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一扇隐蔽的大门,我推门一看,一个温暖的世界向我张开了怀抱。"如果一定要用语言来形容他第一次走进祖国内地的感受,或许这就是最接近真实的描白。
1984年春晚,张明敏凭借一曲《我的中国心》一夜之间家喻户晓,那一夜,这首歌连同他的名字一起沸腾。
“洋装”和“中国心”的强烈反差,唱尽了中华民族的苦难历史,“长江”和“黄河”的民族烙印引起了中华同胞的强烈共鸣,同时也唤起了经历过战乱年代世界各地华人共同的家国情节。
那一年,中英联合声明签字落笔,香港将归。
也是那一年,28岁的张明敏第一次认真感受祖国这片辽阔的土地。"汽车很少,自行车很多,行人全是灰蓝色的中山装。"在他的印象里,1984年祖国的首都,是个非常大的但却很不现代化的城市。
20世纪80年代,彼时的香港已经腾飞,金融、房地产、贸易、旅游业迅速发展。而内地改革开放才刚刚起步,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人们对未来的感知更多的是迷茫和空白,甚至还有担忧。
那个时候,内地歌曲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流行音乐,仍属于"文革"之前的群众抒情歌曲与80年代中期流行歌曲之间的一种过渡体裁。如今被奉为经典的李谷一的《乡恋》在那时被仍批为"低沉缠绵的靡靡之音",人们对流行音乐向往而又抗拒。而远在珠江彼岸的东方之珠——香港,已经完成了粤语流行音乐发展的最初10年,整个歌坛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群星争辉的繁荣景象。
张明敏(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首次参加央视春晚之前,二十多岁的张明敏已经在香港音乐界斩头露角,小有名气。在台湾流行音乐大举涌入香港之时,他因演唱《爸爸的草鞋》等校园民谣而备受欢迎和追崇。"当时的唱片销量已经超过了300万张",声音略微高了一度,嘴角轻轻上扬,眼睛慢慢望向了窗外,对于这个数字他记得格外清晰,那些年青春火红的时光仿佛在这几秒钟内被全部唤醒。
彼时荧屏上的张明敏,一头具有标志性的蓬松齐耳卷发和方形金属边框眼镜无不洋溢着那个年代热烈的青春气息。
时间是个橡皮擦,把白天擦成黑夜,把少年擦成白头。
如今,真实遇见,已过花甲之年的他,一身米黄色中山装更见庄重沉稳。丝缕白发一不小心便会露了马脚,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浅浅斑点,却未带走眼睛里闪烁的点点光芒。随意落座,他平易而近人,言语之间,他活泼而深刻。
那时的他,本可以在香港一路顺风顺水,在人潮欢呼的簇拥下走向事业巅峰。然而人生总是有很多突然闯入的意外,让你在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中渐渐认识这个世界。
当你归来 未必全是温情和善意
谈起那年春晚,他感慨无限。"说实话,接到春晚剧组邀约时,我是非常犹豫的。"在当时内地和香港发展巨大落差的特殊背景以及错综复杂的政治背景下,对于尚且没有太多人生经历的他来说,犹豫是非常本能和正常的反应。在询问了唱片公司的老板、音乐老师和很多朋友之后,大家的意见基本一致,就是希望他不要去内地演唱,认为没有发展前途。
那个时候改革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从城市到农村,每一处土地都在悄悄发生着喜人的巨变。但是,香港大多数人关于内地的认识还停留在落后与封闭的想象中。
一个多月后 ,他做出了选择。而母亲,则是他人生路口最重要的导航者。
"妈妈对我说,你是用普通话唱的歌曲,应该去听众最多的地方,歌迷在哪里,你的方向就在哪里。"对于他的犹豫,身为印尼华侨的母亲给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答案,也给了他更多的自信和从容。
作为第一个进入内地演唱的香港歌手,彼时的张明敏无疑为两地文化交流带来了更多惊喜和期待。然而热闹是别人的,却与他无关。
告别鲜花掌声和欢呼雀跃的人群,再次回到香港已是春节后。"那个时候的我,在香港好像成了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忆及往事,他偏着脑袋若有所思地停顿了一下,轻轻耸了耸肩,微微摊开双手,有点无奈。
在内地一曲成名,回到香港后,事业和工作却开始受阻,指责的利剑和诋毁的冷雨纷纷对准了他,一些歌迷对他的行为有所不解,索性倒戈,这是他意料之中的结果。在这个有着一百多年殖民历史,从小就唱英国国歌的地方,很多华人有"家"的意识,但对"国"的概念却非常模糊。短期事实证明,当初身边朋友反对的顾虑似乎有一些道理的。然而站在今天回望过去,母亲的认识显然更有远见。
1988年,他为第十一届亚运会集资筹款,历时一年多,走了26个城市,开了154场个人演唱会。(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彼时,两地往来不便,沟通不畅,当时张明敏这个名字在祖国内地究竟有多么火,至今他也没有特别明显的感受到,只是记得后来春晚剧组的工作人员联系他说有很歌迷多寄给他的信,开玩笑说要想取走估计得两辆车才能拉完。
关于童年的记忆和成名的往事
母亲,这个伟大的女性,对他整个青少年时期的人生轨迹定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心里,妈妈是一位非常美丽的女人,她很喜欢唱歌。"谈到母亲,他笑的腼腆,金色的阳光穿透玻璃映在脸庞,他看起来像个可爱的孩子。
在兄弟姐妹六人中,张明敏排第三,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三个弟弟。六七岁之前的记忆,除了贫穷还是贫穷。"一家8口人挤在6平米的房间,一到晚上,上下铺的床上和地上都睡着人。"由于经济条件不好,两个姐姐十四五岁便开始辍学打工,补贴家用。那个时候重男轻女的思想即便是在比较开放的香港也还是随处可见的。在这个普通家庭里,父母并没有特别鼓励两个姐姐继续学业,反而对作为长子的他寄予了更大的希望。
"妈妈告诉我要好好读书,这样出来才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才会有远大的前程。"他说。然而,谁都有年少懵懂的时候,处在青春叛逆的萌芽时期,他的逆反心理却越来越大,母亲越是让他好好学习,他便越是抗拒。 "我是一个不太听话的小孩,那个时候看着姐姐们都出去工作养家,作为男孩子,心里也很想担起一份责任。盘算着,如果我学习不好,那父母就肯定会让我去工作了。"
就像小孩总喜欢穿大人的鞋子,那种渴望快点长大的稚嫩愿望在幼年吃苦受穷的人身上总会显得特别迫不及急待,而这种愿望实现的方式也往往如此天真。
童年的日子在调皮捣蛋中慢慢度过。他说,他的生活算是比较一帆风顺了。穷苦日子的记忆在八岁那年画上了句号。祖籍福建的父亲颇具闽南人精明能干的天赋,很快一家人便告别了6平米的小屋,转身一变当起了二房东。日子一天天地好起来,不再为住房和吃饭发愁了,自幼喜欢唱歌的母亲渐渐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音乐的大门。
"妈妈说我唱歌很好听,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也很傻,妈妈说好听,我就认为真的好听。"他有点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似乎觉得当时的自己多了一些"年少轻狂"少了些许"自知之明"。
18岁的时候开始出来工作,他拿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资--500港币。此后他便在工作之余频繁参加香港各地举办的歌唱比赛。爸爸斥责他爱出风头,而他却很有一套自己的见解,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强大的自信来源于自我认可和妈妈的鼓励。
1979年,在香港工联会和香港电台主办的"全港业余歌手演唱比赛"中,他凭借当时一首非常火的台湾电影主题曲《汪洋中的一条船》拿下总冠军。这部影片描述的是一位残疾人艰难却一心奋斗的一生,他至今记忆犹新。
随着改革开放,外面的东西开始不断涌进内地。音乐上人们最先接受的便是港、台的流行歌曲。伴着录音机、卡式磁带的大量进口,这些歌曲以惊人的速度传播。而张明敏在内地歌唱生涯也渐渐打开。
香江乡情 那些流淌在血液里的牵挂
一百年前我眼睁睁地看着你离去,一百年后我期待着你回到我这里。
记忆再次将时间拉回到过去。1985年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生效,历时12年的过渡期后,香港终于迎来了历史上的荣光。在美丽的港维多利亚港湾旁,一座海鸥在水面展翅高飞形象的流线型大屋顶建筑内, 举世瞩目的香港主权回归移交仪式即将举行。
1997年7月1日零点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历经百年沧桑,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真正的主人,同时也宣告了英国在香港一个世纪殖民统治的结束。
1997年7月1日,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庆祝现场。(资料图片)
"看到五星红旗徐徐升起,英国国旗降落的那一刻,心里才感觉踏实了很多。"眉角轻轻挑起,他有些激动地说到。身体前倾调整了坐姿,在空中比划的双手停顿了一秒,仿佛准备开启一场盛大的演讲。
那天,狂风暴雨让他的记忆格外鲜明。演出一场接一场,忙碌奔波让他无暇顾及从头到脚湿透的衣服。用"激动"两个字来形容当时的心情,已经显得有些不足。他记得,刷刷作响的雨声一点一点被淹没在了欢呼雀跃的人潮中。
大雨冲刷着香港百年的屈辱,在庄严的中国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所有的沉重和不安在那一刻画上了休止符。
3年后,21世纪新的篇章悄然翻开。随着电脑的普及和手机彩铃下载业务的兴起,内地网络歌曲开始异军突起,流行音乐的制作也更加商业化。而香港的粤语流行音乐已慢慢回归本土化。虽然不再五光十色,却更胜在一抹纯粹。
继1984年《我的中国心》后,时隔30年,张明敏再次推出歌曲《我的中国梦》。同样的舞台,唱的却是不同的心情。
在他的印象中,母亲对祖国的苦难一直感同身受。"小时候的记忆里,妈妈总是把旧衣物洗干净整理好,大包小包的寄回家乡"。对于老人来说,有生之年能为家国亲人所做的也就只有通过邮寄的方式得以慰藉和延续。作为两地文化交流的使者,他和母亲的想法不约而同。
80年代,内地艺术家们的演出环境还相当简陋,以地做舞台,以天为幕布,缺乏先进的音响和灯光设备。而彼时的香港已经霓虹闪烁,演出设备相当成熟。他说,如何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他们有像在香港一样的条件去演出,这是他当时思考了很久的事情,也是他第一个关于这个国家的梦想。
幼时的贫穷,给了他负重的耐力和勤劳的品格。关于梦想,他不曾放弃。此后的日子,他投身于推动中港两地文化交流和青年交流工作当中,为促进香港的平稳过度,做了大量有意的社会工作。回望过去,他说这一生最重要的两个选择,一是1984年参加央视春晚,二是2012年参选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大代表。
张明敏荣获铜紫金星章,他与母亲分享荣誉。(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梦想是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望,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梦想一旦被付诸于行动,就会变得神圣而有意义。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梦想,如果大家的梦想汇聚起来,这就是我们祖国的未来。
30年前,目睹因战乱而留下一地贫穷的他,唱的是国富民强、民族团结的强烈期盼。30年后,见证祖国繁荣发展的他,唱的是天下大治、国泰民安的不变初心。
如今,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于祖国,他看到了自己曾经期盼的样子。(文|孙晓媛)