断地学习

早年间,窦铁成响应国家号召插队落户于陕西洛河边的一个农村。

1979年通过招工考试,23岁的窦铁成成为铁一局电务处一名电力工人。他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暗自下定决心,“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和技能”,立志要成为一名好电工。

1980年,窦铁成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参加中铁一局电力培训班学习的机会。这个梦寐以求的机会令他倍加珍惜,每天晚上,窦铁成都是第一个走进教室,最后一个离开。星期天,别的同学都回家了,或者结伴出游了,他却一头扎进教室,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凭借这股子钻劲,7个月培训结业的时候,他拿了电力内外线考试的最高分。

3年后,窦铁成满怀信心来到京山压煤改线和京秦线之间的沱子头变电所,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变配电施工。望着近5指厚的各种图纸和两层高的变电所大楼,他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自己的那点知识根本无法应对。但是倔强的他告诫自己:“再难的知识,只要一点点啃,一点点琢磨、分析,总能悟出个道道来。”于是,窦铁成白天干活,晚上把自己关在备用调压器房里,对照专业书籍,一张张图纸、一条条线路、一个个节点地分析解读设备如何安置、电缆怎么走。施工期间,他把加起来近5指厚的七套各类不同技术图纸齐齐地画了一遍。最后,工程不仅顺利完工,还获得了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1 

为了能提升学习电力知识及施工技术,在工资不高、生活不宽裕的情况下,他先后花了近万元购买《高等数学》《电工学》《电磁学》《电子技术》《电机学》《钣金工艺》《钳工技术》《机械制图》等技术书籍,利用工余时间进行自学,并向身边的工友、技术人员甚至徒弟请教。40多年的工程生涯里,窦铁成边学边干,累计写下了90余本20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笔记里密密麻麻印满了他奋斗成长的足迹。在年复一年的学习中,窦铁成的理论功底日渐扎实。

劳动永远最美

在秦皇岛南站、煤码头工地,冒着海湾的严寒大雪,他总结了一套高寒气候下变电所施工的宝贵经验;在京珠高速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这个被国际上称为“最具挑战性”的项目上,他以过硬的理论功底和高超的技术,发现并纠正了进口设备的错误,“洋专家”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在祁连山脉乌鞘岭隧道,他和队员在冻土上挖沟,超时空布线,为企业追回损失近700万元。

“时代在发展,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再也不用像我们年轻时那样辛苦了,但不管怎样,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作风不能丢,劳动光荣、劳动美丽的信念不能变,劳动永远是最美的。”

虽然窦铁成成为全国的“名人”,但他依然保持工人本色,着一身简单的工装,背一个黑色的双肩挎包,就这样奔波在施工一线。在交出一个又一个精品工程的同时,窦铁成主动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身边的工友。

1

窦铁成的徒弟遍布海内外。他不无骄傲地告诉记者:“我现在带的徒弟不计其数了,还带了几个研究生和留学生呢。”

在中国中铁一局遍布全国的铁路、地铁电务施工现场,随处可见的是一张张窦铁成的巨幅照片。照片中,窦铁成黝黑的面庞长满褶子。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被人尊称为“工人教授”。“自己就是个工人,只有在火热的施工现场,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只有把所学知识奉献社会,人生才有价值。”(部分内容来自中国中铁一局)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