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光银:治沙是毕生事业 40多年让“沙窝窝”变“金钵钵”

最美人物 来源:央视网 2019-3-28 第964期 A-A+

 

央视网消息:被称为“大漠赤子”的石光银,3月25日晚登上《新闻联播》,他的治沙故事同榆林治沙造林的伟大壮举,成为“爱国情 奋斗者”专栏推出的开篇之作。

狼窝沙是石光银1985年承包的5.8万亩荒沙中“最难啃的硬骨头”,风沙肆虐、十年九旱,石光银的“治沙战役”首先在这里打响。

三战狼窝沙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一场大的风沙,可以把新入地的种子吹得颗粒无存,把茁壮的秧苗吹得秆断叶无,要么就是把庄稼都埋进了沙子。就算是一般的年景,地里的庄稼也要种个三四茬。除此之外,因为沙丘的移动和风沙的侵害,茅庵草舍没几年就会被沙子湮埋,村里人只得无奈再建宅第、另起炉灶,我记得光我们家就搬过九次。”

石光银从小在沙窝里长大,饱尝风沙之苦。从20岁担任生产队长开始,他便带领群众投身于治沙事业中。1984年,石光银积极响应国家的土地承包政策,带领六户村民一头扎进了狼窝沙。

石光银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所有人都住在荒漠中用柳条和塑料布搭的棚子里,吃的是从家里带来的硬到啃不动的干饼子,喝着沙坑里盛出来的水,实在干不动了就一人喝上二两酒,借着酒劲儿坚持干活。在治沙过程中,还会不时遇上沙尘暴,风暴经常就把人刮跑了,他们就得赶紧停下来去找人。

第一年,遭遇了十余次大风,风蚀沙埋,栽上的树苗90%被毁;第二年,大伙儿又干了一个春天, 80%的树苗又被风沙毁掉;1988年春,石光银带领群众第三次奋战狼窝沙,以“障蔽治沙法”为指导,在迎风坡画格子搭设沙障,使沙丘不流动,在沙障间播沙蒿、栽沙柳固定流沙,在沙丘间地栽植杨柳树,使得树苗成活率达到80%左右,“三战狼窝沙”也最终取得胜利。

“沙窝窝”变“金钵钵”

  “治沙已经成为我一生唯一要干的事业。只要我一天不死,我就要植一天的树,我的儿孙也要把这件事情继续下去。”

为了使治沙能长久地坚持下去,石光银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联合农户治沙”的农民治沙公司。治沙为脱贫,脱贫再治沙。石光银要“向沙漠要效益”。

这几年,由于生态向好,许多山区的贫困户移民搬迁到了这片曾经的“沙海”。石光银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林草经济和畜牧产业,走出了一条集荒沙治理、休闲旅游、苗木培育、畜牧养殖等产业于一体的综合发展之路,让1500多户农户受益。

石光银先后办起新兴林牧场、千头良种奶牛养殖场、纯净水厂、月牙湖旅景点、脱毒马铃薯良种组培中心、千亩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千亩日光温室葡萄园、千亩樟子松育苗基地等10多项经济实体,把治沙与致富紧密结合起来。

还在定边镇十里沙建起了移民新村,帮助他们植树造林,种菜种粮,发展养殖业,带领他们走出了贫困。公司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荒沙小学、光银希望小学,解决了十里沙村及周边适龄儿童上学难的问题。

“2019年还是要大干一场。”石光银在沙漠里挥汗四十年,耕耘大半生,让不毛之地变成生态家园。如今,榆林的治理沙化面积还在持续扩大,全境2000多万亩的沙漠屏障守住了家园,也守护着春天,现在他们又有了更高质量的绿色发展目标——那就是努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