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评丨一轮明月照古今 千年家国两相依

来源:央视网  |  2019年09月13日 11:19
央视网 | 2019年09月13日 11:19
原标题:
正在加载

走过春天的播种、夏日的耕耘,又是收获的时节。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炎黄子孙自古朝耕暮耘、晨炊星饭,胼手胝足、勤劳奉献。因此,月圆的中秋,从来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心中一个温暖的节日。这个节日,赞美了耕耘,庆祝了丰收;这个节日,唤醒了乡愁,呼唤着团圆。

1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亘古不变的一轮秋月,见证着中华大地数千年文明的延续,见证着一代代中国人对团圆的共同祈盼。“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望着“天涯共此时”的明月,家中的妻儿思念着常年远征的丈夫,戍边的战士怀念着魂牵梦绕的故土。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国家有光明和苦难。家国两相依,家庭的命运总是与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前途紧紧相连。国家安定统一,家庭才能幸福团聚。
 
今天,祖国的和平安定让我们远离动乱、战争带来的离别之苦,便利的交通和发达的信息通讯缩短了我们和远方亲人的距离,可是,中秋团圆却依然是我们心中永恒不变的愿景。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我们又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唱诵给牙牙学语的孩子。同这种血脉亲情一样,我们寄于圆月的家国情怀也饱经岁月的洗礼,一脉相承地流传下来。
 
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一家仁,一国兴仁”,千万家庭的好家风,才能带来全社会的好风气。孝老爱亲、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家庭是每个孩子的第一个课堂。淳朴的乡风民俗,严正的祖训家规,中秋不仅是走亲访友,聚餐赏月,更是谆谆教诲,句句箴言。
 
“每逢佳节倍思亲”,远在异国他乡的海外同胞,每逢中秋,心中更是会涌动起对祖国的思念,升腾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没有乡愁的土地是贫瘠的,没有乡愁的国度是苍白的。季羡林先生在《月是故乡明》中写道“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童年的梦境,家人的牵挂,故土的温热,就像风筝线一样,无论飞得多远,只要轻轻一拽,我们就会回来。
 
每一个中秋佳节,我们不仅会想到自己的亲人,更会想到那些节日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的人们,守卫祖国的边防战士,枕戈待旦的消防官兵,列车员、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快递小哥……我们也会想到那些不能与亲人团圆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我们的幸福和团聚,来自个人的奋斗,也来自别人的守护;让小家团圆,是个人的责任,也是国家的使命。2019年,更多非户籍人口能在城市落户,更多孩子能在父母身边学习和成长,更多人有了温暖的家,易地扶贫搬迁让村里的老人离子女更近……这个中秋,有了更多团圆、更多欢聚。
 
中秋过后,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喜庆时刻。今夜皓月当空,国人举头共赏。当我们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时候,心中流淌着的,不仅有对生命的哲思、对亲人的挂念,更有对国家长治久安的真诚祝愿。因为热爱家庭,我们更加感恩社会;因为热爱祖国,我们更加奋发图强。中秋月照亮了家国情,团圆梦也连着中国梦。

编辑:薛姚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精彩图集
正在阅读:央视网评丨一轮明月照古今 千年家国两相依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